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鳌拜真的罪不可赦吗?他为大清立下汗马功劳

鳌拜,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康熙王朝》中的鳌拜是权臣,最后成为了乱党。这也怪不得《康熙王朝》,因为这部剧主要体现了康熙的圣明和伟大,其他内容并不重要。

历史上真正鳌拜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做过哪些事呢?我们知道他是权臣,他立下了怎样的功劳,才得到顺治帝的认可,让他出任辅政大臣呢?成为辅政大臣的鳌拜,真就十恶不赦吗?接下来,我们从鳌拜成为辅政大臣之前和之后,来看鳌拜传奇的一生。

成为辅政大臣之前:

鳌拜出生于武将世家,他的伯父是非常著名的满清开国五大臣之一,有“万人敌”之称的费英东。鳌拜的父亲伟齐,是费英东第九弟。

皇太极天聪八年,鳌拜成为“管护军大臣”,即皇太极所领镶黄旗的巴牙喇甲喇章京。崇德初年皇太极第二次征朝鲜,鳌拜在战场上勇猛无畏,获得了“巴图鲁”称号。攻下朝鲜京城之后,皇太极派硕托、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率军攻打皮岛。此次战役,鳌拜表现突出,皇太极提升他为三等梅勒章京,赐号“巴图鲁”,加世袭六次,准再袭十二次。这时的鳌拜,算得上功成名就,但与功勋卓著还有段距离。

此后,鳌拜在松锦之战中再立新功,又升为护军统领,即巴牙喇纛章京(固山额真),从此成为八旗将领中地位较高的将军。

皇太极取得松锦大捷后,在北京和山东三败明军,攻克四城。此次,鳌拜也随军作战。这几场战役,鳌拜的表现更加的抢眼。战役结束后,鳌拜被提升为三等昂邦章京。

顺治二年,论功行赏时,鳌拜成为一等昂邦章京。顺治三年正月,鳌拜随肃王豪格等率军进攻张献忠大西农民军。在汉中打败贺珍以后,又狙击张献忠。打败大西军主力之后,鳌拜又深入四川、贵州等地,大规模*大西政权大小官员一千多人,基本上消灭了四川一带的大西军。

鳌拜在清朝争夺全国政权的过程中战功赫赫,最终得到皇帝的信任,成为朝中重臣。他善于审时度势,总能站到对的一边,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经过皇太极、顺治时期的“经营”,鳌拜逐渐成为朝中最受信任的重臣之一。

成为辅政大臣之后:

成为辅政大臣的鳌拜,起初并非专权,他是四大辅政大臣中地位最低的一位。可随着索尼的年老,苏克萨哈的政见不合,遏必隆的随风倒,鳌拜渐渐的走上了专权的道路。

鳌拜强调满族统治地位,清除明末弊政残余。在制度上满汉分别,重满轻汉。当然,这一点是遵循了皇太极、顺治时期的政策。

由于明朝灭亡不久,遗留下众多弊政。鳌拜牵头,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提高行政效率和官员的办事能力,清除官场恶习。在这期间,鳌拜也培植了自己的*。

鳌拜辅政时期,非常重视农业生产。鼓励垦荒、减轻赋税。一系列改革后,使清初的人口、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清朝从顺治十八年到康熙七年,人丁共增加22万余人;土地共增加14多万顷;征银共增加11多万两……这些都有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有利于经济的恢复。

在军事方面,鳌拜并没有大张旗鼓的四处征伐。对于明朝残余*,鳌拜实行招抚政策,以抚为主,以高官厚禄诱使他们降清。这样一来,既稳定了清初局势,又不至于劳民伤财,明朝残余*也被逐渐瓦解。

在这期间,鳌拜的内心越发的膨胀,逐步网罗朝中大臣,形成党争之势。为了能长期掌控朝政,鳌拜也试图阻止康熙亲政并且打击与他政见不合的朝中大臣。

最后,康熙列十四大罪状捉拿鳌拜,将他革职籍没、拘禁。这样的一个结局对于鳌拜来讲还是不错的。康熙虽然罗列了其十四大罪状,但康熙心里清楚,鳌拜之功,无人可比。只是,面对皇权,康熙也不得不捉拿鳌拜,鳌拜最终也毁在了权力争夺之中。这点,只能说他鳌拜没有看清形势,没能及时收手,没能及时交权。

康熙五十二年,晚年的玄烨记起鳌拜的功劳时,还是大加赞赏的。雍正继位后,赐鳌拜祭葬,复一等公,世袭罔替,雍正九年加封超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