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明君宋太祖为何怒责宋白翻译
宋太祖是一代明君,也是一个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的人,更是一个非常睿智的人,可以说对于很多事情都能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认识,想要欺骗一个这样的君王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宋太祖属下的臣子们都忌惮宋太祖,很多事情都不敢做的出格,《宋太祖怒责宋白》就讲述了宋太祖如何责备妄图贪污受贿的宋白,使其改过的故事。
《宋太祖怒责宋白》出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据说在宋太祖在位的时候宋白担任科考的主考官,但是宋白却收受他人贿赂,所以在进行评选的时候非常的不公正,但是宋白又害怕自己的榜单贴出去之后遭到别人的诟病,于是想出了一个主意,宋白将考中的名单列好之后拿给宋太祖看,要宋太祖定夺,以为这样就可以借助宋太祖的力量将那些诟病去除,宋太祖看到宋白呈上去的名单之后非常生气,说,我让你主持考试,就是让你负责这件事情,就是让你做主,我又没有看到这些人的考卷,我怎么知道该不该让他们上榜?如果皇榜贴出去之后有人议论我就要砍你的头以谢天下。宋白很害怕,见到自己的小伎俩没有实现,于是将榜单改成公正的榜单贴出去了。
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个君主来说也是需要一定的智慧的,如果不能具备相当的能力识破臣子的伎俩,那么很可能被臣子算计,所以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看到宋太祖的智慧。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杯酒释兵权,是宋太祖即位后做的最引人注目的一件事。对于这件事情,一直以来都是褒贬不一,虽然这件事情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宋朝的文化空前的发达,但同样也让宋朝的军事实力变得格外的弱小。
故事发生在建隆二年,赵匡胤宴请石守信和高怀德等禁军的高级将领,并在酒席上威逼利诱地说了一番话,唬得石守信等人第二天都纷纷称自己年老体弱,请求解除兵权、告老还乡。这个在酒宴上不动一兵一卒,轻易而和平地解除将领兵权的事情被称为杯酒释兵权。
诚然,赵匡胤为了加强*集权,巩固皇权统治才出此下策的。同时,他也是为了避免黄袍加身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将领身上。从宋太祖赵匡胤的角度来看,他这样做也是一种自保,一种策略,杯酒释兵权事件也无可厚非。它无关正义感,或者说它是每一个帝王的真实心理写照,甚至,这样看来,赵匡胤比某些皇帝仁慈多了。
但是,在我看来,“杯酒释兵权”无非是“狡兔死,走狗烹”的一种变相存在。皇位刚坐稳,就想打发走那些为自己浴血奋战的将士们,这未免太让将士寒心了吧。赵匡胤披着一件“伪善”的外衣,一点粮田,一点银饷就把功臣们打发了,反过来,将士们还要对他感恩戴德,实在是让人感慨。
赵光义是如何杀死宋太祖的公元960年,当时身为五代十国中后周大将的赵匡胤在陈桥这个地方被手下们拥立为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之后,后周皇帝世宗柴荣*退位,于是北宋王朝正式建立。赵匡胤的一生是雄才大略的一生,也是开疆拓土的一生,他先后消灭了荆南、武平、后蜀等割据政权,进一步扩大了北宋的疆域和统治的基础。不过就是这样一个勤勉有为皇帝,却在976年猝然离世,终年五十岁。
关于赵匡胤的突然离开,后人大多数认为这并不是一次意外,而是一次有组织和预谋的谋杀。而这起谋杀的幕后主使就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原因是他有时间和动机杀害赵匡胤,同时他也是赵匡胤之死最大的受益者。
我们先假定赵光义就是凶手,然后来看赵匡胤暴死的全过程。在976年10月19日的夜晚,赵看,赵匡胤宣召了赵光义入宫陪他喝酒。当晚赵光义就留宿在了皇宫中。没想到隔日的清晨,赵匡胤就突然离世了。这是正史中关于赵匡胤之死的记载。其中并没有讲到赵光义是如何杀死赵匡胤的。不过在一本叫做《湘山野录》的书中,记载了一个叫“烛影斧声”的典故,讲到了赵光义是如何杀死自己的兄长的:在两人喝酒期间,有人曾在烛光之中依稀看见赵光义有离席的举动,之后又听见赵匡胤引柱斧戳地的声音,并大声说:“好为之”。这个故事曾经广为流传,不过似乎很多人都忘记了这个典故不是出自正史,真实性值得怀疑。
目前不说赵光义是如何杀死赵匡胤的,就算是连证明赵光义是凶手的决定性证据都还没有找到,更加不要说他杀死赵匡胤的过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