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 为什么有爵位者喝酒也不用爵?

爵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尤其常见于商周时期帝王将相的墓葬。然而作为一种酒器,爵看起来并不是那么实用。电视剧《楚汉传奇》中刘邦手里端的这个玉爵喝起来并不是很方便。(见图)

爵当然是酒器,形制大部分人都很熟悉,上有两柱,下有三足,前方倾酒的为流,后面上翘的名尾,一侧还有用来持握的鋬。但是关于爵到底是纯礼仪性质的礼器,还是兼有实用的饮酒器,历来都有争论。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爵,礼器也,象雀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所以饮。”既说是礼器,又说是饮器,和了一把稀泥,却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现代学者普遍认为,爵并非实用的饮酒器。原因是第一用爵喝酒并不方便,第二考古发现许多爵底部都有炙烧的痕迹,似乎是温酒的器具。如果直接用饮器温酒,那饮器估计烫得都拿不起来,所以这儿的温酒,更可能是祭祀中的一个环节。从古代文献中,也可以找到爵作为一种礼器的证据,比如在《左传·庄公二十一年》中“虢公请器,王与之爵”,若非礼仪用途,似乎没有必要天子亲赐。

更重要的是,爵产生于夏,盛行于商周,西周后期已经逐渐消失。1988年太原市发掘了春秋时晋国正卿赵鞅的墓葬,发现青铜器150余件,鼎、豆、壶、鬲、尊、鉴、盘都有,就是没有爵。时间更要靠后的秦汉,他们去哪儿找爵去呢?

如此说来,项羽刘邦他们喝酒,用什么呢?鸿门宴上,樊哙闯帐,项羽赐给他“卮酒”,不过“卮”能容四升,也就是八斤,一般人估计不会拿那种东西喝,用来盛酒才适合。所以,如史学家谢国祯所言,汉代“饮酒的器具叫作羽觞”—一种浅腹平底,椭圆形,杯口侧面还有以便手持的双耳,所以也叫“耳杯”。羽觞出现在战国时期,一直沿用到两晋,金、银、铜、玉、漆、陶各种材质都有发现,学者们认为,除了陶制的为冥器随葬之外,剩余都是实用用途。“羽觞”,这个名字颇美,所以在后世就不断出现在诗文中,如张衡的《西京赋》中:“促中堂之狭坐,羽觞行而无算”;如汉成帝后妃班婕妤写过“顾左右兮和颜,酌羽觞兮销忧”,一直到唐代,大诗人李白还在写“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下图为西汉羽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