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的初战:带领3人俘获100多人的青年战术家
粟裕(1907-1984),原名粟多珍,曾用名粟志裕,侗族,生于湖南会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十大大将之首。
1927年加入中国*,参加南昌起义,后进入井冈山,参加历次反“会剿”和全部五次反“围剿”战争。长征时留在南方组织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期间,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江南指挥部和苏北指挥部副指挥,1941年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第六师师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华东野战军副司令、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等职,主要指挥高邮战役、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国**军事委员会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
1955年9月27日,被授予大将军衔,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粟裕素有常胜将军的美誉。他是中国现代杰出军事家、革命家、战略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位于开国十位大将之首,并被同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青年时代的粟裕便在军中崭露头角。那是发生在1928年的一件事。
1928年6月,蒋介石从湖南、江西两省各抽调5个团的兵力,分两路第四次进剿井冈山。湖南吴尚5个团由茶陵推向宁冈,江西杨池生、杨如轩的5个团,则由吉安推向永新。这不过是“分进合击”的老套路,*同志、朱德同志早已看穿,有的是办法对付他们。因此二人打算控制杨池生、杨如轩进攻的必经之路新、老七溪岭,等待机会予以痛歼。
粟裕此时做了军事*,担任28团的连长。红四军军长朱德亲自交给他一个任务:控制老七溪岭。粟裕知道有大仗打了,十分兴奋,当即表示保证完成任务。但当他带全连跑步迂回,气喘吁吁赶到老七溪岭时,却发现杨池生、杨如轩的右路先头部队已经到了。尽管红军战士们前仆后继,但不利的地形和缺乏重武器,使他们从早上打到中午,多次山顶争夺战,都未能成功。
强攻不行,粟裕考虑还得智取。半天激战后,双方都十分疲劳,体力用到了极限。红军冲锋的枪声一停,山头的士兵像到了久盼的休息一样,马上松懈下来,一个个横七竖八歪倒在地,猛吸鸦片,准备补充“能量”。“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粟裕立即令部队隐蔽接近山头,突然发起攻击。此举出其不意,瞬间就突破了对方的防御阵地。粟裕身先士卒,冲在连队的最前面,以神速的动作跨上了制高点。此时回头一看,自己身后只跟上来9个战士,其他人还远远落在后面,而四周全是黑压压的国军。
粟裕决定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当即把9个人分成两组:6人牢牢控制制高点,接应后续人马;自己亲自带3个人,越过山顶,继续猛打惊慌失措的国军。
翻过一个山坳,粟裕发现有100多名*兵猬集在一起,慌不择路,准备逃窜。他立即冲过去挡在前头,大声怒吼:“放下枪,你们被俘虏了!”这股*兵一时呆了,不知上来了多少红军,后面又还有多少人马,一枪未放,便纷纷积极配合,放下了手中的枪。
粟裕的这种胆识令人佩服,打了敌人一个心理战,但这心理战的前提是要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
这一仗中立下大功的粟裕,因为精彩的指挥和勇猛的战术,被军长朱德夸奖为:青年战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