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枪手”冯运修为何惨遭日伪军残忍杀害?

刺杀吴菊痴的行动,给北平日伪当局震动很大,加紧了对“抗团”的侦破。1940年8月,日军华北方面军特高课、北平宪兵队牵头,根本不和北平伪警察局联系,直接调动伪满洲国警察进入北平,躲过“抗团”的情报眼线,利用已经掌握的线索对“抗团”成员开始大逮捕。受璧胡同——今西四北四条,位于西城区中部,东西走向,东起西四北大街,西至赵登禹路,全长503米、宽5米。明代称熟皮胡同、臭皮胡同,属鸣玉坊;清代属正红旗地界。1911年谐音为受璧胡同。因地处西四北西侧北数第四条胡同,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西四北四条。

1940年7月7日,冯运修成功刺杀了伪《新民报》编辑局局长、汉奸吴菊痴,令北平日伪当局大为震怒。同年8月7日凌晨,日本宪兵队包围了冯运修的住所。冯运修发觉后,烧毁了组织的机密材料。日伪军警破门而入,冯运修据守于厨房内,双方发生枪战。日军架起机枪对屋内扫射,冯运修身中数弹,于8月8日不治牺牲。那一年,冯运修刚刚考入北京辅仁大学,可惜却再也没有机会去就读。

矮瘦书生化身枪手

1940年7月7日这一天,是卢沟桥事变3周年的日子。日伪“北京”当局决定在中山公园召开“庆祝皇军圣战三周年”的庆祝会,大会由伪新民会的机关报《新民报》编辑局局长吴菊痴主办。

吴菊痴这人本是京城名票,为“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捉刀新编的历史剧——《春闺梦》(一说作者是金仲荪),堪称经典之作,是个十足的文化人。没承想,日军占领北平后,出任了汉奸报纸《新民报》编辑局局长,成了文化汉奸。得知这个消息,一支由青年学生组成的秘密地下抗日锄奸组织——北平抗日杀奸团,决定刺杀这个卖国求荣的汉奸,以示惩戒。

1938年暑假后,“抗团”一些成员考入大学,其中宋显勇、方圻、范旭、黎大展考入燕京大学。于是,他们建立了“抗团”燕京小组,1939年春,孙大成、李振英、周庆涑、郑统万等另外一些“抗团”成员也先后到北平上学。依托在北平的“团员”,建立了北平抗日杀奸团。之后,北平“抗团”秘密在育英中学(今北京25中)、贝满女中(今北京166中学)、志成中学(今北京35中)等校发展“团员”,扩大队伍。

针对这次锄奸行动,北平“抗团”负责人、北京大学工学院学生李振英(又名李汉成)安排了两个小组。一个组由他和书生枪手冯运修组成,负责制裁吴菊痴。另一个组由华北中学(今北京6中)的刘永康、志成中学的叶于良组成,负责制裁陈辋子(因身躯肥胖,外号“陈胖子”)。

冯运修长得又矮又瘦,表面上根本看不出是个枪手。他从一介书生变为刺杀汉奸的枪手,这还要“归功”于他的姨夫齐燮元。

齐燮元是直隶宁河县人,光绪年间的秀才,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炮兵科二期学员,曾当过直系军阀吴佩孚组织的十四省“讨贼联军副总司令”,是个大军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齐燮元出任伪中华民国临时*“治安部”总长,后来又出任伪绥靖总署督办兼伪华北绥靖军总司令。一句话,齐燮元就是华北伪军的头子、大汉奸。

齐燮元的外甥,这身份在平津地区可够“唬人”的,给冯运修的锄奸工作提供了“掩护”。他精明干练,在北平受璧胡同甲12号(老门牌)又有可靠的立脚点,所以不仅担当刺杀汉奸的枪手,也负责保管“抗团”的文件、枪械。

伺机而动刺杀汉奸

“庆祝会”结束后,吴菊痴、陈辋子前往和平门外同和轩饭庄,出席著名评剧演员白玉霜招待新闻界的餐叙。李振英派刘永康进饭馆侦察。刘永康出来后觉得饭店地方小,不方便下手,大家只好耐心等待。大约一小时后,吴菊痴和伪《新民报》女记者白洁如先出来了。同和轩饭庄给他们二人每人叫了一辆黄包车,一前一后返回位于石驸马大街(今教育部街)伪《新民报》报馆。

李振英、冯运修立即骑自行车尾随。行进中李振英压低帽檐,示意冯运修上前下手,自己在后接应。冯运修加快车速,紧紧尾随在黄包车的后面。也巧了,当黄包车到了南新华街土地祠门口时,正赶上刘王氏家里办丧事,给死者送三出庙,唢呐声、哭泣声一片。白洁如的人力车过去了,吴菊痴的人力车被挡住了。按老理儿,死人比活人大。车夫周德立只得停下来,给送葬的队伍让路。吴菊痴、周德立的注意力都被送葬队伍吸引了。冯运修见有机可乘,说时迟那时快,猛蹬两步,靠近吴菊痴的黄包车,单手持枪,对准吴菊痴的脑袋连开两枪,然后迅速撤离,按原定计划绕回西四北家中去了。

冯运修使用的是俗称“掌心雷”的手枪。这种手枪专业名称是勃朗宁M1606袖珍手枪,特别适用于刺杀,也叫“对面笑”。

隐约听到枪声,前面的白洁如回头一看,发现吴菊痴歪在人力车上。结果刚到陕西巷南第9管段时,吴菊痴就一命呜呼了。在市立医院,经外科主任、日本医生宫下查验,吴菊痴左耳稍上部、下部各中一枪,子弹穿入脑中。由于担心日伪军警出动,李振英派王知勉通知刘、叶二人放弃行动,立即撤退,陈胖子意外捡了一条命。案件发生后,日本宪兵和伪警察把报案人白洁如、吴菊痴的次妻吴仲儒林、刘连元等5名可疑人、宝祥等7名僧人,带到特务科审讯。

审讯中得知,原来吴菊痴赴白玉霜餐叙,是韩宝臣代请的。于是,在西珠市口将韩宝臣捕获,由他带路,前往东总部胡同19号(老门牌),又抓了白玉霜。据李再雯在《回忆母亲白玉霜》一文中说:日伪当局一了解,发现吴菊痴刚从白玉霜的筵席上回去,就把母亲(白玉霜)和姥姥抓了起来,押了大约两星期才释放。

吴菊痴被刺杀后,伪新民报社还为他出版了《吴菊痴悼念纪念册》,汉奸汤尔和为他撰写了挽联“壮志未酬”。汉奸的“壮志”最好“未酬”,否则中国人更得遭殃。

只身抗敌壮烈牺牲

1940年8月7日凌晨,日本宪兵队包围了冯运修在受璧胡同甲12号的住所。警觉的冯运修发觉情况异样,立即起床,取枪走出卧室,将他保管的“抗团”材料、文件,拿到厨房进行焚毁。日伪军警破门而入,将他的父亲冯愰、弟弟等人捕获后,随即发现了藏在厨房里的冯运修,喊话叫他投降。冯运修不予理睬,继续烧文件。这时,伪警察局特务科科长、汉奸袁规将冯运修父亲冯愰推在前面挡子弹,逼近厨房。冯运修抬手一枪,正中探出半个脑袋窥视的袁规颈部,特务袁规应声倒下,后来被送到同仁医院救治,保住了一条狗命。

日伪特务一见这枪法,都不敢上前了。纷纷爬上院墙,一面劝降,一面射击。冯运修奋力还击。在日伪军警的枪声中,冯运修的枪声渐渐停止了。日伪特务战战兢兢地走进厨房,发现冯运修右手中弹,左手持枪,身中数弹,奄奄一息。日伪特务在冯家院子里,搜出左轮手枪3支、勃郎宁手枪1支、子弹28发、电报机1台、短波真空管无线电收音机1台、无线电器材若干,还有电报密码、人名单、一捆信件等。1940年8月8日夜,冯运修牺牲。冯运修,一个应该被后人记住的年轻爱国志士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