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健在的百岁开国将军 开国中将仅存张震

根据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开国将帅名录》记载:自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后,在1955至1965年间被授予或晋升军衔的共有10名元帅、10名大将、57名上将、177名中将和1360名少将,这1614名将帅合称“开国将帅”。

令人惋惜的是,从开国元帅、大将、上将这三级,共77名将帅已凋零殆尽,最后一位元帅是1992年5月14日逝世的聂荣臻,享年93岁;最后一位大将是1989年3月29日逝世的萧劲光,享年86岁;最后一位上将是2009年10月13日逝世的吕正操,享年106岁。

开国中将,目前仅有年届101岁的张震健在。张震1914年10月5日出生,湖南省平江县人。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解放军第24军代军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大学校长,*军委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授予上将军衔。

2015年6月20日,原*军区副政委兼*生产建设兵团第三政委裴周玉少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截止这一天,开国少将还有54人健在。在这些开国将领当中,基本都是红军时期参加革命的,平均年龄已近百岁,而已经一百岁以上的共有20人。

请大家记住这些健在的百岁开国将军:105岁的有原上海警备区参谋长李丕功;104岁的有原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王茂全,原第二军医大学副政委方震,原海军高级专科学校政委殷国洪;103岁的有原福州军区副参谋长熊兆仁,原广州军区后勤部副政委高先贵;102岁的有原江西省军区政委张力雄;101岁的有原铁道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王贵德,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詹大南,原炮兵学院政委廖鼎琳,原空军工程部部长魏国运,原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涂通今,原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黎光;100岁的有原沈阳军区副政委邹衍,原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张秀龙,原成都军区副政委胡继成,原中纪委驻中国科学院纪检组组长钟炳昌,原军事学院副院长贾若瑜,原福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刘自双,原南京工程兵学校校长顾鸿。

李丕功,山东省长山县(今属淄博市)人。一九三七年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一九三八年加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特务大队通信员,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特务营副连长、连长,清河军区直属团副营长、营长,渤海军区直属团副团长,山东军区第七师十九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七师十九团团长,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十七师五十团团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一二八师副师长。*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师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副军长,上海警备区参谋长,副军长,江苏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一九*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王茂全,1911年生,江西省庐陵县(今吉安市吉州区)曲濑乡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任红一军团第一团班长,排长,连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二团营长,冀察热挺进军第三十四大队营长,第七团参谋长,晋察冀军区第十一军分区九团副团长兼茹平支队支队长,第十六区队区队长,第七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独立第四旅十二团团长,第一纵队三旅副旅长,第二十兵团六十六军一九八师副师长。*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方震(1911—)江西省弋阳县人。1930年参加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历任红10军82团排长、连长、红7军团机炮连指导员。1932年11月任红七军团第1兵站政治委员,红31军第93师师部参谋,西路军总指挥部第一局参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兵站分站站长,前方总指挥部兵站部巡视主任兼太谷兵站办事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总兵站副站长,华北军区运输部分部部长。

*成立后,任军委总后勤部运输部检查室主任,总后勤部检查局副局长,重庆办事处副主任,第一物资部上海办事处主任,华东物资供应局政治委员,第二军医大学顾问,副政治委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二级独立*、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殷国洪(1911—)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四年由团转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十一军第二六二团连政治指导员,第二六八团特派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第三团特派员,冀南军区第九旅政治部保卫科科长,第三军分区政治部保卫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二纵队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冀南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部长,晋冀鲁豫军区第十纵队政治部保卫部部长,桐柏军区第一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湖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青岛基地*部部长,海军炮兵学校政治委员,海军高级专科学校政治委员。一九六一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熊兆仁(1912年--),福建省永定县湖雷乡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福建军区独立9团战士、班长,三营排长,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永平靖(永定、平和、南靖)游击支队三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红军主力长征后,在闽西南地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编入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任新四军二支队4团2营5连连长,军部特务营连指导员,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特务营政委,第二支队新3团参谋长。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6师16旅47团政委。

1943年进入*华东党校学习,毕业后任苏浙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16旅46团副团长,苏浙军区第一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解放战争时期,在新四军主力北上山东后,留在苏南地区坚持武装斗争,任苏浙皖边区司令部司令员,苏浙皖边军事委员会军事部部长,巩固了苏南敌后根据地,为迎接人民解放军主力渡江南下做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任皖南军区副司令员。*成立后,任皖北军区副司令员。1954年进入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毕业后历任福建省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福州军区副参谋长,福建生产建设兵团政委,福州军区副参谋长,当选福建省第二届、第四届政协副主席。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军委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高先贵,1912年农历八月三十日生,安徽六安市人。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5月加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0军第90师270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斗争,西征转战,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7月,调任红一方面军第3军团4师12团连政治指导员,红1军第4师10闭党总支书记。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6团营特派员、补充团营政治教导员,晋西独立支队直属队政治教导员,教导第2旅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科长,第686团政治处主任,滨海军区第1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13团政治委员。参加了平型关大战和反“扫荡”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联军第1纵队1师3团政治委员,第1纵队后勤部政治部主任,独立第2师政治部主任,第4野战军49军145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秀水河子、辽沈、平津、衡宝战役。*成立后,任师副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兼军分区政治委员,广西军区政治部主任,广州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顾问。一九*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张力雄(1913年--),福建省上杭县才溪区通贤乡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2军34师100团连政治指导员、团总支书记、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红五军团直属队总支书记、政治部巡视员、随营学校政委,第45团政委。参加了*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曾三过雪山草地。三大红军主力会师后随西路军进入甘肃,参加了高台血战等战役。西路军失败后辗转回到陕北,随后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抗大一大队二队队长、一大队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政治处主任、四大队协理员,抗大总校太岳独立大队政委,抗大第六分校政治部主任,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河南军区第六支队政委兼六军分区政委等。参加了林南、水林、伏牛山等战役和开辟豫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三旅政委,鄂西军区第三分区政委,野战旅政委,华东野战军第12纵政治部副主任,江淮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中原突围、淮海战役等。*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炮兵部队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第13军副政委、政委,昆明军区*军第一副司令员;云南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云南省军区政委,江西省军区政委,福州军区顾问。当选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55年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少将。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王贵德(1914年--),福建省上杭县太拔乡人。1929年参加农民暴动,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2月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上杭县独立团一连战士,红12军第34师第100团排长,1931年底进入福建军区随营学校学习,任政治连排长,同年八月任长汀县独立团一连指导员。1933年初任红12军第34师第100团连政委、团政治处党总支部书记。1934年进入红军大学政治队学习,毕业后担任红八军团第21师第62团政委,参加了*苏区第二至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7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调任红31军第91师第273团政委。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第386旅第771团政委,冀南军区新编第九旅政治部主任,冀南军区第二军分区政委,冀南军区第二、第四、第三军分区副政委等,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开辟冀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南军区第二军分区副政委,华北野战军第13纵队39旅副政委,38旅政委,第十八兵团61军182师政委等,参加了晋南、晋中、太原、西北、西南等战役。*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1军政治部主任,川北军区副政委,第14军副政委,贵州省军区政委。1960年进入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毕业后任铁道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铁道兵顾问。当选为中国*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荣誉功勋章。1983年2月离职休养。

詹大南(1914.4—)安徽省金寨县人。一九三一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六年转入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14年生于安徽省金寨。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曾任红15军团保卫局科员,第28军直属队特派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二次直第四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1月随红25军长征。到陕北后,参加了劳山、直罗镇战役。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廖鼎琳,江西兴国人,1914年出生。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转入中国*。荣获二级国旗勋章、二级*独立勋章。历任66军副政委、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政委,24军政委、国防科委训练基地政委,炮兵学院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叁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魏国运(1914—)湖北省监利县人。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四年由团转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第四师十二团排长、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参谋处参谋,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队长,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参谋股长、科长,军委总参谋部一处五科副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五师十三旅参谋长,中原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副处长,江汉军区鄂中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湖北军区荆州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成立后,任湖北军区荆州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空军师政治委员,广州军区空军指挥所政治部主任,武汉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空军政治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部部长。一九六一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涂通今,1914年出生于福建长汀县涂坊镇。在父母的拼命支撑和同族资助下,涂通今读了5年私塾、3年高小,还从国语讲习所毕业。涂通今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创建了神经外科训练中心。他先后任四医大副校长、校长、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副部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等职。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黎光(191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曾任第三十一军特务营排长。参加了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任冀中军区营、团长,晋察冀区军副旅长,华北军区旅长,第二十兵团师长。参加了清风店战役、平津战役。

195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同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长。回国后,历任炮兵副军长,师长,南京军区工程兵副主任、主任,军区司令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二级*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军事委员会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邹衍(1915—)江西省兴国县人。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五年转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十二军政治部宣传员,红一军团第三团政治处青年干事,甘肃华池县保卫局局长,陕北定边县保卫局局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处政治处主任,边区*警卫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晋西支队副政治委员兼第二团政治委员,牡丹江军区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独立第八师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七军一六0师政治委员。*成立后,任**纵队政治委员兼*一师政治委员,东北*部队副政治委员,沈阳军区装甲兵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副政治委员、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第九、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国*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增选为**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张秀龙(1915—)湖北沔阳(今仙桃)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参加了长征、百团大战和淮海、渡江战役等,曾任浙江省军区司令员、湖北省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胡继成(1915—),安徽省金寨县人。一九三一年参加六安县游击大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编入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三年由团转入中国*。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胡继成,安徽省金寨县人,一九三一年参加六安县游击大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编入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三年由团转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五师二二三团副连长、连长,红十五军团第七十五师司令部一科科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副营长,六八九团参谋长,冀鲁豫支队第五大队大队长,冀鲁豫军区第五纵队二旅六团团长,新四军第三师八旅二十三团团长、旅参谋长,山东滨海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三师八旅副旅长,东北*联军第二纵队四师副师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二军一二六师师长。*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长,广州军区参谋长,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兼四川省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贾若瑜,原名贾若愚,四川合江人,1915年出生。1936年加入*,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49年任胶东军区司令员,参与青(岛)即(墨)战役的组织和指挥。

新中国成立后,曾作为首任馆长筹建军事博物馆,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钟炳昌1915年出生,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参加了长征。曾任晋察冀军区分区政委、旅政委、师政委、军政治部主任。建国后,入南京军事学院政治系学习。后任军政委、建筑材料工业部政治部主任、四川省革委会常委,中国科学院政治部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刘自双(1915—),四川省巴中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之一。 一九三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四年加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二十七师八十团排长、副连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新编第十旅十三团连政治指导员,营副政治教导员,山西平定县县大队副大队长,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三十九团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九纵队二十五旅副旅长,许昌军分区副司令员,河南军区警备第二旅副旅长。*成立后,任副师长,华南军区防空司令部参谋长,中南军区防空司令部第二参谋长,南昌防空指挥所副主任,防空军师长,北京军区空军高炮指挥部司令员,福州军区空军高炮指挥部司令员,福州军区空军副参谋长、副司令员,福州军区空军顾问。一九*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顾鸿(1915—)又名顾节鼎。安徽省庐江县戴桥乡戴桥村人。1933年参加革命。一九三五年加入中国*。一九三六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赴延安学习。1938年3月调赴新四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皖西北游击师特务队队长。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股股长,五团特务大队大队长,江北游击纵队营长,营政治委员,第七师五十六团副团长,巢湖独立团团长,五十七团团长、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六十二团政治委员,六十一团政治委员,第四纵队三十三团政治委员、团长,先遣纵队九支队副司令员,皖北军区警备第二旅副旅长,第十五旅副旅长。*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师长、代师长,第十六步兵学校校长,工程兵学校副校长、第一副校长,南京工程兵学校校长。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1964年晋升为少将。获叁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8年7月被*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0年离职休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