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给孩子立规矩最管用?
什么时候给孩子立规矩最管用?
很多家长问过我,要不要给孩子立规矩,在这里,我给大家的答案是肯定的,孩子一定要从小立规矩!小时候养成的好习惯,好品格,将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那么,什么时候立规矩才合适呢?就是在孩子的规则意识形成的时候。
太小的孩子,还不能判断自己言行是好还是坏,理解能力和行为控制力也不够,你讲的规矩他不一定懂,也做不到;太大的孩子,习惯已经养成了,纠正起来的难度很大。
孩子从2岁左右起,便进入了自主探索的时期。这时,孩子开始有自己独立自主的意识,也初步具备了判断能力。
孩子已经知道“我想做什么”,“妈妈要求我做什么”,此时,家长可以准备给孩子立规矩了。
先学会表扬,再去立规矩
在给孩子立规矩之前,我们首先要学会表扬孩子。可能有些家长会疑问:表扬也要学吗?
当然!在给孩子立规矩的过程中肯定不是一帆风顺。不会是家长说什么,孩子就听什么。这时,多表扬既可以让孩子的内心得到满足,又能为其“完成目标”增加信心。
表扬孩子时,要注意表扬具体的某一件事情,某一个行为,千万不要泛泛的表扬。比如,你可以说:“宝贝,你的笑容很让人感动,以后要多笑哦!”而不要说:“宝贝,你真漂亮!”
再比如,如果宝贝坐着发呆,你却说:“宝宝真乖,真安静!”宝宝闲着没事,也得到了个一大大的表扬,这,也是无效的表扬。
当我们想要让孩子参与我们立下的规则,并想让他去执行时,家长应在孩子做的过程当中给孩子以肯定的表扬。这样,孩子才会有信心去做应该做的事情,不做不该做的事情。
大声呵斥孩子是不科学的
很多时候家长在给孩子立规矩时,总是一声大喊,或者是揍孩子一顿,让他永远记住这件事。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做法!
因为,这是不符合人类大脑发展趋势的。人类在形成某种行为习惯或者建立某种规则时,其实是大脑的很多突触构建的一个过程。
我们成年人要改变一种生活方式或者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一般来说需要6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稳定下来。
孩子正处于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要比成人快,但是也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所以,家长千万别指望一声大喊就能让孩子的大脑发生改变,这是不科学的,孩子也不可能做得到。
孩子哭时,不要再训斥他
孩子一旦哭了或者生气了,耳朵就关闭了,家长说了什么他完全听不进去。你就是说得再大声,对他来说也是噪音。为什么呢?
因为,当孩子很不高兴或是很生气的时候,他或者是背对着你,或者是不看你。没有目光和眼神的交流,说得再多也无用的。
如果说你想要给孩子立规矩,一定要等孩子情绪好的时候,等他和你有开心的目光交流时,再去和孩子说这件事,这个时候孩子才能听得进去。
宁可温柔地说上20遍,也不要大声训斥1遍
家长在给孩子立规矩时,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温柔地说20遍要比你训斥孩子无数遍有用得多。
在孩子情绪很好时,如果你所立的规矩刚好孩子愿意去执行,这个时候,这个规矩一旦建立起来,孩子就会坚持一辈子。
这是孩子内部的秩序感和你立的规矩发生了响应,变成他真心想要去做的一件事。所以,家长一定要有充足的耐心和科学方法,不要让孩子内在的秩序感与你立的规矩相抵触。
不要简单以“对错”定义孩子的行为
前段时间我弟弟的闺女来我家玩,到我家不久,小家伙就开始在厕所里“忙活”——她一直在厕所里刷马桶。她的妈妈很生气,赶紧上去制止。
我说:“别别别,我想看看她到底能刷多长时间。”结果,小家伙整整刷了十分钟,刷得满头大汗。她刷马桶的过程很细致,刷两下,然后盖上盖,按一下水。
然后再刷两下,再盖上盖,按下水,动作很标准。我猜,她一定是在家里面经常看妈妈这么做。
但她妈妈说,她家厕所的门经常是关着的,她在家如果没有“嘘嘘”是不允许进入的,但我们家是开着的,所以才会对这个这么感兴趣。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给孩子定义这个可以做,那个不可以做。可家长们有没有想过,是你自己立的规矩可能出了错呢?
千万不要以成年人的行为准则来规范和约束孩子,不要把孩子的一些淘气行为统统斥责为“犯错误”。学会尊重和理解孩子,不要一味地对孩子说“你做错了”。
懂得留白,适当“示弱”
很多家长在给孩子立下规矩后,一旦孩子犯了错或有要求提出时,孩子就会受到惩罚。有些孩子会因此和家长对峙,可能有些家长会有这样的想法:我就要看看他能哭多少久;看他能拗到什么时候;我就是不满足你的要求,你能怎样?
其实,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给孩子立下规矩后,还要懂得灵活运用。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懂得适当留白,有时,你可以适当弱一下。
当孩子提出要求时,家长可以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适当地调整规矩。比如,孩子在写作业的时间提出想出去玩,这是可以的,但是必须与孩子协定这份作业什么时候要做完,如果没有遵守约定就要接受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