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溥仪不会成有作为的皇帝 这里有三大原因

1967年10月17日,初秋时节的一个寻常日子。北京首都医院,61岁的溥仪因肾癌医治无效逝世。这意味着,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成为了人们永远的回忆。

溥仪命运多戕。他3岁登基做皇帝,6岁就宣布逊位;11岁又被张勋等一帮遗老遗少拥护上台,11天后就灰溜溜地被赶*;28岁时,在日本人的支持下,成为伪满洲国的皇帝,11年后,日本战败,伪满洲国覆灭,溥仪被苏联红军抓获、羁押,1950年被移交中国*,以战俘的身份接受了10年的思想再教育与劳动改造。

如果时光倒流,溥仪有没有机会成为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呢?

首先,要成为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个人能力不可或缺。举凡秦始皇嬴政、汉太祖刘邦、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这些开国皇帝,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光义这些中兴之帝,无一不是励精图治、胸怀大志、聪颖过人、文武双全,具备杰出的政治才能和管理能力。

这些优秀皇帝必备的能力,溥仪统统没有。

溥仪根本就是一个不思进取、碌碌无为的纨绔子弟。在幼年时代,他读书极不用功,经常装病不上课。实在找不到借口了,就传令给老师放假。老师放假,他也放假,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不读书干什么?溥仪整天玩弄蛐蛐、蚂蚁、蚯蚓。俗话说,“玩物丧志”。溥仪心中一点可怜的志向,想必都被这些玩意儿给磨光了吧。

溥仪甚至连自食其力的能力都没有。从小在宫中长大的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导致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他到晚年后,还不会洗衣服,分不清粮票和钱,到食堂买饭时,就一把把粮票钱票都掏出来,让食堂师傅自己去挑。

一个优秀皇帝,怎么可能没有敏锐的政治眼光呢?李渊能在群雄并起的隋朝末年毅然起兵、赵匡胤能在周世宗柴荣驾崩之后迅速率领大军回师京城夺取政权,无一不证明,一个优秀皇帝,当然能够在波诡云谲的时代用一双慧眼看出历史的走向,从而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一击而中。

溥仪则相反。我们知道,除了第一次当皇帝,溥仪才3岁,无法作出选择之外,他其余两次当皇帝,都在错误的时间选择了错误的支持者和队友。第二次当皇帝,选择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张勋;第三次当皇帝,选择了侵略中国领土的日本人——那可是在中国无恶不作罪恶滔天的日本人啊。押宝押错,输钱;政治站边站错,输的可是身家命运啊。

这种目光短浅之辈,莫说当有作为的皇帝,就是当一个地方军阀,能够活到第二集也是他运气足够好。

其次,要在军阀混战的时期,当上皇帝,怎么可能没有自己的军队呢?

这几天,我正在看《权力的游戏》。在第二季中,“龙之母”丹妮莉丝来到魁尔斯城,十三巨子之一的札罗力排众议收留了丹妮莉丝一行。札罗提出,只要丹妮莉丝和他结婚,将拿出一笔巨大的财富资助丹妮莉丝夺取铁王座。

丹妮莉丝很心动。但是她的护卫乔拉极力劝阻了她,他说了四个字:“自力更生。”乔拉要丹妮莉丝打造一支真正属于自己的军队。

溥仪就没有一支真正属于自己的军队。不但没有军队,他甚至连一个可以保护自己的卫队都没有,这场游戏怎么玩?所以,自始自终,溥仪都是充当傀儡的角色。

溥仪在伪满洲国时,一度想组建自己的武装部队。他以从天津带来的十几名保镖为基础,从北京的皇族及满族子弟和内蒙的王公子弟中招募来2、300名青年,编为三个队,当时称作“护军”。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根本就无法形成威胁的“护军”,也不被日本人接受。最终,日本人找了一个借口,将溥仪的“护军”解散了。

最后,溥仪生活的时代环境,根本就不允许皇帝的出现,谈何“有作为的皇帝”?

溥仪生活在20世纪初、中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就是孙中山先生所言“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时代。

什么是“天下大势”?那就是*共和的大势。在那个时代,经过辛亥革命的洗礼和熏陶,*共和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饱受封建制度残害的人民,早已将帝制扔到垃圾堆,怎么可能从垃圾堆里拣出来,让人民再次接受呢?

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是,比溥仪能干一万倍的袁世凯,哪怕他拥有强大的力量,只要敢突破底线,去干登基当皇帝的事情,就免不了转眼间土崩瓦解,获得身败名裂的结局。袁世凯如此,比他差远了的溥仪,怎么会例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