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被唐朝抹黑的隋炀帝杨广 诗人与天才政治家

看看杨广的两大爱好:写诗和美女。是不是觉得很眼熟?没错,当年陈叔宝最爱的也是这两样。而且,杨广和陈叔宝的喜好,还真有不少相似,不但都喜欢诗歌和美女,还都喜欢华丽的宫殿,喜欢游玩,喜欢享受生命。不过,杨广毕竟不是陈叔宝,他和陈叔宝有质的不同。杨广是真正的天才,他不但有艺术天才,同样有政治天才。

一切,都要从杨坚晚年最大的烦恼说起。

模范皇子

杨坚看到的杨广,和我们所熟知的杨广,并不是一个人。

我们熟知的杨广,被叫做隋炀帝,“炀”这个谥号是李渊起的。旧礼上说,好内怠政曰炀,当初,杨广把陈叔宝的谥号定为“炀”,李渊给了杨广同样的谥号,大概是为了反讽。

翻开史书,我们看不到隋炀帝的优点,即使有,史官也加了主观定论:全是装的。

此外,暴虐,好色,滥用民力,杀父弑兄等评价不绝于耳,其荒唐程度与陈叔宝不相上下,其昏庸程度与宇文赟异曲同工,隋文帝好不容易盗窃并治理得井井有条的大帝国,就断送在这个全身都是缺点的人手中。

我们看到的隋朝史书,是唐朝史官修的,隋朝的史料,在战乱中丢了一大堆;而唐朝史官,为了证明唐高祖起兵的正义性,自然要丑化隋炀帝。这两个原因,造成了我们现在只能看到一个昏庸残暴的隋炀帝。

一个完全没有优点的人,和一个完全没有缺点的人一样,都让人难以相信。

所以,我们不妨抛开史官们的评价,用单纯的眼光看一看这位复杂的帝王,也许,我们会得出不一样的、更为公正的结论。

杨广,又命杨英,小名阿摐,隋文帝杨坚与独孤皇后的第二个儿子。杨广从小就聪明,受到父母的宠爱,年轻时代,更是一位能够风靡全国的模范皇子。

二皇子杨广是个英俊少年,不但英俊,还写了一手好诗,而且为人谦虚,待人礼貌,谈吐不凡,进退有度。十三岁时,他被封为晋王。有相士看了杨坚五个儿子的面相,对杨坚说:“晋王眉上双骨隆起,贵不可言。”

一位聪颖谦虚的皇子,自然会得到朝臣们的喜爱。

杨广的聪明,还在于他很会讨好父母,隋文帝曾经去杨广的住宅,发现杨广家里的乐器都蒙上灰尘,久已不用。他断定杨广不爱好声色,着实称赞一番。

事实上,杨广不但爱好音乐,还是个极有品位的艺术家,他之所以摆出蒙尘的乐器,不过是为了让父亲开心。这件事在史官笔下,自然成了杨广“虚伪矫饰”的证据。

其实事情没有那么严重,中国历来提倡孝道,《二十四孝》故事中,多少孝子为了讨父母欢心弄而虚作假装疯卖傻,比如假装跌倒装哭让父母发挥爱心,比如穿上大红大紫的戏服哄父母开怀一笑,做做样子讨父母欢心,是中华儿女的传统,并一定就有什么居心。而且,皇帝的子女,自然希望父母对自己有更好的印象,装装样子,也不是大过。

此外,杨广爱护士卒,有一次去打猎,天下大雨,侍卫们拿来雨衣,杨广摇摇头,说:“士兵们都在淋雨,我怎么能独自穿上雨衣呢?”这句话一传十、十传百,从此士兵们都知道杨广性格仁慈,对他非常爱戴。

杨广成人后,娶梁国皇室后代萧氏为妻,这位温婉美丽的女子虽然从小流落民间,却并未改变她的贵族气质。杨广很满意这个妻子,他对南方很好奇,妻子恰巧来自江陵,于是,二人很有共同语言,非常恩爱。

杨广的辉煌开始于公元588年,他率领50万大军进逼陈国,俘虏了所有陈国皇室成员,当他押着战战兢兢的陈叔宝和陈国大臣,带着从陈国搜罗来的战利品,在骊山将这些胜利果实献给自己的父亲,他的内心是自豪的,也是悲哀的。

杨广的隐痛,在于他没有长子的身份,不能继承隋文帝的王位。他只能看着他的哥哥杨勇成为下一任隋朝帝王。献俘骊山,并不是杨广的胜利,他知道,这些胜利全部属于隋朝,属于父亲杨坚,属于下任天子杨勇。

陈国灭亡后,由于政令不行,四处*,杨坚命杨广前去招抚。刚刚结束武将工作的杨广,又开始文臣生涯,杨广的安抚极有效率,江南百姓从此安居乐业。

不论是行军,还是治理,杨广都有自己的手段,真材实料,不容小觑。

在安抚江南的过程中,杨广暗中做了另一件事,他将居住地江都,营建为自己的根据地,这时的他,已经不想把胜利果实让给自己的哥哥。就算他不能当隋朝皇帝,他也要自立为王,割据江南。

杨广是扬州总管,一直居住在江都,偶尔回到长安,他察觉到一件事:他的母亲独孤皇后,对太子杨勇很不满意。虽然母后不满意哥哥的原因,让杨广觉得可笑。

独孤皇后不满意杨勇,是因为杨勇好色,不太理会正室妻子,只宠爱那些美貌的小妾。

天下男人哪有不好色的,就连父亲,不是也有那么多的妃子。杨广把这句话憋进肚子里,他想到母亲曾逼得父亲离家出走。杨广学了个乖:自己的那些美貌小妾,绝不能让母亲看到。

杨广又发现,母亲对自己非常满意,原因同样让杨广好笑。

独孤皇后喜欢杨广,固然因为杨广人帅、头脑聪明、会讨人喜欢、有本事,还有一个原因:杨广与正妻萧氏非常恩爱。

后世史官都说杨广为了讨独孤皇后喜欢,常在母亲面前装成和萧氏相敬如宾的样子,这冤枉了杨广。杨广虽然有许多小妾,但对萧氏一直敬重喜爱,即使在成为皇帝以后,杨广也没有冷落萧氏,在隋朝覆灭之前,更是与萧氏朝夕相伴。一个人在享乐的时候,身边的人是谁也许并不重要,倘若一个人遭遇危难,他总是希望自己最信任、最亲爱的人陪在自己身边,所以,杨广与萧氏的恩爱并不是做做样子。

独孤皇后的特殊喜好,让杨广看到了机会。在辞别母亲的时候,他试探性地表示,自己得罪了哥哥,哥哥看他很不顺眼,以后哥哥当了皇帝,自己不知要如何自处。

独孤皇后一听,更是悲伤,想到自己最喜欢的二儿子今后会受委屈,她抱着杨广大哭。

杨广回到江都,他命妻妾随从收拾东西,准备离开居住了10年的江都。

在母亲对杨勇的极度不满中,杨广看到了一丝希望,也许,他不会只是个割据江南的帝王。他要回长安,拿到他想要的东西。

回到长安的杨广还是那么谦虚仁爱,他像往常一样对朝臣以礼相待,暗地里结纳了一些愿意帮助自己的人,他对士卒仍然爱护有加,他对父母仍然孝顺,根本不说自己想要当太子。杨广的聪明,带了狡猾。也正是如此,在杨坚的儿子中,杨广和父亲最像,他能把心机全部隐藏在忠诚的外表下。

忠厚的太子杨勇根本想不到,自己即将大难临头。

杨广的支持者

杨广的夺位计划正式开始。下面介绍一下杨广的两位主要支持者。这两位支持者,最终决定了杨广的地位。

首先要介绍的是隋朝女权主义运动杰出代表,一夫一妻制忠诚拥护者独孤皇后。

这位皇后的事迹,我们在前文中已经详细叙述,这位天纵英才的皇后,在男女问题上过于较真,认为天下男子都该只爱正妻,就连大臣们的婚姻问题,她也横加指责。

当然,史书上的记载也不能尽信,独孤皇后对杨勇的厌恶,不仅是因为杨勇不重视夫妻感情。仔细思考独孤皇后的为人,不难看出她喜爱杨广,想要废掉杨勇的原因。

独孤皇后为人有头脑,有决断,自然更喜欢同样聪明的杨广。世间父母很难做到绝对公正,他们最疼爱的儿女只有两类,要么那个儿女最需要自己,要么那个儿女和自己最像。

杨广继承了父母的优点:有战略眼光,有政治修养,有深沉心机。这些,不但是独孤皇后喜欢杨广、认为杨广应该被立为太子的原因,也是杨坚在杨广身上所看到的优点。

反观太子杨勇,这位皇子其实也不差。杨勇为人宽厚,率性大度,所以,也不太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喜怒哀乐皆行于色,这在老谋深算的杨坚夫妇看来,自然不是什么优点。

还有一个原因是杨广的表面功夫做得太好了。父母反对的,他不做,父母喜欢的,他一定要全部做到。而杨勇没有这些心机,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从来不在乎父母的看法,这让杨坚夫妇认为:这个孩子不太孝顺。

不论个人素质,还是性格小节,独孤皇后都认为杨广更适合当未来天子。于是,她开始促成这件事。史书上说,独孤皇后没完没了地对杨坚吹枕边风,说杨勇坏话,夸赞杨广,应该是不实之词。年老的杨坚虽然有点糊涂,还不至于糊涂到混淆黑白;年老的独孤皇后虽然有点偏执,却不至于偏执到拿帝国的将来开玩笑。

但独孤皇后对杨广的宠爱,肯定也影响了杨坚的选择。杨坚一生都尊重妻子的意见,独孤皇后想要废杨勇立杨广,杨坚定会慎重考虑。

然后要介绍的是为官有道冷酷无情的杨素。

前文已经说过,杨素是隋朝最会做官的人,隋文帝年老,他当然要和未来天子打好关系,保证他官运亨通。可是杨素并不接近太子杨勇,反倒对晋王杨广亲近异常。

以杨素的个性,不会做无谓的投资,他亲近杨广,就是已经将杨广视为未来上司。

那么,隋朝重臣杨素为什么选择杨广?依他做官的本领,依太子杨勇的头脑和个性,他在杨勇手下做大臣,不是一样可以享受荣华富贵?

杨素知道,杨勇如果继位,他依然可以高官厚禄,但是,有个人的地位始终会在他之上。这个人就是隋朝头号大臣高颎。在隋文帝眼里,高颎一直是隋朝的一号人物,杨素虽然劳苦功高,却不能和高颎相比。何况,高颎的儿子高表仁娶了太子杨勇的女儿,二人是亲家关系,一旦杨勇继位,高颎的地位仍然在杨素之上。

杨素是个期望利益最大化的投资者,他把希望押在隋文帝夫妇喜爱的杨广身上,于是,他和一帮和杨广交好的大臣,如宇文述、元胄等人对杨坚提出改立太子的请求。

杨坚早已有这个想法,但知道事关重大,他试探性地询问高颎。

高颎立刻下跪,说:“长幼有序,其可废乎?”

依高颎的个性来看,他并不是在为自己的亲家说话。这位大臣心里只有隋朝*,他知道废立太子关系到国家稳定。如果杨坚改立杨广,会给后世留下极坏的影响,此例一开,想要立喜欢的儿子当太子的后世君王们,自然会效仿杨坚的行为。

为什么高颎、或者说历代朝廷大臣如此坚持太子不可替换?

第一是为了皇位继承的规范。皇帝妃子多,儿子也多,如果皇帝喜欢哪个儿子就立哪个,定然引起其他皇子的不满,导致兄弟相残。如果这些皇子再有一些有实力的外戚,更会引起整个朝堂的混乱。立嫡长子为太子,对其他皇子而言,并不公平,但却是一个杜绝王位纷争的有效方法。历朝历代都这样做,经实践证实,这方法问题很多,却也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第二是为了朝廷的稳定。嫡长子被立为太子,皇帝就会允许他招揽自己的幕僚,给他配备重要的大臣做为助手,这时的嫡长子已经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一旦牵扯废立事件,被波及的不只是太子本人,他的亲信也会受到影响,这些亲信原以为自己会在太子即位后前途无量,听到太子要被废,自然不会善罢甘休,他们会与另一位皇子正面交锋。无论谁胜谁败,都会影响到*的稳定。

考虑到这两个原因,高颎坚决反对废太子立晋王。

可是,此时的杨坚已经疏远了高颎。说话最有分量的高颎尚不能打消杨坚的废立之心,其他大臣的话,估计杨坚也只当耳边风。

杨广更加大胆地让亲信监视杨勇,将杨勇的过失不断报告给隋文帝,隋文帝也知道太子的日子不好过,就让人去查看太子的情况。

事情就是这么巧,去查看的人正是杨素,杨素回来就报告说,杨勇对皇帝似有怨恨之意,杨坚听了更生气。又提到废立之事。左卫大将军元旻进谏说:“废立大事,天子无二言,诏旨若行,后悔无及。谗言罔极,惟陛下察之。”

元旻的话,一片赤诚,却也得罪了一大片人,一句“谗言罔极”,使那些说过太子坏话的人心怀怨恨。杨素诬告元旻是太子的同党,杨坚的老恩人元胄更是火上浇油,当值的时候刻意拖延时间,对杨坚说:“我之所以不走,是怕元旻*伤害您。”

杨坚相信了杨素和元胄的话,处死了元旻。从此,敢为太子说话的人更少了。太子杨勇每日战战兢兢,就担心父亲杀了自己。他谨言慎行,杨广的手下们仍然编出源源不断的罪行报告给隋文帝。终于,杨坚决定废杨勇,立杨广。

废立典礼在武德殿进行,杨坚命百官站在东面,皇室亲属站在西面,杨勇和几个皇子站在殿庭*。文臣薛道衡宣布了废杨勇的诏书,说杨勇“性识庸暗,仁孝无闻,昵近小人,委任奸佞,前后愆衅,难以具纪”,这些事,几乎全是杨广一党状告的结果。然后,宣布将杨勇及其子女废为庶人。

杨坚对长子的厌恶大概到了极点,他又让薛道衡询问杨勇:“尔之罪恶,人神所弃,欲求不废,何可得耶?”

被称为“仁孝无闻”的杨勇却是个孝顺的人,他跪拜对杨坚说:“臣合尸之都市,为将来鉴诫,幸蒙哀怜,得全性命。”

这句话说完,长期被监视,被污蔑的杨勇,再也忍耐不住,流下泪水。左右两边的大臣、皇亲看到这样的情形,大多对杨勇充满同情,可是,他们谁也不敢说话。

杨勇被废后,觉得冤屈,数次给父亲写信,这些信件全都被杨素扣押,杨勇不得不爬到树上大声叫屈,杨坚隐约听到他的声音,问杨素:“他怎么了?”

杨素冷冷地说:“大皇子疯了,已经无法医治。”

杨坚“哦”了一声,从此不再见大儿子。模范皇子杨广顺利成为太子,整个废立过程中,杨广没事人一样站在局外,事情全是手下做的,他看上去仍是个恭谦仁爱的皇子。

杨广是这场皇位之争的最后胜利者,他玩弄权术的手段,让人心惊胆战,很多史书甚至给杨广的心狠手辣加了个尾巴,说杨坚临终前,杨广对杨坚严加防范,每天都命杨素将杨坚的病情写成手谕送到宫外,以此计算老爹什么时候能死。有一次,杨素的纸条传来传去,竟然传到了病床上的杨坚手上,杨坚一见之下,知道自己冤枉了杨勇。这时杨坚的爱妃宣华夫人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告诉杨坚说,自己正换衣服,太子杨广闯进房间想要非礼她。杨坚终于看穿杨广的狼子野心,想要叫人再次改立太子,却被杨素阻止。有些史书写得更严重,说杨素派人直接杀死了杨坚。

写这些情节的人,不知是太同情杨勇,还是太讨厌杨广。像杨广这样考虑事情周密细致的人,就算真的对父亲的妃子有意思,又怎么会在父亲未死之前非礼?他就不担心父亲一气之下废了自己?杨素那样聪明,怎么会连一张纸条都送不妥当,送到了杨坚的病床上?这些史料有一定的戏剧性,可以当小说看。

另一些史书记载的也许更真实,隋文帝去世之前,杨广仍然是模范皇子形象,不,现在已经是模范太子了。隋文帝在病床上与百官告别,崩于大宝殿,终年六十四岁。

这样的记载更复合杨广深沉的个性,从杨勇被废的事情上可以看出,杨广总是能够戴着最合适的面具,把戏做到最后一刻,这也是一个优秀政治家必备的素质,在杨坚去世前,他大概还是杨坚心目中的孝顺儿子。

这样说来,一直为接班人烦恼的杨坚,倒是走得无牵无挂。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将一个庞大帝国留给了他心目中的优秀继承人,他相信这个帝国会更加强大,却没想到,他的好儿子杨广让这个帝国在三十七岁那年彻底死亡。

很多人认为,改立杨广是杨坚的失误,如果杨勇顺利成为太子,以杨勇宽厚的个性,更适合守成,隋朝应该会持续更长的时间。

历史没有假设和如果,这个问题也没有讨论的意义。只能庆幸杨坚没有看到隋朝的覆灭,至少在他死去的一刻,他为自己的功绩心满意足,对帝国的将来充满信心。他认为自己一生的心血没有白费。

公元604年,杨坚去世,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杨坚也算是个幸福的人。

真兄弟

死去的杨坚曾对大臣们说过这样一句话。

“前世皇王,溺于嬖幸,废立之所由生。朕傍无姬侍,五子同母,可谓真兄弟也。岂若前代多诸内宠,孽子忿诤,为亡国之道邪?”

杨坚不无得意地说,过去的帝王宠爱自己的妃子,想立她们的后代为太子,导致了废立之争,而自己的五个儿子是一母所生,真正的兄弟,不会互相残杀。

杨坚大概认为,“真兄弟”的儿子们会亲密友爱。可是,在皇室家庭,兄弟间的争斗从来不限于是否是一母所生,就算有同一个母亲,该抢照样要抢,该杀照样要杀,杨广对杨勇的陷害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且在历史上,杨坚的五个儿子的遭遇不是一般的惨,甚至很多人说,杨坚对宇文家族赶尽杀绝,事情做的太过分,所以报应到他的儿子们身上。他的儿子不像他希望的那样相亲相爱,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互相残杀。而且,这五个兄弟无一善终,全部都是暴死。

略去隋炀帝杨广不谈,让我们看看杨坚的其他四个儿子。

杨家老大,原任太子杨勇,前文已经说过,是个温厚的人,这样的人不适合生在帝王之家。没有政治心机和政治手腕,只能被二弟杨广整治到惶惶不可终日。被废为庶人后,过着胆战心惊的生活

杨广继承了父亲的狠毒,对于政敌,他毫不客气,刚一继位就赐死杨勇,杀了杨勇的十个儿子。

杨家老三,秦王杨俊,年少的时候是个好苗子,性格宽仁慈爱,天天念佛,无比虔诚。大了以后变得虚荣奢侈,在任地聚敛民财,修建华丽的宫殿,因为违反了禁制,被父亲治罪。臣下们觉得杨坚处罚的太重,对儿子管束严格的杨坚说:“我不但是秦王的父亲,还是天下百姓的父亲,难道我还要给他专门制定一部法律?”

杨俊也是个好色之人,他的王妃崔氏是大族之女,却和独孤皇后一样善于嫉妒。看到丈夫很少来自己的房间,她便心生怨恨。独孤皇后的做法是杀掉勾引丈夫的女人,这位崔女士的做法是杀掉辜负自己的男人,她在丈夫食用的瓜里下毒,毒药分量不够,仅把杨俊毒到半残。

隋文帝听到这个消息,处死了崔氏,把杨俊召到长安,免去他的官职。杨俊躺在病床上,预感自己快死了,写信给父亲,希望父亲能原谅自己。可是杨坚全然不念父子之前,派人下诏,又把杨俊大骂了一顿。杨俊又是惭愧,又是伤心,又是害怕,很快一命呜呼。

杨家老四,蜀王杨秀,是个美男子,史书上记载他“有胆气,容貌瑰伟,美须髯,多武艺”。有胆气又会武艺的人,一般都是大大咧咧,不拘小节,这种个性和杨坚完全不像,杨坚欣赏不了杨勇的忠厚,当然也欣赏不了杨秀的嚣张,在他看来,像杨广那样的皇子才是最标准的。他甚至对独孤皇后说:“杨秀肯定不得好死。我活着的时候他不敢*,等到我死了,他肯定要*!”

而杨秀本人,大大咧咧惯了,在自己上任的蜀地逍遥自在,穿着最好的衣服,用着最好的马车,这些服饰马车跟天子用的规格差不多,明摆是跟父亲对着干。后来,杨勇被废,杨广成为皇太子,杨秀很不高兴,对自己的二哥也非常不满。杨广听说了这件事,搜集了杨秀的一些罪状(杨秀的大大咧咧害他不浅),去父亲那里状告杨秀想要谋反。

杨广的手下,能把一个太子告成庶人,现在杨广亲自出马,效果更是立竿见影。本就觉得杨秀要谋反的杨坚,不分青红皂白地叫杨秀回到长安,直接关进大牢,并扬言要杀掉杨秀。

说是要杀,到底还念着父子之情,雷声大雨点小,此事很快就要不了了之。

杨广同志不会便宜自己的弟弟,他派人做了两个偶人,写上杨坚和汉王杨谅的名字,埋在华山,然后命杨素挖出偶人,说是杨秀干的。杨坚大怒,立刻将杨秀废为庶人,宣布终身监禁,还将他的亲信手下杀个精光。

至于大牢中的杨秀怎么做偶人埋偶人,史书上没有写,我们也无法深究,就当杨秀有超能力吧。

杨广继位后,杨秀仍然做着犯人,一直做到隋朝末年。大将宇文化及杀掉隋炀帝,杨秀、杨秀的儿子,包括前面说过的杨俊的儿子,还有后面要说的杨谅的儿子,全都被宇文化及杀害。

杨家老五,汉王杨谅,因为是小儿子,得到杨坚的特别宠爱,被杨坚封为并州总管,管理五十二州。大哥杨勇被废,杨谅知道二哥心狠手辣,父亲年老糊涂,自己的处境很危险。并州是聚集天下精兵的地方,杨谅决定要好好利用这个地盘,决不能束手待毙。他以防突厥为名义,召集自己的军队。

杨坚死后,杨广果然召杨谅回长安,杨谅看到大哥、四哥的下场,知道自己回去后必死无疑,他在陈国旧将萧摩诃等人的协助下,起兵*。

杨广立刻派杨素前去征讨。

杨谅这位小公子,大概被父母宠坏了,既没有谋略也没有胆识,从前杨谅征讨辽东,高颎为了战局,基本不采纳他的意见,他因此怨恨高颎,可见是个独断专行的人。现在,他对手下的建议照样不采纳。

这样一个人,碰上隋朝第一狠的杨素,自然很快就落败。无奈之下,杨谅只好投降,被杨素押到长安。

看到弟弟,杨广感叹了一番,装模作样地说:“我的兄弟不多了,怎么能再杀你呢?就让我徇私枉法,饶你一命吧。”然后,他将杨谅降为庶民。

话虽然说的很漂亮,杨广的做法可一点都不漂亮,他命人将杨谅关起来,不给杨谅送饭,最后,杨谅被活活饿死。

杨坚所说的“真兄弟”,有三个被杨广亲自解决,至于杨俊,如果老婆没有对他下毒,估计他早晚也会死在杨广手里。

杨坚从来都不是个天真的人,但是,在儿子们的兄弟感情问题上,他到底犯了主观错误,皇室家庭没有兄弟感情,杨广为了皇位,可以把兄弟杀到一个不留,在铲除威胁的方法上,他和父亲空前统一。

现在,杨广不用担心有人来抢自己的皇位了,他可以安心大展宏图,做隋朝的皇帝。

此外,杨谅起兵,给了杨广一个启示,帝国版图这么大,一旦远方发生起义,前去平叛的官兵往往要耗费很多时日,那么,有没有可能直接控制这些地区呢?有没有可能找到一种更快速的交通方法?

杨广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问题一时没有答案,杨广也不着急,现在最要紧的事是他要开始享受帝王的生活,治理这个国家。

杨广的帝王生活

现在,杨广成了皇帝,他不再需要装模作样,得到了充分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在讲述杨广的政治军事生活之前,先来说说他的私生活吧。杨广的私生活充分说明,他是个浪漫主义者。

杨广喜欢写诗,而且,聪明绝顶的杨广写诗也写得极好,随便拿出两首来看看: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这是比较悲观的。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这是比较柔美的。

看来,这位刚刚登基的帝王,有绝佳的艺术修养和诗人气质。

还有人记载说,杨广不但有诗人气质,还有文人的劣根性,不能容忍其他人写诗比自己好。他曾经杀死有文采的薛道衡,得意洋洋地看着薛道衡问斩,然后说:“你还能做‘空梁落燕泥’这样的句子吗?”

不但爱写诗,杨广还爱好美女,他不停地扩充后宫,妃子太多,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临幸,很多妃子觉得非常伤心,别忘了,杨广是个帅哥,还是个会写诗的帅哥,更是个当皇帝的帅哥。美女都想得到杨广的宠爱,最夸张的一条传闻是:有个妃子进宫后,一直得不到杨广的接见,她本人对杨广思慕已极,写了一封情书,然后上吊自杀。

杨广终于来了,看到这位妃子的情意绵绵的遗书和娇美冰冷的尸体,后悔不已。

不过,杨广虽然博爱,他与结发妻子萧氏(现在已经是萧皇后)还是恩爱如初。萧皇后不是独孤皇后那样的女强人,杨广花心,她没能力管,也不想管。

看看杨广的两大爱好:写诗和美女。是不是觉得很眼熟?

没错,当年陈叔宝最爱的也是这两样。

而且,杨广和陈叔宝的喜好,还真有不少相似,不但都喜欢诗歌和美女,还都喜欢华丽的宫殿,喜欢游玩,喜欢享受生命。

不过,杨广毕竟不是陈叔宝,他和陈叔宝有质的不同。

杨广是真正的天才,他不但有艺术天才,同样有政治天才。

杨广继位后,迅速组成自己的领导班子,核心人员是以下五个人: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黄门侍郎裴矩,御史大夫裴蕴,内史侍郎虞世基,以及杨坚非常信任,曾经热衷于在山里居住的苏威。这五个人被称为“五贵”。

此外,一直为杨广出谋划策尽心竭力的杨素,也成了杨广的重臣,继续他的高官厚禄。

杨广统治初期,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延续父亲的政治,包括继续建造粮仓,继续科举制度,等等;

命裴蕴收集乐曲,乐器和乐师;

恢复儒学学校,提高儒生的待遇;

收集图书并编撰图书,建立藏书数量可观的藏书楼。

这些事情对喜欢读书喜欢音乐喜欢儒生的杨广来说,都不算大事。只能证明,在国家建设方面,杨广是个合格的帝王,他对帝国的考虑,全面周到,甚至面面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