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 起共和而终二千年帝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侵略蹂躏、封建统治的腐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寻求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以上这段话是咱们的习大大关于孙大炮的评价,一些外行可能会问,这个孙大炮是谁能让咱们得习大大对他有如此的评价呢?孙大炮是孙文的外号,孙文也就是孙中山。
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为名。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缔造者,三*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二千年帝制”。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清宣统三年)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暗中联络,决定当天晚上起义。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国民*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孙中山这个人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自己的座右铭,强调要“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孙中山注重学习世界上的先进知识和有益思想成果,并希望结合中国的实际用来改造中国。孙中山十分关注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敏锐地认识到五四运动和中国*成立对中国变革的重要影响,毅然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赋予三*义思想以新的内涵。三大政策是孙中山的重要政治主张,是他倡导的民族*革命从屡受挫折转向成功、进而取得显著成就的正确道路。
孙中山毕生坚持“三*义”,坚持民族、*救中国和三*义救中国的信念与理想。
辛亥革命以“民族”、“民权”、“民生”为核心的“三*义”理念。
倡导“权能区分”——“人民有权,*有能”;推行“万能*”——“广兴福利,大有为式”。
注释“人民之权”——政权应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项。
注释“*之能”——“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是为“五权宪法”。
阐明人民行使政权的基本训练与条件:民权初步,即议事规则。
提出*与地方的“均权制度”,以县为单位的“地方自治”。
在经济思想方面,提倡社会互助理论:“人类进化之原则与物种进化之原则不同,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则以互助为原则。
其实关于孙中山的各种理论在经济学中也是可以适用的,只不过历来没有人承认谈到经济学与孙中山的一些理论时那些经济学家都闭口不谈而已,因为他们觉得政治家与经济学的关系不大,而且他们也不想承认自己经营市场的理论来自一个出了名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