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被丑化的万历皇帝 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掰着指头数的话,后人对大明朝万历皇帝的坏印象大约有这么几点:一是所谓清算名相张居正,二是所谓20年不上朝,三是所谓万历皇帝贪好敛财,四是《明史》中所谓的“明之亡,实亡于神宗”一言……如此,也难怪自清朝以来万历皇帝的历史形象一直都不怎么好,在民间的口碑甚至可谓很差劲。

万历皇帝果真如此不堪吗?但事实绝非如此。有的史书给万历以这样的描述和评价其实是很有些指鹿为马的蛮横作派的。事实上,万历绝非是昏庸的皇帝,他不仅宽仁有为,也不仅具备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他更具备大多数皇帝都欠缺的前瞻性眼光和远大心胸。站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高度上来看,万历皇帝在根本上显然是要强过清王朝的康熙皇帝的。

张居正当政时,少年万历长期接受着良好的皇室的教育,应该说,这使得他具备了做一个好皇帝的素质基础。张居正病逝后,终于得以亲理政务的万历果然是勤勉奋发,英明果断,较有作为。不过,在他亲政的后期,万历皇帝在大臣们的眼里却起了很大的变化,那就是:皇上不怎么爱上朝了,他似乎不喜欢每天和大臣们面对面讨论国家大事了,许多象征性的仪式和大典他也不怎么出席了。这样的情形甚至一直延续了20年左右。

于是有人留下了万历皇帝“怠于临朝”、“不郊不庙不朝者三十年,与外廷隔绝”之类这样的记载。这样的记载固然是夸张的,不过,事实也确乎就是如此这般。

但如果说万历长期不理朝政那就是冤枉万历了。

后宫中的万历和所有的皇帝一样,自然免不了嬉戏寻欢、饮酒做乐,但万历绝非不理朝政了。他只是对朝九晚五天天准时上班的刻板生活腻歪了,他觉得只要能把事情处理妥当了,又何苦自囿于21世纪工薪阶层天天去单位办公室坐班的这种日复一日的单调呢?万历皇帝一门心思要成为居家办公之一员,于是他把自己的办公桌搬到了寝宫,他让太监们把各级官员的奏折和各种门类的文件统统送到自己的寝宫中来。万历不是懒惰,他只是想让自己过得洒脱些,他只是讨厌形式主义的东西。

事实上,万历在长期深居简出的后宫生活中从来也没有忘记做作业,他一如既往地以无比认真的态度对待着自己的功课。可是朝廷里总有些腐儒递上来一些洋洋万言却不知所云的奏折,这使他觉得兴味索然,对这样的折子,他实在懒得搭理,于是“留中不发”。还有些想借骂皇帝博得声誉乃至出名立万的官员,居然在奏折里捕风捉影、肆无忌惮地骂自己贪恋酒色财气,真气煞陛下也。万历皇帝很生气,他觉得这事情的后果应该很严重,冲动的他很想下旨斩杀了这厮!可是万历毕竟是受过优等教育的人,他觉得自己犯不着为这样的小事动气伤肝,他甚至不想辩解什么,因为清者自清!不过,有一回他终于克制不住动怒了,直到把那家伙革职为民心里才算恢复了平静。

公正地说,万历其实是个温和仁厚、很有修养、心胸很大度的皇帝,同时又是个有个性、有脾气、英明果断的皇帝。后来的康熙皇帝也不过如此而已,并没有强过万历一点点。应该说,在万历时代,整个国家的基调都是愉悦的、享受的,全体国民几乎都沉浸在世俗的欢乐之中。万历不想破坏老百姓的好心情,他在心底里是奉“无为而治”为圭皋的。与康雍乾时代的言论禁锢不同的是,大明朝的言论*、结社*几乎超过了当今的美国。万历对大臣们激烈、尖刻乃至近于骂街般的言辞都能平心静气地对待,他从来也没有因为言论过激而杀了谁。万历对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也很理解,他允许他们*结社,*探讨国家大事、天下兴亡,他没想要下旨给予禁止,更没想派锦衣卫的密探去清扫他们的兴致。

后世的康熙在勤政方面或许要强过万历,但其时的文字狱却使社会空气紧张异常,不但各种人群的集会结社行为被严厉禁止,就连老百姓在市井街巷间的闲谈也不能不多加小心了。管制若此,也难怪整个清朝都没有人敢上书批评皇帝(骂就更不敢了),也难怪有关满清一朝的文字与图像,泛滥于今人之眼帘的,惟有阿谀与歌颂而已。

总之,不用管他上没上朝,实际上明朝的制度,有他没他,朝廷照样转。这个时期却是中国历史上最*的时期之一,很多地方没有地方官,也没人收税,也没有人强制服兵役,百姓*流动,商业贸易*发展,南方的手工业发展迅速,资本主义的萌芽已经开始初露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