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一生变节8次:揭秘军阀冯玉祥的倒戈人生

冯玉祥(1882.11.6—1948.9.1),中华民国高级将领,西北系军阀首领。谱名基善,表字焕章。原籍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生于直隶保定府(今河北省保定市)。中华民国北京*陆军上将,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军衔。一生八次倒戈,被称为“倒戈将军”。

冯玉祥的父亲冯有茂,1845年生于安徽巢县竹柯村,家庭赤贫,冯玉祥的父亲做了一个泥瓦匠,冯玉祥的伯父与三叔做了裁缝,冯玉祥的四叔是佃农。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到安徽时,冯玉祥的父亲外出逃荒,投靠一家地主做佣工,陪着地主家的少爷学武学,考武举,结果冯玉祥的父亲考中了武庠(官办武学),毕业于投身淮军将领刘铭传的“铭军”,在差遣队当差,后来慢慢地升到哨长和哨官,参加了平定陕甘回乱,之后随左宗棠进军*。随军从*调防内地进驻山东济宁。

冯有茂在济宁与当地妇女游氏结婚,次年生长子冯基道,后来一共生了七个儿子,其中冯玉祥是次子。长子出世次年,铭军解散,当时因为生活艰难,营养不足,七个儿子死了五个。文盲的冯有茂南下回老家,考武举未成,不得已,又重新入伍,随淮军至直隶青县兴集镇。1882年,即光绪八年秋天,生下了冯玉祥,当时按族谱起名为冯基善。这时李鸿章为直隶总督,淮军在保定府“五营练军”,冯有茂携家到保定府,因此保定成了冯玉祥儿童时代的养育之地,第二故乡。冯玉祥一生都是保定府口音。冯玉祥的父母早年都染有鸦片的嗜好。这在清末,已成为一种最普遍的风气,尤其是军政界,简直无人不吸。

1891年农历九月,冯玉祥的哥哥补上一份绿营的马兵的空缺从军,冯玉祥接替其哥哥的位子进入村里的私塾读书,本来冯家只打算供养长子读书。冯玉祥开蒙后练习写字,家贫买不起纸笔,于是就用一根细竹管,顶端扎上一束麻,蘸着稀薄的黄泥,在方砖上练习写字。冯有茂千方百计想把次子也补上一个兵额,以缓解家庭经济窘迫。

光绪18年(1892年),营里有一个兵额,苗管带决定补给冯有茂的次子,当时怕耽误了时刻,被别人抢去兵额,来不及问冯有茂次子的名字,就给直接编造了一个名字“冯玉祥”登记入册。从此,冯基善就更名为冯玉祥,11岁,不用随营操练,发饷时到营中应名领饷外(步兵,每月3两6钱银子),其余时间仍在家中过活。这在保定府的淮军,叫做“恩饷”。

12岁时,结束了1年零3个月的私塾教育,入保定练军营拿枪操练。后来冯玉祥的父亲因伤丢了差事,断了经济来源。冯玉祥为了多挣一点银子,就四年如一日在教场练喊队列口令想成为传令教习,结果练出一副惊人的大嗓门。

冯玉祥清末1896年加入淮军,1902年改投袁世凯的武卫右军。1911年担任由武卫右军改编而成的新编陆军第二十镇第八十标第三营管带,曾参与滦州起义。

1914年7月冯玉祥任陆军第7师第14旅旅长,参加镇压白朗起义。9月任陆军第16混成旅旅长。1915年奉令率部入川与讨袁的蔡锷所部护国军作战,曾一度击败蔡锷,获袁世凯颁发三等男爵。后暗中与蔡锷联络,于1916年3月议和停战。1917年4月被免去第16混成旅旅长职,7月率旧部响应段祺瑞的讨伐张勋复辟,复任第16混成旅旅长。1918年2月率部南下攻打孙中山的护法军,在湖北武穴通电主和,被免职留任。6月率部攻占湖南常德后,被撤销免职处分,11月任湘西镇守使。

1921年8月任陆军第11师师长,从属直系军阀,率其部队入陕西,在陕西督军阎相文自杀之后,接任陕西督军,并以此地为地盘扩充,受到苏联大力支持壮大,其军队因此被称为“西北军”。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出潼关,击败河南督军赵倜,任河南督军,因杀降将宝德全,被撤河南督军,赴京改任陆军检阅使。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时,负责在热河一路抵抗奉军,在参战途中,接受*50万银元的贿赂,率军返回北京,发动北京政变,*总统曹锟,推翻北洋*,脱离北洋军系,改编所部为“国民军”,电请孙文北上。导致山海关一路的吴佩孚失败。于11月5日逐溥仪出宫。因无法抗拒直、奉系军阀的压力请来段祺瑞主政,遭到排挤。

冯玉祥1925年底冯玉祥参加反奉战争,1926年1月1日通电下野,赴包头。4月9日国民军再度发动政变,逼走段祺瑞,释放曹锟,但军事上失利,不得不撤出北京,在南口坚守。5月冯赴苏联考察,同年8月回国。国民军在南口坚守四个月后,于8月退回西北,9月17日冯在绥远五原誓师,任国民革命军联军(后改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司令,宣布所部加入*。在击溃刘镇华的镇嵩军之后,率领西北军出潼关参加北伐,为国民革命军指挥官之一。1927年4月宁汉分裂之后,先在郑州与汪精卫会面,后在徐州与蒋中正会面,最后选择与南京蒋中正合作,清除内部的中国*人。

1927年,笃信基督教的冯玉祥在河南废寺逐僧,将大相国寺改成市场。并发动全省毁佛运动,所有比丘、比丘尼一律驱逐。所有寺产没收,寺院改为学校,或作救济院、图书馆,或成为娱乐场所。继河南之后,直、鲁、秦等地,也都纷纷跟从,华北佛教因此几乎衰绝。

1929年4月,冯玉祥不满国军编遣会议比例式裁兵原则的决议,称病离开南京。5月14日于潼关出任“护党救国军西北军”总司令,但迅速被南京方面内外夹攻而失败,*离职前往山西。

1930年,联同阎锡山、李宗仁等与蒋中正对抗,引发中原大战,兵败后隐居山东泰山。10月,冯玉祥通电下野。

1933年5月26日,与吉鸿昌、方振武、佟麟阁在察哈尔张家口建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时任察省主席的部将宋哲元并不支持,但又不便反对,因而离职,之后冯率军攻下由*军队占领的多伦,引起一阵骚动。惟因实力不足且北平军事委员会分会方面也派遣凃思宗及徐思贤先生,策反冯系将领与给予*,因此,冯玉祥忖于大势已去,遂电请北平军分会派员整编,愿意将抗日同盟军旗帜放下,1933年6月9日北平军分会代表凃思宗及徐思贤抵张家口,冯玉祥亲迎并请自图书馆由涂将军担任主席举行整编会议,商讨善后事宜后返鲁。

抗日战争时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常委,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不久被蒋中正撤职。1946年赴美国考察水利,并发表反蒋言论。1948年参加中国*革命委员会,任*政治委员会主任。最终与以蒋介石为总裁及主席(总统)的**及中华民国国民*彻底决裂。

1948年接受中国*的邀请,搭苏联轮船“胜利”号,由美返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8月22日,不幸中途因轮船出事而于黑海遇难,“胜利”号正向敖德萨港口进发时,轮上失火,冯玉祥被烟熏窒息致死,与女儿冯晓达一起罹难,享年66岁,其墓位于泰山西麓。

冯玉祥曾多次谋害政敌,张建功、郭坚、马廷勷、徐树铮等人均为其所暗杀。

1917年冯氏皈依基督教并受洗,还利用宗教力量来控制军队,故有“基督将军”的称号。

冯玉祥,蒋介石和阎锡山的合影

1953年时任*人民*政务院总理的*在冯玉祥骨灰安放仪式上评价:“冯玉祥将军是一位从旧军人转变而成的坚定的*主义战士;虽然和所有的历史人物一样,由于政治视野的局限,在他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瑕不掩瑜,冯玉祥将军为中国*事业的贡献,将是永垂不朽的。”

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称*“是野心家、阴谋家、伪君子、是冯玉祥式的人物。”

1982年乌兰夫(次年担任*副主席)在冯玉祥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评价:“冯玉祥将军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可敬的*斗士,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中国*的真挚朋友。”

冯玉祥虽身材魁梧,但胆子极小。曾在抗战中与其共同作战的张发奎、白崇禧等人,均在回忆录中叙述冯因过度惧怕日本空军空袭而闹出笑话之事。

由于冯氏一生中时常背主倒戈,因此有人将其字“焕章”改为“换章”(换章意即打麻将换牌之意),以讽刺其经常倒戈的行为。他还有“倒戈将军”和“植树将军”的称号。

对于冯玉祥的倒戈次数,目前已经有很多历史学家和研究者进行更正,冯玉祥一生倒戈的次数准确的应该是八次,依次为:

第一次 滦州起义 倒满清

第二次 护国运动 倒袁世凯

第三次 武穴停兵 倒段祺瑞

第四次 北京政变 倒吴佩孚

第五次 反奉战争 倒张作霖

第六次 五原誓师 倒北洋

第七次 国共分裂 倒*

第八次 中原大战 倒蒋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