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北洋*的军队为什么后来越来越不能打?
虽然北洋军曾是袁世凯打*的主要依靠力量,但在民国建立后其战斗力却日益式微。别的不说,仅在“围剿”白朗起义军一役中,北洋军就洋相百出——白朗军不过几千人,在很多人看来只是乌合之众,而北洋军先后调动了总兵力的三分之二,械齐饷足,悬赏超越常规,但在近两年时间里,白朗军仍能纵横于豫鄂陕甘四省之间,如履无人之境。
冯玉祥的一个记述可以说明为什么会这样:冯部所部两个营截击白朗军,一仗下来,足足消耗了二十万发子弹,战场上中弹而亡的白朗军官兵却连两百多人都不到!
最后,在段祺瑞的统一指挥下,北洋军才最终消灭了“白狼”,但知晓内情的兵家已经发出了“谁说小站兵力足以威令天下”的慨叹。
有民国第一军事家之称的蒋百里给袁世凯上了一个条陈,认为原因还在于北洋军队暮气太重。
要消除北洋军的暮气,最好的办法就是重起炉灶,编练新军。过去淮军继湘军,小站继淮军,走的都是同一条路子。不过从小站练兵起,为了建立北洋派系,政策上都是重用武备生,屏除士官生,并由此形成了北洋历来的用人传统。如今要形成新*,就不得不反其道而行之,这就是蒋百里条陈中所说的:中级军官用士官生,下级军官用武备生。
蒋百里建议在统率办事处之下,设立模范师筹备处,模范师以德国军事方法进行训练,先练两师。他的条陈也得到了袁世凯长子袁克定的欣赏和极力赞同。这位袁家大公子年轻时曾到德国留学,崇拜德国,蒋百里重视德国军事的思想正好与之合拍。
有袁克定在耳边吹风,袁世凯对建立模范新军的兴趣更加浓厚,但是他认为蒋百里最初设计的规模太大,不容易操作。
要建立两个师,已经抵得上一个军了,这免不了会使北洋旧将不安,从而生出事端。老谋深算的袁世凯对蒋百里的方案做了修改,建军规模最后被缩小到一个团。模范团名为一团,实际已相当于一个混成旅。具体组建方案是,从北洋现部队中抽调下级军官充当团的士兵,以中上级军官及武备生充任团的下级军官,以士官生充任团的中级军官。
袁世凯计划分五期训练模范团,每半年为一期。一期结束,该期官兵即被全部派到各普通师充当高一级军官。按每期产生四个旅的军官计算,五期可培养出十个师的中高级军官,已足以实现对原北洋军的控制。
模范团前景广阔,所以眼前的规模暂时小一点是无关紧要的,关键就是是由谁来当团长,袁克定紧紧盯住了这个位置。
前清时,袁克定曾在农工商部任职,后来民国建立,未再担任过正式官职。袁克定与乃父相似,在仕途上很有野心,且一直参与袁幕运作,从颠覆清室到袁世凯因不肯南下就职而制造北京兵变,背后都有他的谋划。
袁克定随父亲的时间不算短,与北洋将领皆有交情,凡袁世凯的部属,都称他为“大爷”,但是“大爷”还是无法指挥段祺瑞、冯国璋这些老资格的北洋宿将。长久以来,他一直想步小站练兵的后尘,像德国皇太子那样掌握一支德式新军,成立陆军模范团为他提供了这一契机。
作为一个传统观念很重的人,子承父业的意识在袁世凯头脑中根深蒂固,在对段祺瑞都已失去信任的情况下,他当然也只会属意于袁克定。于是,在开会商议成立模范团时,他便当众提出让袁克定当第一期模范团的团长。
就在听到袁世凯要让自己儿子当模范团团长的时候。段祺瑞当即提出异议:“芸台(袁克定的字)没带过兵,难以服众,我看不行吧。”
袁世凯自决定建立模范团以来,每次开筹备会都请段祺瑞参加,可是段祺瑞总是找理由不到会,就是来了也一言不发,弄得大家都很紧张。现在好不容易开了金口,却又是唱的对台戏,这岂不让人来火,袁世凯一反常态,大声说问段祺瑞:“那你看我行不行呢?”
段祺瑞一时无言以对。于是在第一期陆军模范团成立时,袁世凯自兼了团长,袁克定等人为办事员。到第二期,他不再征求段祺瑞的意见,直接让袁克定当了团长。
虽然由于后来袁世凯称帝失败,模范团计划并没有能够最终完成,但仍训练出了一批精锐部队。比如在一战中参加西伯利亚干涉行动的第九师,就是由模范团扩编而成,部队素质很高,在各国干涉军中曾被评为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