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之主刘备是倚靠什么发迹起家的?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与关羽、张飞先后救援过北海孔融、徐州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期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后于赤壁之战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建立蜀汉政权。陈寿评刘备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自己也曾说过,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或蜀汉,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一部分。
魏蜀吴三国好比三个企业集团公司,刘备起步最晚,创业资本最少,企业生存条件最恶劣,因而占有的市场份额也就最小。三家当属曹魏公司最大,公司老板曹操有老子留下的自有资金,这让他能够以此为本金招兵买马,并以此为资本联合起来和市场恶霸董卓斗争,这让他的企业集团很快有了一个像样的规模。后来,曹操又带着自己的资金加入了濒临倒闭的大汉天下公司,让汉献帝刘协当了管不了事情的董事长,自己则当了总经理,在整个天下搞投资,公司很快就发展壮大起来。于是,曹操在打败了最强的竞争对手袁绍以后,大搞远方联合,相邻兼并,很快成为了规模、员工和市场份额都属第一的企业。东吴这个企业分为三个阶段老董事长孙坚成立了一个长沙小公司,被袁术限制着不让大发展,只有很少一点点资金,公司员工也是寥寥无几。但他反对市场恶霸董卓时积极拼命,让他在天下尤其是在老家江南一带非常有名。由于生存需要,他必须得替别人卖命,却不想早早就死了。他的大儿子孙策开始只能继续在袁术公司打工,因为能力出众,袁术给了他一个班组长之类的官当。在袁术为江南事情头疼的时候,孙策提出来去帮助袁术把江南摆平。
凭着老爹的名声,舅舅的一点儿资助,还有他自己出众的管理和市场开拓能力,孙策很快成立了属于自己的“会稽”公司。又因为袁术成立了一个“仲氏”公司要取代汉献帝,天下人纷纷将矛头对准了他,孙策趁机完成了真正的独立。只是孙策在兼并过程中不大讲理,只知道一味砸别人的厂子摘别人的牌子,得罪了不少人。有一个叫许贡的人,手下有一个忠心耿耿地员工,气愤于老板被杀,就把孙策给暗杀了。好在这时候的孙策已经将公司经营成了相当规模,手下还有两个天下少有的管理人才——张昭和周瑜,孙权就是这样继承了东吴集团企业。
刘备的企业虽然形成规模较晚,但一旦成型,就立刻显示出了朝气蓬勃的强劲势头。当他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以后,人们立刻发现,刘氏企业效益好,业绩佳,最为人们看好。更重要的一点,曹操、孙权的成功,别人效仿不了,而只有刘备式的成功,一般人是可以复制的。比如说曹操,人家的老爹官职太尉,靠着这个关系,二十岁就出来当官了。等到董卓篡逆,曹操虽然没有一个州长、太守什么的官衔,但人家里有钱,可以用这些钱来招兵买马。所以,关东诸侯讨伐董卓时,没有地盘但有兵的曹操,一样可以“奋武将军”的身份成为一方诸侯。再比如孙权,人家父亲和哥哥两代人经营,不仅给他留下了地盘,还给他留下了名气、军队和文武英才。后世人想学人家的成功之道能学得来吗?
有人可能要说,刘备不是刘皇叔吗?即便是按照正史的说法,刘备也是中山靖王之后啊!
实际上,无论是皇叔还是王爷之后,总免不了有些“攀龙附凤”之嫌,无论是他自我为之还是他人硬要往他脸上贴金。先说这个皇叔,若真是汉献帝刘协敢叫,刘备敢答应,恐怕不等到曹操发现了什么衣带诏,早就把他的脑袋割掉了。就是陶谦、吕布、袁绍这些人,也早就把他给杀了,人家拉队伍原本就是自主自立,谁还会给自己找一个“太上皇”来自找麻烦!
再说这个中山靖王之后,能有多少真实性也很难说。从刘胜到刘备,不过是三百年的时间,前后也就是十几代,普通士族家庭续一份完整的家谱也不难,怎么一个王爷家就连一份完整的世系家谱都整不完整?正因为弄不完整,所以这正史《三国志》也只好在刘胜的儿子刘贞之下,一大跳就到了刘备的爷爷刘雄。假如刘备确凿无疑是刘胜的后世孙,恐怕也是旁系旁系再旁系这么一直旁系下去,到了他爷爷这一辈,也已经是中山靖王“之后”满天下,即便是供奉一个分支族谱也轮不到他。再换一个角度看看,若论嫡亲世系,刘虞、刘表、刘繇、刘焉和刘璋父子,那个不比刘备和皇帝宗亲关系亲近得多!无论是想找个皇帝还是找个继承大汉王朝福祚之人,论实力论关系,都轮不到他刘备。所以说,无论是皇叔还是王爷之后,成功成名了,会有人来“认亲”,否则就是草根一个。
这样说根本没有贬低刘备的意思,相反,刘备的成功,更多的是靠个人努力奋斗,他从普通士子到一国皇帝所走过的道路,就是一个草根变成成功人士的奋斗之路。这样的典型可以效法,抛开皇帝不论但说成功,这样的历程可以复制,或许,这正是刘备更被人推崇的地方。
刘备的祖父、父亲都做过官,祖父还做过一县县令,这样的家庭背景,也不是一般农民老百姓可以有的。但是,到了刘备这儿,无论是爷爷还是老爹都指望不上了,也就是说,刘备很小的时候,祖父没有了,父亲也已经过世了。因此,小小年纪的刘备,就只能和母亲一道,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当然,刘备家也有超出普通农民的地方,这就是他还能上得起学。说起来,这样的家庭背景虽然说在社会上不是多数,但比刘备家庭更富有的又何止千百?可哪些人为什么就没有走上一条成功之路呢?
刘备得到过别人的帮助,比如说上学得到过刘元起的资助,组织队伍得到过张世平、苏双的资助。问题是,这些人为什么愿意资助刘备?假如这些人热衷于慈善,那他们就仅仅资助过刘备一人吗?所以说,这些人愿意资助刘备,是看中了刘备的与众不同,是他的“非同常人”的表现,是他的“豪侠”气概。必须看到,刘备所得到的资助,并不是舍一口粥赠与一口饭那样的施舍,而是一种时间较长的“投入”。尽管这些“投资”不一定能得到回报,或者说,投资者不一定就希望获取利润,但至少说明刘备有着令人看重的地方,他们所资助的这个刘备,有可能就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后来刘备投奔徐州牧陶谦,陶谦病重时,他把徐州移交给刘备,而不是交给自己的儿子,为什么?就是看重了“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这时候的刘备,当官的资历没有多么丰富,手里的兵马也没有多么强壮,但陶谦更看重的是刘备的潜能,徐州这艘风雨飘摇中的破航船,也许就只有指望刘备了。至于自己的儿子还是徐州原有的官员,由他们掌舵,也许只能是加速它的沉没。当然,这时候的刘备无论是政治经验还是政治资本都还不足以让徐州安如泰山,所以他收留了一只白眼狼吕布,这只饿狼勾引了并不服气他的将军曹豹,就这样徐州丢了。刘备从此进入了一段时间的漂泊流荡。但是,正应了一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孙权看中了刘备屡败屡战,坚韧不拔的英雄所具有的气概,他在赤壁之战胜利后,仍然要引入刘备作为三角的一边,来平衡他和曹操之间的关系。刘备也借着这块不大的立足之地,瞄准了西川这块众雄觊觎之地,寻机出手,终于有了自己的公司和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刘备手下有追随者,始终不离不弃,可以说是至死不渝,这也是他事业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文武两人,诸葛亮和关羽。诸葛亮向北不投靠曹操,向南不投靠孙权,中间不投靠身边的刘表,而这几个人都已经是“事业有成”,而偏偏投靠尚在漂泊中的刘备,恐怕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刘备这个人有一种很强烈的磁场,这就是能够吸引天下最优秀人才的个人魅力。还有那个大将关羽,刘备能给他的,曹操都能给他,刘备不能给他的,曹操还能给他。毕竟,当时曹操手里有一个皇帝,而刘备不过是一个挂名的刺史,真实的官职只是一个左将军。但是关羽不离开,为什么?曹操不能给的是那份信任,这就是刘备胜人一筹的地方。
所以,刘备一方面靠别人,另一方面更靠的是自己。一项事业的成功,从整体上来说,它需要一个集团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缺一不可。但具体到一个个人,他必须要靠自己,这就是刘备能够成功,而同时期比他*大基础条件更好的袁绍、袁术、吕布、刘表、刘璋等人一个个消亡的原因吧!后世之人为什么对刘备推崇有加?除了刘备要继承的是正统的汉王朝,这让一些人心理上感到了一丝慰藉,他们不愿意接受汉亡这个事实,但是,人们更看重的还有他具有普通人可效法奋斗历程,而这一点,不是曹操和孙权所具备的。这就是说,刘备的路,是所有人都可以走得通的。当然,你得有刘备之才,刘备之德,更必须有刘备的坚韧不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