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权臣剐忠臣 明朝崇祯皇帝的刚愎自用误国害己

明思宗朱由检,也就是崇祯,是历史上的一个悲情皇帝。虽然他自己励精图治,很想有一番作为,但是他接手却是一个貌似强大,其实早已无官不贪,病入膏肓的帝国,加上自身性格上的缺陷,在位期间虽然左支右绌,勉力维持,最后也没能换救王朝灭亡的命运,自己也在煤山上吊死了。别人17岁可能正在下放的田间劳作,崇祯17岁就登上大位。虽然只有17岁,但是,他比自己的哥哥,明熹宗朱由校要成熟有见识的多。

朱由校乳母客氏和宦官魏忠贤的擅权乱政,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上任之初,第一个要解决的王朝毒瘤就是天怒人怨的“客魏集团”。但是,朝中满是客魏集团的人,崇祯暂时隐忍不发,并没有没有操之过急,他在耐心的等待时机。另一方面,崇祯即位后,客魏集团也很恐慌。魏忠贤以退为进,提出辞去东厂的职务,来试探崇祯的态度,为了稳住魏忠贤,崇祯没有立刻批准。随后,客氏提出出宫,崇祯则顺水推舟,马上表示同意。瓦解“客魏集团”成功了第一步。

见微知著,朝中大臣中那些“客魏集团”的党羽也心神不宁,他们预感到形势将要变化,这个年轻的新君不好糊弄啊,许多自以为聪明的人开始寻找退路,反动集团分化使形势更加明朗。“客魏集团”首恶杨维垣,上书弹劾同党崔呈秀专权乱政,面对猪一样的队友,魏忠贤大惊失色,与此同时,独立于“客魏集团”的下级官员也行动起来,是皇帝给他们暗示还是自己主动出击,已经不重要了。海盐贡生钱嘉徵上疏,列魏忠贤大罪十项,呼吁将魏忠贤明正典刑,以泄天下之愤。崇祯发布上谕,公布魏忠贤的罪行,魏忠贤畏罪自杀,客氏被打死,客、魏两家子孙后人都被斩首。

魏忠贤虽然死了,崇祯知道,没有朝廷中那些寡廉鲜耻的官员帮助,凭他一个阉货,小混混,是不会造成那么严重的危害的,因此,除恶务尽,继续逮捕了魏忠贤的主要爪牙,“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等。崇祯在剪除“客魏集团”的斗争中大获全胜,为大明帝国消除了最大隐患,显示了他不可估量的行政才能。朝堂内忧解决了,但是,后金的不断侵扰,对帝国却是最大的生存忧患。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在抗击后金的一堆庸才中,却出现了袁崇焕这样雄才大略的将才。宁远大捷,他挫败了努尔哈赤的凶猛,直接导致努尔哈赤的死亡,在崩溃的边缘换回了整个辽东战局。宁远一战,是努尔哈赤征战以来的唯一一次败绩,以致于清军不得不承认,“议战守,自崇焕始”。袁崇焕为了宽慰崇祯,立下五年复辽的豪言壮语。但是,又提出要崇祯亲贤臣,远小人,给自己一个宽松的施展能力的环境,崇祯觉得非常刺耳,但为了边疆大事,也不便发作,但是,心中对袁的芥蒂已经形成了……

后来宁远将士因长期缺饷而哗变,为了稳定军心,袁崇焕上奏,要求朝廷发饷,崇祯见袁崇焕到边境寸功未立,要钱的奏折却接连不断,心中早已很不高兴。加上朝臣的挑拨,对袁崇焕的信任顿时又减少了几分。皇太极又遇到劲敌袁崇焕,知道不好对付,决定利用崇祯多疑猜忌的性格,借他的手,除掉心头大患。皇太极假拟了两封所谓的密信,以自己的口气和袁崇焕私下议和,信内容最后当然为崇祯所知,那些往日和袁崇焕有隙的朝臣则趁机诬陷,刚愎自用的崇祯深信不疑。当即将袁崇焕逮捕下狱。

崇祯三年八月十六日,袁崇焕以“谋判欺君罪”被凌迟。刚愎自用的崇祯,昏招迭出,在位16年,竟然处死总督7人,巡抚11人,更换内阁大学士50人,自毁长城,大明*最后的倚靠也被他亲手毁了。剪除“客魏集团”时,崇祯表现的超乎寻常的机智,欲攘外,先安内,冷静而老练,。但在袁崇焕一事上,却又表现的相当愚蠢,五年之内收复辽东的大话,简直就像个疯子,崇祯异常操切,他真的就相信了,然后又真的相信了反间计。

如学者所言“在思宗身上,机智和愚蠢,胆略与刚愎,高招与昏招,兼而有之”。早起的睿智与后期上吊的悲剧,就这样矛盾的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后世史家对于崇祯普遍抱有同情,以为他的一生实是“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