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凭何成为东吴政坛不倒翁?

三国时,诸葛亮兄弟三人虽然出生于名门望族,并且也算当时的高干子弟,可是因为他们当副省级*的父亲不幸英年早逝,因此家道中落,不得已举家投奔当时担任地方高官的叔父,寄希望于乱世之中大树底下好乘凉,可惜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叔父和父亲太过于手足情深,竟然撇下这群好侄儿,两腿一伸到阎罗殿找哥哥叙旧去了。这下,考验诸葛亮兄弟感情的时刻到了,俗话说,长兄为父,可是身为老大的诸葛瑾却抛弃了两个小兄弟,带着继母和媳妇孩子到富庶的江东避祸去了,瞧瞧这老大当得?

那么,后来的诸葛瑾在江东混得怎样?风光无限。诸葛亮的这位大哥究竟都有哪些本事?能够在人才辈出的江东混得人模狗样。老蔡告诉你,诸葛瑾屁的本事,比起诸葛亮来,天壤之别。虽然长着一双驴脸,昨天的眼泪今天才流到嘴角,但是性格却是属猫的,绵顺。虽然少年时游学京师,也读了不少文章典籍,但是文不能安邦,终日跟在江东文臣之首张昭身后打哈哈,一生中最大的贡献,也是因为诸葛亮的原因,否则东吴能言善辩者如过江之鲫,哪轮得上他?好不容易出任东吴通蜀友好形象大使,所谓大使,真是“大屎”,既让关羽羞辱的差点找个地缝钻进去,又屡次面见刘备无功而返。

那么,诸葛瑾同志的军事能力如何呢?更不怎么样。《三国志》中说他“瑾性弘缓,推道理,任计画,无应卒倚伏之术”,文中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军事上就是拉大旗作虎皮,跟蹭饭的没什么两样,打仗基本上靠赖,当鳖,即大气不出,混到最后时来运转。到了后期,东吴无人,这位老大竟然挑起了军事重任,然屡败屡战,司马懿在他兄弟那儿没有沾到的便宜在他这里双倍加以返还。就这样一个看起来很不起眼的人,却被孙权信任有加,而且俨然成为了东吴政坛的不倒翁,其地位甚至比东吴的重量级人物张昭、吕蒙、陆逊还要稳固,最后官拜大将军,领豫州牧,一生官运亨通,衣食无忧。

诸葛瑾让人眼馋啊,谁让人孙权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那么诸葛瑾为何会在东吴大受青睐?即使隐隐暗藏着“蜀奸”的嫌疑,也能在仕途一马平川飞黄腾达,终身享受东吴高干的政治待遇?换句话说,谨哥们儿都有哪些手段摆平人生中的诸多不如意,而在官场上始终游刃有余活得如此滋润呢?不想不看不知道,读完史料,细一分析,吓人一跳,原来老大诸葛瑾比老二诸葛亮精明多了,甚至可以说,诸葛亮的这位大哥天生就是一个做官的料,他把人生和官场的哲学简直研究到家了,象诸葛瑾这样优秀的领导*,假如不成为政坛的长青树,那么中国的儒家文化就会寿终正寝,被横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了。

首先,诸葛瑾最大的能耐是面善,脾气好,虽然长着驴脸,但始终慈目善目,笑哈哈,虽然驴脸笑起来很难看,但是谁不喜欢一天到晚见着一张笑嘻嘻的脸呢?笑能消弥怨恨,还能让人失去戒备心理,更重要的是能够让你的对手轻视你,胜人于无形之中。当然好好先生也是不能成事的, 诸葛瑾先生官场哲学第二招是人缘,也就是群众基础,这位大哥从不树敌,广结善缘,跟谁都好得一家人似的,初到江东先是与当时的名士步骘、严畯相友善,互相吹捧,名声大起。继而攀上了孙权的姐夫,凭借其三寸不烂之舌,让孙权姐夫大为惊异,然后引荐给孙权,他与皇室另一成员孙权的堂弟孙皎也交往很深,后逐渐与孙权重臣鲁肃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且为了巩固其地位,不惜与当时江东第一权臣张昭结为儿女亲家,互为援手。从诸葛瑾与江东士族的友好关系,以及对互为政敌的鲁肃和张昭都能和谐相处来看,诸葛大哥对于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处理上驾轻就熟,高明而圆滑。

政治上的联姻还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张昭在孙氏政权后期显然已经大权旁落,然诸葛瑾始终处于东吴政坛中心,没有遭受冷落,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那就是对他的主子孙权绝对忠心耿耿,他深谙君臣之道,把孙权的性格特点揣摩的一清二楚,并且从不当面顶撞主子,而是委婉劝解,并且多从自身找问题,比如《三国志》曾载他的好友校尉殷模因事触怒孙权,将被治罪,孙权手下臣子议论多不得要领,相反惹得孙权大怒,而诸葛瑾就很会说话,当孙权问他为什么一言不发时,他说殷模之所以犯罪,都是因为自己不能相互提醒勉励而获罪,如今主子不责备就已经惶恐不安了,怎敢多言?结果孙权不仅没有怪罪他,而且赦免了朋友殷模的罪过。可见,诸葛大哥是很会照毛顺捋的,他的官场学问以及对主子的心理揣度江东豪俊无人能及,孙权宠信他就再也自然不过了。

诸葛瑾有一个致命缺陷,那就是他的兄弟诸葛亮和他各为其主,互为敌手,此极易引发政敌的攻讦和陷害,但是诸葛瑾对于此事的处理和火候的把握恰到好处,具有绝高的政治天分和智慧,不仅泯灭了政敌的攻击,而且消除了孙权的猜疑。主观上“联刘拒曹”是孙吴国策,但是即使是亲兄弟也是会有利益之争的,何况孙刘两家时友时敌。诸葛瑾深知自己的微妙处境,所以担任通蜀大使职责时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他始终牢记着“领谁的俸禄替谁办事,吃谁的饭为谁出力”的最为现实的处世哲学。《三国志》载“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权遣瑾使蜀通好刘备,与其弟亮俱公会相见,退无私面。”也就是说,除了公事公办,诸葛瑾并没有因与诸葛亮的特殊关系而出卖东吴利益。当暗中被孙权派往监视诸葛瑾的手下回报诸葛大哥的优异表现时,孙权没有理由对这位忠心耿耿的手下说半个“不”字,至于差使办得怎样,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

孙权对于诸葛瑾的信任正是在这样的反复试探,和不断的革命事业考验中逐渐建立起来的,而一旦建立,就稳如磐石,君臣之间毫无芥蒂,甚至连一些比较过分的玩笑也时常上演,而诸葛大哥时常是孙权取笑的对象,对此这位敦厚的大哥坦然接受,一笑了之。《三国志》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比较过分的玩笑,《诸葛恪传》中言道“瑾面长似驴。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诸葛瑾的字)”,放在一般的人,这种人身侮辱,即使不会象愤怒的小鸟一样以身搏命,也会拂袖而去,可是我们的这位诸葛大哥却镇定自若,装作没事一般,反倒弄得孙权很是不好意思,看来好涵养和脸皮比城墙还厚也是诸葛瑾受到主子爷孙权赏识的一件无往不利的法宝。

无能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谁能做到?瑾哥也。诸葛瑾如此一个别无他长的外乡人,颠沛流离、寄人篱下,且深受孙权宠信,就不怕在江东士族云集的东吴受到其他才俊的嫉恨和陷害吗?他不怕,因为他做得太好了,既不恃宠邀功,也不欺压良善,更难得的是他从来都是低调做人,也低调做事,他的谨小慎微堪比他兄弟诸葛亮,诸葛家族世属金字招牌就是小心谨慎,此亦被诸葛大哥发扬光大了。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从不授人以柄,当他的朋友朱治、殷模、陆逊等人被多疑的孙权相继治罪时,他安然无恙,甚至就连他的亲家张昭后期也遭受冷遇时,他却隆恩日甚,这需要多高的政治腾挪术和大隐于市的智慧啊!诸葛家族的深深烙印“小心谨慎”,即使是在他的晚年也被发挥的淋漓尽致,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名盛当世,孙权深为器重,然诸葛瑾却时常忧虑,认为儿子不是保家之子,迟早会出事,这种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伴随着这位政坛不倒翁的一生一世,这样的人会有政敌吗?没有,他最大的对手是他自己。

诸葛瑾人生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他让他的主子孙权从内心发出真诚的感慨,这位非同一般的三国时叱咤风云的雄主说过这样一句话,“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他以常人难以达到的高度实现了他人生的最高境界,君臣无猜,和谐相处,高官厚禄,享尽人间富贵。诸葛瑾集诸葛亮的谨慎,鲁肃的忠厚,张昭的沉稳于一身,当然他的身上也集中体现了三国时候文官政治术的成熟和圆滑,他是三国时官场厚黑学的集大成者,他的身上既充分体现了文人士大夫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一面,也显现了他在波谲云诡的权力斗争中运筹帷幄最为现实而极尽合理的生存之术。

诸葛亮的这位大哥看上去尽管有些委琐,很不起眼,特别是在三国那个英雄辈出,群雄逐鹿的时代尽管显得籍籍无名,但是此人绝对非同一般,不可等闲视之,而中国历史上掌握着话语权,成为政坛长青树和不倒翁的恰恰正是这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