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勤政廉洁的皇帝 却断送了一个二百多年的朝代

与以往的皇帝相比,崇祯在登基之前只是个住在皇宫外面的信王,没有系统化的学习治国之道,也没有耳濡目染管理方法。他只知道关心百姓疾苦、清廉明政就是一个好皇帝。帝王之术这种治国之道,他压根就没有接触过。这种思路他悲剧人生的最重要根源。在评价崇祯之前,崇祯皇帝接手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摊子?天启皇帝重用魏忠贤之后,东林党受到排挤逐步垮台,于是恢复了被废除的工商税、海税,而这部分税收来源主要是东南诸省东林党的地盘,东林党当然恨之入骨了。

但是天启皇帝在位期间谁也扳不倒魏忠贤,于是明朝**挣得盆满钵满,全国上下在东林党的口诛笔伐中,“阉党”被骂的狗血淋头。但是就全国来说,土地兼并虽然比较严重,农民日子虽苦也可凑合。农民起义相对来说规模不大,但是*有钱,剿抚两用,海内咸平。东北虽有一撮蛮夷如跳梁小丑般屡犯边境,但是也被轻易赶走。虽然说互有胜负,但是对于有两京十三省的大明朝来说,大明可以打败仗,女真人却输不起。而且全部人口只有10万多的蛮夷,能蹦跶出多大的一片天?

所以,崇祯皇帝接手的摊子还是可以的。

那么我们再看看崇祯上台后都干了些什么。

天启七年(1627)八月,天启皇帝病死,朱由检这个17岁的少年即位,他就是崇祯皇帝。崇祯皇帝上位之后干的第一件事是什么?那就是打到魏忠贤!崇祯继位后的两个月后,魏忠贤被打倒,发凤阳守祖陵。当魏忠贤看到心狠手辣的崇祯皇帝对自己吹风扫落叶一般冷酷无情后,在去凤阳的路上自杀了。

魏忠贤这个人,为什么会被世人臭骂?其实很简单,魏忠贤得罪的是掌握舆论权的东林党。东林党现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魏党口诛笔伐,又记载成书,怎么可能不被臭骂?而崇祯皇帝上台之后就对魏忠贤痛下杀手,最大的可能就是这个十七岁的少年在宫外听到的都是魏忠贤的权横与霸道,而没有听到魏忠贤的忠诚与能力。

崇祯上台后杀了魏忠贤及阉党,废除阉党设立的工商税后,东林党当然欢天喜地了,可是帝国没钱了,打仗怎么打?剿匪怎么剿?抚恤怎么抚?离开钱这些工作都玩完!于是开始不断加征税收,向谁收?当然是普通老百姓了!天灾人祸之下,人们的生命都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还要交税?那不是官逼民反吗?于是连年干旱的西北人民反了!反而观之,魏忠贤在时,最起码人们安居可以,帝国大厦还是正常运转的。

点击看大图暂且不说李自成之所以闹革命是因为崇祯随随便便砸了人家的铁饭碗,李自成闹得这么凶,崇祯总得收拾吧?关外的野猪皮是不是来溜达一圈,得揍他狗娘养的吧?除了前面说的需要钱之外,最重要的当然是知人善用,用人不疑。崇祯用人的思路很奇葩,他看谁顺眼谁就顺眼,道德放在第一位,至于能力嘛,不行就滚蛋。

崇祯皇帝在位的时候,一共启用了14个兵部尚书,这14个兵部尚书,被他杀的杀,砍的砍,流放的流放。平均一年多换一个。这样频繁的换人,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还没有磨合完美,领导就卷铺盖走人了……崇祯一朝前期牛人当然也很多,到了后期最能治军的三个人分别是:卢象升、袁崇焕、孙传庭。结果是卢象升抗击满清时兵少被围,战死河北。袁崇焕因为没有实现平辽的海口时,被崇祯帝怀疑谋反而被凌迟处死。而孙传庭,崇祯只给他五千兵马去抵挡李自成的几十万农民军,结果自然是战死沙场了。三人如果能用好一人,大明的*也不会仅仅定格在1644年。

崇祯皇帝最大的特点就是廉洁,廉洁得自己的衣服打满了补丁。廉洁固然是好,但是他想当然让自己的臣子也一个个廉洁就不好了。后来打仗需要用钱,百官们纷纷选择缄口不言,一个个比着穷,没一个愿意出钱的,不是不愿意出而是不敢出啊!大臣们真的没钱吗?当然不是,出钱意味着贪污,贪污意味着杀头啊!而对于老百姓来说,皇帝有肉吃,百姓有汤喝就可以,皇帝把自己搞的这么苦逼,百姓还怎么活啊!

崇祯还是一个勤政的好皇帝,但作为一个皇帝,崇祯的勤政却是折腾。今天这样做,明天那样做,朝令夕改,亲力亲为,自己折腾的吐血,群臣没少遭罪,折腾的结果就是没人跟着他干了。反而看看他的哥哥木匠皇帝,什么也不干,帝国照样玩得溜溜的。

鉴定结果:崇祯是一位勤政廉洁的好皇帝,但却不是一位合格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