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借东风”的深层含义

在小编看来,那年冬天发生的东南风,无疑是诸葛亮借来的。想想看,曹操自西北而来,席卷荆襄,气焰何其汹汹!东吴才俊,向震失色,意志何其沮丧!刘备逃在夏口,朝夕不保,情势何其危急!时值寒冬,西北风肆虐,对于东吴的人民和苦难中的刘备而言,曹操何尝不是一股凌厉的西北风,令人不寒而栗?若非诸葛亮借来东南风,怎么可能挽救危局,赢来赤壁之战的胜利?

当诸葛亮向刘备请命求救于孙权的时候,事实上已经开始实施他筹借东风的计划。从“舌战群儒”到“智激孙权”,从“草船借箭”到“七星坛祭风”,最后直到发生赤壁之战,都应该看作诸葛亮筹借东风的过程。

有学者认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固然精彩,但出场的群儒之中,没有一个人的传记提及此事,因此可以断定是小说家虚构的伪历史。我却以为,当诸葛亮来到柴桑,面对东吴群儒力主降曹的言论,自然少不了激烈的舌战。出场的群儒未必是张昭、虞翻、步骘、薛综、陆绩、程德枢等人,所描述的言论和场景也可能有合理化虚构,但其中的历史真实性不可以被轻易否定。尤其是那场舌战所辩论的问题,颇是耐人寻味。

张昭的问题是:“我听说刘备向来有复兴汉室之志,而先生亦有管仲、乐毅之才,怎么会有长坂坡之败,以至于亡命夏口,几无容身之地呢?”

诸葛亮回答说:“刘琮投降曹操,刘备并不知情,值此危机关头,又不忍心乘机夺取刘琮的基业,故而南走当阳。又有十几万难民追随,刘备不忍离弃,至有长坂坡之败。虽败如此,犹见刘备之大仁大义也。况胜负乃兵家常事,当年高皇帝也曾屡次败于项羽,却在垓下一战成功,如今岂可因一时之败而论英雄呢?”

虞翻又问:“曹操以猛将千员、雄兵百万,席卷荆襄,虎视江南。而刘备兵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早晚生死难料,难道不害怕吗?”

诸葛亮回答说:“曹操虽有百万之雄,实则是乌合之众,并不如想象的那样可怕。刘备虽然只有几千士兵,却依然无畏于曹操的人多势众,如今退守夏口,不过是等待时机罢了。东吴兵精粮足,又有长江之险,难道你还会因为害怕曹操而力主投降,甚至于不顾天下人耻笑吗?”

薛综评论时事,说:“汉朝传世至今,天数将尽。如今天下三分,曹操已占其二,人皆有畏惧归顺之心。刘备不识时务,偏要与曹操做对,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耶?”

诸葛亮听了,义正词严地回答说:“我们都是汉朝的臣民,热爱国家是我们做人的本分。而今,你不寻思如何报效国家,一面在这里发表亡国论,一面试图趋炎附势于逆贼曹操。像你这样不忠不孝的小人,不值得我跟你说话!”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把舌战群儒的过程复述于此,是因为我常常听到某些学者谈论历史,其中之观点,恰如张昭等群儒当年所论。可见当今社会文化,虽然名曰多元化,却也恰如三国之乱。而学者们自以为洋洋得意,殊不知他们的学问,比之张昭等群儒,并没有什么新意。我时常感叹说,倘若诸葛亮在世,也许会跟这些学者再来一次舌战。

诸葛亮智激孙权,可见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三国演义》又别开生面地设计出一段诸葛亮智激周瑜的故事来,说曹操兴兵来犯,为的是夺取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周瑜是小乔的丈夫,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北而骂曰:“曹操老贼,欺吾太甚!”于是下定抗击曹操的决心。按照《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的记载,小乔嫁给周瑜是建安三年的事情,到了赤壁之战则应该是三十多年的中年妇女。盛巽昌先生认为,曹操虽然好色,却不可能为了两位中年妇女侵略东吴。事实上在《三国演义》中,大乔和小乔不仅代表着东吴的妇女,也象征着东吴那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一旦曹操占领东吴,东吴的妇女和土地必然惨遭蹂躏。以周瑜之血性,焉能不拍案而起?

至于草船借箭,似乎是成语故事“自相矛盾”的改写。成语故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也?”而草船借箭,则是“以曹操之箭,攻曹操之军”,虽然是改写,却又别有新意。

在曹操看来,刘备与东吴既然不臣,则与草寇无异。曹操挟有天子,以大汉丞相的名义,率领王者之师,征讨刘备与东吴,其势犹如离弦之箭也。谁想刘备与东吴针锋相对,指责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岂非“以曹操之箭,攻曹操之军”耶!草船借箭,大约是说诸葛亮善于顺势而为,借力使力,一方面建立孙刘联军在政治上的优势地位,一方面形成对曹操以牙还牙的攻击力量。唐朝王周有《赤壁怀古》一诗云:“帐前斫案决大计,赤壁火船烧战旗。若使曹瞒忠汉室,周郎焉敢破王师?”说的就是此中的奥秘。

而“七星坛祭风”,很可能是临战前一种祭拜天地的仪式,或者是激励士气的一种方式。当曹操大兵压境,人皆以为必败之时,诸葛亮以他大无畏的勇气和智慧,激励了东吴将士们的斗志。令人闻风丧胆的西北风,顿时转换成了大义凛然的东南风。所以我说,在那样危急的历史关头,东南风其实象征着一种被正义所鼓舞的勇气,以及一种敢于以弱敌强的力量。

战争的局势在发生逆转,天气也在发生逆转,意识界的东南风与自然界的东南风会合在一起,最终决定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在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里,原来隐藏着这么一段真实的历史。所谓东南风,既是历史,也是对历史的虚构。而正是这种对历史的虚构,让一段真实的历史故事,开放出了寓言似的芬芳。

诸葛亮借东风这看似简单的历史故事,如果你细细品读,就会发现不一样的深意。借东风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表达了不同的含义,它们暗示着事态的发展进程,最终引出赤壁之战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