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要灭秦还是秦要灭秦?人心尽失不亡才怪!
天要灭秦还是秦要灭秦?人心尽失,不亡才怪!
有人认为秦朝之所以灭亡,关键是二世治下不得人心,这是有道理的。二世非但不得百姓人心,就连他的内部人,也是离心力大过向心力,那些曾经为二世卖命将领,一个个要么战死沙场,要么就被他和赵高之流陷害,抛尸荒野,结局都很悲惨。而其余之众,则是对起义军迎头纳拜,望风而降。所以,与其说是天要灭秦,勿宁说是秦要灭秦。
公元前207年,刘邦得陈留后,继续西征。郦食其有个弟弟叫郦商,有勇有谋,手握四千兵马,郦食其将他推荐给刘邦,刘邦大喜,命他为偏将,率军随行。西行不久,便至开封,刘邦与郦商一起率军围攻开封,然而秦将赵贲坚守,刘邦久攻不下。
就在刘邦攻开封不克之际,忽得报说秦将杨熊,正率秦军前来支援开封。刘邦得报后,心想不能腹背受敌,干脆撤掉开封之围,直接挥兵前去阻击杨熊秦军。刘邦赶到东郡白马县县城附近,与杨熊所率秦军相遇,随即掩杀过去。杨熊未料到刘邦开封撤围,前来阻击,慌忙中仓促应战,结果大败,只得边战边退,伤亡惨重。
杨熊带着残兵败将,退到曲遇(今河南中牟东北)东,因为曲遇城东地势平坦,视野开阔,适合大兵团作战,杨熊遂整顿军队,拉开架势,准备和义军决一死战。追赶前来的刘邦大军不甘示弱,刘邦一声号令,便向秦军发起冲锋,两军交织在一起,直杀得天昏地暗。正在难分胜负之际,却有一支军队直插杨熊秦军,把秦军阵地冲得七零八落,形成了两军夹击秦军的态势,秦军随即溃不成军,杨熊无法抵挡,只好带领部分亲随,赶快逃窜,忙忙似丧家之犬,最后逃入荥阳城。
这横里杀出来的一将,你道是谁?不是别人,正是张良。原来,张良自去年参加薛城大会时,征得项梁同意,立韩成为韩王,自为司徒后,遂组建军队,积极收复韩国旧地。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征战,张良时而收复几座城池,但随后又往往被秦军夺去,年余以来,局面未能打开。如今,他只好游兵于颍川附近,边观察,边计划,走着瞧。正好刘邦率军西征,他便提兵来助。刘邦见到张良,当是故人相见,喜笑颜开。他感动于张良提兵助阵,提议帮助张良攻打颍川,拿下颍川后再作计较。于是,两军策马前行,进攻颖川,经过几日激战,颖川城破。
攻下颖川后,刘邦原打算进军荥阳,歼灭杨熊残部,但随后得报,杨熊因连败二战,被秦二世派人当场赐死了,结局也如赵括之辈一样,含恨九泉。
就在杨熊被二世斩杀之后,刘邦听说赵将司马卬准备渡过黄河,进入函谷关,这可把刘邦急坏了,他担心自己落后于他人,便率军急进。他先北攻平阴(今河南孟津北),破坏黄河渡口,让司马卬无法渡河。随后改攻洛阳,希望从洛阳方向入关,然而洛阳守备森严,一时不能攻克。刘邦又改从轘辕山方向进军,轘辕山因地势险要,迂回曲折,十分难行,所以秦国未安置守军。刘邦率军艰难地越过了轘辕山。轘辕山一过,刘邦军队便如下山猛虎一般,一路连克十多座城池,最后攻到了南阳。
南阳郡守叫齮,史籍中只有名而无姓。他听说刘邦大军来犯,便率军到犨县东边进行阻击。刘邦一路西征,部众越来越多,将士越来越勇,已经不是一般秦将能轻易抵挡了。所以,郡守率军一交战,便立刻势劣,败阵而逃,躲进宛城固守。刘邦急于入关,随即放弃宛城,继续西征。张良见此,赶紧劝刘邦说,若放弃宛城,前途更加难进。到时前无据,后无守。若得宛城,则后顾无忧。刘邦听从张良建议,决定回师攻宛城,他命令军队偃旗息鼓,衔枚疾走,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悄悄包围了宛城,然后放炮攻城。
南阳郡守本以为刘邦已去,此地无忧,不想却被他杀了个回马枪。现在宛城被围得铁桶一样,刘邦攻城又急,郡守无奈,城既不保,留头何用?他竟要挥剑自杀。就在此时,南阳郡守手下的舍人陈恢一把拉住了他,反复劝他死无益处,不如投降刘邦,说不定既能保百姓,又能保身家性命,甚至还可能保住荣华。南阳郡守也是万不得已想到了死路,如今陈恢劝说阻止,又主动请缨去当说客,便随了陈恢的意思。
于是,陈恢到刘邦军前,申明想见沛公,有要事禀报。见到刘邦后,陈恢劝说刘邦纳降南阳郡守,并给其封官,说如此一来可得一宛城,二来可给沿途守将树立榜样,投降者当会越来越多,入关便会轻松很多。刘邦从谏如流,听众陈恢的劝说,纳降南阳郡守,收得宛城,封南阳郡守为殷侯,封陈恢为千户,让他二人继续留守宛城,随即集中宛城兵马,一起西征。
那些秦朝守将听说刘邦义道,果然纷纷主动投降。此后,刘邦西征军几乎没费多大周折,便到达了武关,武关兵不强将不勇,不值刘邦大军几个回合的攻打,武关一战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