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三任妻子在蒋的事业中扮演了怎样角色
蒋介石在选择她的每一个配偶时都充分重视外表和内在,他自诩为一个英雄而且怀抱着统一中国的豪情壮志,自然需要一位美人来与他匹配。但他绝对不是仅仅注意外表的庸俗狭隘之人,他同样关注对方的内在。
结发妻子毛福梅大他五岁,小家碧玉,温柔敦厚,具有一种母性的美,她孝顺父母,在婆婆去世时殚精竭虑,筹办葬礼操持家务井井有条,并在婆婆反对儿子外出求学时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她既有持家的能力,又有甘守本分的美德,是传统而典型的中国妇女。
蒋介石的二任妻子陈洁如身材高挑,美丽潇洒,并且受到过良好的西式教育,会说俄文、英文,在蒋介石任黄埔军校的校长时作为他的秘书和翻译,随侍左右,相伴相随。她的知书达理使得她从普通女性中跳脱而出,以其独特的魅力让在戎马中奔波劳碌的蒋介石感到温柔和体贴。
最后与蒋介石携手走完一生的宋美龄美丽动人,时尚摩登,是当时上层社会有名的美人。她不仅容貌美丽动人,而且和欧美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她以她特有的作用和方式,对蒋介石的事业进行影响,蒋介石也因为宋美龄的一系列活动,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也赢得了下属的尊重和爱戴。
由蒋母包办的妻子毛福梅温柔贤良、相夫教子、侍养老人,但是日本留学归来的蒋介石已不是当年那个顽皮少年,而是一个欲干大事业的青年革命党人了;同他交往的人不再是赤脚裸肩的放牛娃,而是衣冠楚楚、谈吐不俗的人物了。如果说,在浙东农村,小家碧玉的毛福梅还熠熠发光的话,站在此时的蒋介石身边,就显得泥土气息太重了。蒋对妻子的要求也水涨船高。毛福梅于他如昔日黄花,宜时不宜景了。
蒋介石与陈洁如而年轻的陈洁如,在上海俄文专修学校毕业,会讲俄语、英语。她高挑身材,戴金丝边眼镜,文静高雅。陈洁如可以做蒋的秘书,在蒋任黄埔军校校长时随侍左右,并能任蒋的翻译。这些自然是毛福梅比不了的,但是蒋介石的野心决不仅仅只在黄埔军校,而是整个中国,而能帮助他实现这个梦想的不是陈洁如,而是宋美龄。
宋美龄的高贵、美貌、大气在当时的中国,都无人能出其右。在家内,她是一个推崇西式生活的新潮太太,在政坛上,她是美丽雍容的第一夫人。就连美国人和英国人都对她毕恭毕敬,因为她的家族和自己表现出的那种高贵不可侵犯的姿态,都让人心悦诚服。(据《蒋介石六十大诀笔》)
相关阅读:蒋介石如何10天就追到宋美龄?度“婚前蜜月”
时间定格在1927年5月,40岁的蒋介石与30岁的宋美龄在镇江焦山首次约会。早在1922年,两人就已经见过面认识,此后也有见面,但真正的约会是从这次焦山之约开始。事实上,此前宋家对二人的交往看法不一,多有反对,但有大姐宋霭龄支持,宋美龄的镇江之约也得以成行。
关于蒋介石和宋美龄情定焦山一事,镇江历史学者李守静老先生多有研究,他曾在上个世纪80年代,面对面采访过作为焦山定慧寺海西庵庵主接待过蒋宋二人的无碍老和尚。“5月13日,蒋介石先到的镇江。”采访中,李守静告诉扬子晚报记者,与宋美龄的约会地点定于镇江后,由于当时这里还有孙传芳的残余部队活动,为安全起见,蒋介石提前抵达,视察了江防等军事设施,晚上住在他侄子开的怀仁诊所,也就是原来的京口区*招待所。“这些在史料里能找到记载,无碍法师也记得早在蒋介石来镇江数天前,山下和江面上便多了很多巡逻兵与军船。”
而就在蒋到镇江的同一天,他的卫士队长宓熙在上海面见了宋霭龄。记者在镇江市档案馆一些相关档案史料记载中,看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出版的《蒋介石家世》一书,其中第194页收录了宓熙对此行的回忆——看罢宓熙交予的蒋介石亲笔信,宋霭龄当即拍板同意安排三妹两日后赴约。14日下午,宓熙到火车站预购次日车票,站长告诉他,已经预备好一辆蒋总司令坐过的花车,挂到明天上午8点钟开往南京的特别快车的车头后面,专供“总司令的朋友”乘坐。
15日上午,宋霭龄、宋美龄和另外一位中年保姆下楼上车。一进火车站就望见那辆花车,一行人登上花车后,宋霭龄独自返回居所。下午3时许,火车进入镇江车站,车站上已经站满警卫。早等候在那里的蒋介石穿着一套华贵笔挺的西装,戴一顶高级草帽,足蹬白皮鞋,精神抖擞,背后站一排卫士和*局长俞子厚。
花车在指挥下精确地停在蒋介石面前,他即走上花车同宋美龄见面。两人握手后,蒋介石把宋的手提包抢在手里。两人缓步下车,改乘一辆新式轿车开到江边,换乘小汽艇,直驶焦山。下一段场景则由无碍老和尚还原。他告诉李守静,全庵早就做好迎接蒋宋准备,一直站立于山下迎接。直到傍晚,两位重量级贵宾姗姗而来,数十名僧众列队相迎齐宣佛号,然后由无碍将一行人引上庵中景色最佳的枕江阁安顿。
两点疑问:为什么是镇江?为什么在相识5年后?
根据记载,蒋介石早在1922年便第一次见到了宋美龄,何以首次约会定在5年之后?而南京和上海两大都市的浪漫场所数不胜数,为什么选在镇江?
对于前者,李守静的说法是,首先蒋介石一直有家室,到了1927年才彻底断绝了与妻子的关系,追求宋美龄的时机已经成熟;其次,1927年4月12日,他以“清党”为名悍然发动反革命政变后,遭到了*左派人士、*员和民众的反对,党内派系斗争权力倾轧非常厉害,“4月15日南京国民*成立后,和武汉国民*隔江对峙,这个时候蒋介石去追寻爱情,除了有求一时清静的想法,应该也正在酝酿以退为进的政治手腕吧。”
至于选址镇江,史料中记载是与蒋的谋臣陈布雷有关。“相传是陈布雷一手策划了蒋宋的这次约会,其间经过被描绘得活灵活现,但终究未经考证。”李守静告诉记者,传闻中蒋介石当日问陈布雷,第一次约会的地点是在南京好,还是到上海好。陈却认为“蒋先生镇南京,召宋女士来见,有摆大丈夫架子之嫌;若蒋先生去上海见宋女士,又有低三下四之嫌”,故而建议放在当时江苏省的省会镇江——按路程计算,蒋主动往上海走了100里,宋往南京追了200里。“大丈夫的架子放下了,宋女士的主动热情又发挥出来了。”后来陈陪蒋把焦山上的景点逛了个遍,更把每个景点的来历、寓意及如何引申到爱情上作了详细讲解。直听得蒋介石连连称是,心花怒放。
而根据李守静的研究,他认为蒋之所以将约会地点选在镇江是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首先蒋信佛教,焦山早在东汉时期便有了中国最早的寺庙之一,在佛教中地位显赫;而从地理位置看,镇江靠着南京,属于蒋的*范围,可以从容布置护卫,更可以在突发情况出现后及时返回南京应对;此外焦山的风景也非常优美,地处江心远离喧嚣,安静且安全,更有“浮玉山”之名,玉可以辟邪安神,颇符合蒋当日心境。“又或者,白蛇传和三国刘备智赚孙尚香的故事早已奠定了镇江在人们心中的浪漫之城形象,既然是求爱,这里再适合不过。”李守静说。
约会细节:焦山鲥鱼让宋美龄到老不忘
蒋介石、宋美龄相约焦山,双宿双栖于枕江阁,10天里共谱鸳鸯曲,这是正史所载。那么,他们这些天又做了些什么呢?“蒋宋在焦山,每天早出晚归,游览这一带的名胜古迹,有一天到一个清朝大官的旧宅玩,看到一幅唐伯虎字画赞赏了一番,中午到一个有名的馆子吃饭……”在晚年的文章中,一直陪护在两人身边的宓熙写下了这番回忆片段。
而根据李守静转述无碍老和尚的叙述,蒋介石虽然信奉佛教,但宋美龄却是虔诚的基督徒,因此两人在寺中10日并未烧香拜佛。“但蒋每每会在清晨5点左右起床,一个人坐在庙堂门前的石栏上,听僧众诵经礼佛。还会对每一位碰面的僧侣合掌行礼。他还曾在寺中一幅古时字卷上留下了自己的签名印章。”其余大多时间,蒋介石自然是与宋美龄并肩同游焦山胜景了。
“蒋介石几乎每到一处景致,总能以一番说辞逗得宋美龄开怀而笑。”于是一段爱情佳话水到渠成。据无碍老和尚回忆,除了游山玩水谈情说爱,蒋介石更带着宋美龄尝遍江鲜美食,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至今仍是天下美味的焦山鲥鱼。据说两人每天都会携手登舟,在渔船上享用刚刚捕捞的鲥鱼。其味鲜美让宋美龄直到晚年仍念念不忘。
关于蒋宋二人焦山10日的轶闻传说还有很多,真伪难辨。但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是,二人经过这番“婚前蜜月”的相处,感情突飞猛进,到5月25日分别时已是“非伊不娶、非君不嫁”。
当年12月1日两人举行婚礼
1927年10月19日出版的天津《益世报》上,刊载了一份蒋介石写给宋美龄的《情书》,可以推算出的写信时间大约就在二人离开焦山后不久——吾今无政治活动,惟念生平倾慕之人,厥惟女士。前在粤时,曾使人向令兄姊处示意,均未得要领。当时或因政治关系,顾余今退而为山野之人矣,举世所弃、万念灰绝。迄今思之,所谓功业,宛如幻梦。独对女士才华容德,恋恋终不能忘。但不知此举世所弃之下野武人,女士视之,谓如何耳?
“写这封信时,蒋介石应该刚刚宣布辞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务,下野回到奉化老家。”李守静告诉记者,历史证明蒋所谓“举世所弃下野武人”的说辞背后,只是以退为进的权谋策略,“宣称隐居奉化的蒋介石,依旧牢牢掌握住南京防务,乃至于党政的决策权。”也因此,他不仅气定神闲写就情书,更于1927年9月28日与宋美龄偕游日本,拜会宋母,最终达成两家联姻的共识。当年12月1日,两人在上海举办了盛大的婚礼,一段足以影响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姻缘由此开始。李守静告诉记者,很遗憾的是,抗战时期不仅蒋宋二人居住过的枕江阁被日军一炮击毁,定慧寺十八庵也被损多半。
“陆续复建了一些,但枕江阁已不复存在。”李守静说,如今游客玩赏焦山时,只能在导游口中听到这段关于爱情关于浪漫的往事,相关遗迹则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