他连杀二帝屠尽皇族 每次杀人前必焚香涕泣
读《南齐书·明帝本纪》多次,其中有两句话历历在目,不禁让笔者对萧鸾这个皇帝又敬又恨,一句话是“帝明审有吏才,持法无所借;制御亲幸,臣下肃清”,另一句话是“(帝)性猜忌多虑,故亟行诛戮”。意思是说,萧鸾明察秋毫,有为政才干,依法办事,公正无私,但是他过于猜忌,动不动就杀人。
萧鸾(452年—498年),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的侄子,因父母早亡,萧鸾从小被萧道成收养,萧赜对他也非常不错,所以他很受宠爱,也很受器重,官也越做越大。萧鸾一生,历高帝萧道成、武帝萧赜、郁林王萧昭业、海陵王萧昭文四位皇帝,其中萧昭业、萧昭文兄弟俩在同一年被他这个堂叔祖兼辅政大臣先后废杀,最后他以同宗支庶的身份入继大统,当上了南齐第五任皇帝,庙号高宗,史称齐明帝。
萧道成、萧赜父子,对萧鸾那个好,真是没的说,但萧鸾就像一条喂不熟的狼,一旦大权在握,牙口硬了,就忘恩负义地反过头来咬人,而且是一批批的咬。他咬的人,若是乱臣贼子也就罢了,可偏偏是对他恩重如山的高帝萧道成、武帝萧鸾的后人,也就是他的同宗,且几尽杀绝。
清人王鸣盛在《十七史商议》中对萧鸾*高帝、武帝情况进行过专门统计,“高帝十九男,除武帝及豫章文献王嶷,临川献文映、长沙威王晃、武陵昭王华、安成恭王暠、始兴王鉴已前卒,其余夭亡者凡四人。此外鄱阳王锵、桂阳王铄、江夏王锋、南平王锐、宜都王铿、晋西王銶、河东王铉、并出继道度之衡阳王钧等,凡八人,皆为萧鸾所杀。又杀铉之子二人。……武帝二十三男,除文惠太子及竞陵王子良已前卒,其余夭亡者凡四人,又巴东王子响别自被杀。此外庐陵王子卿、安陆王子敬、晋安王子懋、随郡王子隆、建安王子真、西阳王子明、南海王子罕、巴陵王子伦、邵陵王子贞、临贺王子岳、蜀郡王子文、衡阳王子峻、南康王子琳、湘东王子建、南郡王子夏、并出继道度为孙之永阳王子珉,共十六人。文惠太子四男,长即前废帝郁林王昭业,次及后废帝海陵王昭文,次巴陵王昭秀,桂阳王昭粲,皆为萧鸾所杀。通计高帝之子、孙及曾孙三世为鸾所杀者凡二十九人。而锵、铄等之子,子卿等之子,见于史者独占铉之二子在孩抱中见杀。实在所杀必不止此数,当以其成熟而略之。”
也就是说,在萧鸾的一次次杀戮中,萧道成、萧鸾父子的后辈子、孙及曾孙被杀的有二十九人,怀抱中的婴儿被杀者还不在其中,场面真是血腥恐怖,令人惨不忍睹。对此,清人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中说:“齐高、武子孙,则皆明帝一人所杀,其惨毒自古所未有也。”
萧鸾之所以对同宗大开杀戒,主要原因在于他做贼心虚。他杀了人家的子孙,夺了人家的位子,必定担心人家报复,再把皇位夺回去,而潜在的危险分子必是高帝、武帝一支。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这一支兄弟少,子孙少,且年龄较小,怕将来不是高帝、武帝一支的对手。萧鸾即位时,已经四十三岁,身体一向不硬朗,知道自己活不了几年,不得不为后世担忧。为了实现权力的顺利交接,就必须面对“近亲寡弱”而“高、武子孙日益长大”这一现实问题,对高帝、武帝的子孙一批批地进行*,以至于“太祖、世祖及世宗诸子皆尽矣”(《资治通鉴》)。
每次当杀人前,萧鸾都装模作样地哭上一场,以示迫不得已而为之。据《南史桂阳王铄传》载,一天萧铄对人说:“吾前日觐王,王流涕呜咽,而鄱阳、随郡见诛。今日见王,王又流涕而有愧色,其在吾邪?”果然这天夜里三更,萧铄被萧鸾鸩杀。《南齐书·列传第二十一》也载,“延兴建武(萧鸾年号)中,凡三诛诸王,高宗辄先烧香火,呜咽涕泣,众以此辄知其夜当相杀戮也”。可以说,萧鸾一流泪,就是他准备杀人的信号。对于萧鸾杀人前焚香祷告、痛苦流泪的这类作秀式的表演,柏杨先生这样评价,“萧鸾是一个小动作特别多的老流氓”。
公元498年,萧鸾病逝,只活了四十七岁。不要以为他两腿一蹬,罪孽会随之消逝,萧鸾如此*宗室,是有报应的。萧鸾有十一个儿子,他死后,他的子孙也在宫廷杀戮和其他政治事件当中也悉数被杀,以至于绝后。据王鸣盛《十七史商榷》载,“(萧鸾)十一子之中,梁武帝杀其六,东昏杀其一,魏人杀其一,余早夭者二,废疾无后而善终者一。然则鸾之子凡成人者皆不良死,盖鸾之后已绝。”有道是,积恶之家,必有余殃!真真是报应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