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少年皇帝如何在萨迦寺度过了数十年的光阴

影视剧里经常有皇帝出家为僧的情节,尤其清宫戏为甚,清顺治帝据说就到五台山出了家,此事还成为清宫四大疑案之一。再往前追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还曾当过和尚呢。更别说历朝历代崇佛的皇帝有多少了。但是,一般说的都是汉传佛教,有到藏传佛教寺庙出家的皇帝吗?

翻翻历史书,还真有,历史还很早。此人就是南宋末代皇帝赵显。

这个赵显也是身世坎坷。他年幼登基,不到三年,改朝换代了。七岁的赵显由其母全太后陪同,向元世祖忽必烈递了降表。忽必烈待他还不错,封他为瀛国公,领田庄三百六十顷,先是住在元大都,后来迁上都开平。但留着前朝皇帝,对新朝皇帝来说终究不是一件令人踏实的事。于是,忽必烈又钦命其剃度出家。去哪里出家呢?遥远的*,终点是萨迦寺。这一年,赵显19岁。

对于这段历史,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这样提及:“(忽必烈)命令南宋在杭州降元的小皇帝和他的母亲同去*进修喇嘛教,虽说以后下落如何不见于经传,历史家却因这段记载推动了好奇心:要是这年幼的先朝旧主,虽退位仍有亡宋遗臣的爱戴,从此成了宗教领袖,回头又向异族入主之天子保佑祈福,这是何等高妙的如意算盘!可是我们也无法知悉这故事的下文了。”

这位历史学家的无心话语,却令一位藏学家留了心。上世纪60年代,王尧读到这一段历史后,就曾花费心思在藏文史籍中打捞。故事的“下文”是这样的:

赵显在萨迦寺居住多年,精通藏语文和梵文,成为当时著名的译师。他法名为“合尊”,合尊法宝,合尊大师。在藏语本义中,就是指天神家族的出家人,即为皇家僧。至于黄仁宇所设想的宗教领袖,藏文史籍中说他做到了萨迦寺总持的位置。《红史》《青史》《新红史》《贤者喜宴》《如意宝树史》等多部藏文史籍都提到了他。后两部书还将他列入藏传佛教后宏期智者、大译师名录。

由此看来,赵显到萨迦寺之后,潜心研习佛法,也是一代高僧了。

但即使身在佛门圣地,赵显也仍未能逃脱悲惨的命运。关于赵显为何而死、死于何时,中原的《元史》中没有记载。倒是藏文史书《汉藏史籍》中谈到了原因:英宗皇帝听信了卜算师的说法,“将有西方僧人反叛,夺取皇位”,急派人巡查,果见从者如云,簇拥着这位合尊大师。于是,英宗帝将其斩首,以绝后患。

也有人说赵显是因诗文获罪。“寄语林和靖,梅开几度花?黄金台下客,无复得还家!”多年前的这首旧诗,几十年后被人举报,被认为“意在讽动江南人心”,赵显为此付出了生命代价。

这看起来简直比现在的狗血历史剧精彩太多了。开国皇帝尚有胸襟留他在世间,但后世子孙却未必这么想了。即使他远离中原多年,即使他出家为僧,潜心佛法。

《佛祖历代通载》记载: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赐瀛国公合尊死于河西。据说,合尊大师被杀时“出白血”。藏地传说中,蒙冤而死者,鲜血才是白色的。书上记载,他临刑前还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并未想反叛,竟然被杀,愿我下一世夺此蒙古皇位!”

然而故事至此仍没有结束。据说,赵显被冤死后,英宗就后悔了,拿出内库黄金请儒僧抄写经书。可惜,这位诛杀合尊大师的英宗皇帝也未得善终。在位仅三年,就被手下群臣所弑杀,年仅21岁。

藏文史籍说,赵显死后转生为大明皇帝,即朱元璋,果然夺得帝位。也有人说,元顺帝为赵显之子。此事从元末起众说纷纭,竟成一段历史公案,连后来的钱谦益、王国维这样的文坛大家都参与其中。

正因为历史留下了很多空白,才有了后人如此多彩的演绎。那个曾经的少年皇帝如何在萨迦寺度过了数十年的光阴,并成为一代高僧?元朝历史究竟如何风云诡谲,让年轻的皇帝动起了杀念,连出家为僧的前朝皇帝也不放过?英宗派出的人又是如何穿越千山万水找到了高僧合尊大师,并将其诛杀?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果将赵显的一生拍成历史剧,应该不逊色于目前很多热播电视剧。

历史永远众说纷纭,但赵显这位亡国之君却在雪域高原找到了自身的价值:据专家学者考证,已知出自合尊译笔的至少有两部,《百法明门论》和《因明入正理论》,后者是深奥的因明学专著。想来也不枉他颠沛流离的一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