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蛮公主逼走原配 竟发现丈夫到死都在思念她
说到东晋时代的王家,在普通人眼里,那的确是高不可攀的豪门,事实上也是,他们王家人到了适婚年龄,找对象范围不会超出几大家族。当然最牛的人家还是皇族司马氏,所以,司马氏的女孩想嫁入王家,那是王家的福分。
只是,真的是福吗?王献之是白马王子,新安公主是金枝玉叶,按理来讲这一对应该是美满之极,但有的时候也只是看上去很美。因为新安公主是真正的小三!她用权势逼迫王家休妻,迎娶她过门!
王献之的原配正妻郗道茂,是他亲舅舅的女儿。两人青梅竹马,一起长大,因为二家门第相当,这两孩子又情深意重,所以,一到成亲年龄,郗王二家老辈就作主亲上加亲,许了这门婚事。
二人成亲后,感情依然好,不久,郗道茂生了个女儿,王献之给她取名叫玉润,温润如玉,令人联想的好名字,只是这孩子没活多长时间就夭折了。对于郗道茂来说,这个打击还没有大到不能承受,毕竟他们都年轻,生孩子不是难题,但是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在她希望老天爷再给她一个孩子时,她等来的不是好消息,而是王献之给她的一道休书。
怎么回事?王献之变心了?不是,是出现了第三者,而且这第三者的身份还不容小觑。
王家声名在外,王献之作为王羲之最疼爱的儿子,自然是众多女孩子的偶像,一般人在知道偶像结婚了也就罢手了,谁愿意去当那小妾呢?可是有一个人不这样想,只要她想要的东西就必须抢过来,她要尽一切力量达成目标,这个人就是新安公主,晋孝武帝司马矅的妹妹。
在看上了王献之以后,新安公主就不断地去游说皇帝哥哥,公主可以小性子,但皇帝不能乱来,司马矅知道王献之已有妻室,但他架不住妹妹的聒噪。终于有一天,他找了个机会和王献之聊天,有意无意地就把新安公主对他的仰慕透露了出来。
王献之不傻,不会不明白这意思。但这事吧,放在谁头上都不好处理。拒绝吧,对方可是皇帝,万一皇帝不高兴,自己脑袋不要紧,整个一大家子人全都得跟着掉地上,那就答应吧,自己家那情深似海的妻子怎么办?公主又不能当小妾。后世的尉迟恭拒绝太宗提亲,尉迟恭是个豪爽之人,太宗也是性情中人,尉迟当面拒绝,太宗很欣赏他。但是王献之不是尉迟,孝武帝也不如太宗皇帝。所以,王献之似是而非的什么都没说,但在皇帝看来,不反对就是接受,孝武帝兴高采烈的去通知新安公主了。
不久,王献之用艾草烧伤了自己的脚,并因此落下病根,后半生常年行动不便。文人就是用这种形势反抗,想想都觉得可怜。王家到了他这辈,虽说仍然人多势大,但是终究没有军功,没有兵权,相较于新兴的谢家庾家桓家,王家已然没落,再也无力回到当初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了,所以,王献之不忍送走妻子,却又不敢明拒,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来表示自己无声的*。
只是新安公主可不是那种会察言观色的女人,她是皇妹,天底下就没有她不敢干的事儿。她的前公公是桓温,她的前夫桓济因为被叔叔桓冲给夺了兵权,她就休夫回娘家。面对王家风流倜傥的公子,她心动了。就算他是残疾也好,只要是这个人,那就跟定了,于是,她派人来说自己并不介意。
无奈之下,王献之只好自写休书,交给妻子。郗道茂接到休书那一刻,心都碎了,到底敌不过权势,什么爱情,什么相守到老,一切都是假的,她虽然温柔,但也是烈性女,她毫不犹豫地收拾包裹,回娘家去,虽然她父亲早已去世,但不是还有叔叔吗?从此她依附叔父过活,与王家再无来往。
王献之与新安公主成亲没多久,他的仕途就一路飘红:长史,建威将军,吴兴太守,中书令,一洗父亲不得志的耻辱。尤其是后来,他的女儿王神爱入宫当选为太子妃,成为皇后,王家已是恢复到东晋初年的荣光,只是东晋已到末路,无复当年风光,王神爱也是苦命之极,当然,这是后话。
王献之在学术文化上的成就很高,留名后世是肯定的了,但是在他的后半生,他还是时常想起他的前妻,他写过不少作品,里面都提到他的心情,尤其是奉对帖,更是心意展示“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额之畅。方欲与姊极当年之匹,以之偕老,岂谓乖别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姊耶?俯仰悲咽,实无已已,唯当绝气耳。写不尽的是思念,无奈与后悔。
大限到来时,他心心念念,难以忘怀的仍然是当初的那一段生活。家人问他还有什么事要交待,他忧伤地说:“不觉有馀事,惟忆与郗家离婚”。他就要离开这人世,他心里最放不下的仍然是初恋,仍然是前妻,他对不起她,因为他,郗道茂郁郁而终,而他为了权势却选择了公主。面对这番话,不知新安公主听了是什么感想,抢来的丈夫,夺来的幸福终究如梦幻般烟消云散,相处十几年,依然没得到他的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