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晚清重臣李鸿章历史上曾流过的三次眼泪
李鸿章之泪
从17世纪中叶起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随着资本主义的出现和发展,西方列强的崛起都走了一条向外殖民扩张、掠夺别国资源、占领世界市场的发展道路。无论是19世纪以前西方列强发动的侵略亚、非、拉各国的历次战争,还是20世纪上半叶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其目的都是为了争夺海外殖民地、掠夺海外资源、占领海外市场。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一百多年间,中国也成为西方列强向外殖民扩张和掠夺资源的对象,沦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
李鸿章,安徽合肥人,生于1823年。其家族世代以耕读为生,至其高祖时,靠“勤俭成家,有田二顷”。李鸿章20岁时奉父命赴京赶考,途中赋《入都十首》,欲“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李鸿章凭着自己的本事和对清廷的忠诚,书生带兵,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屡获战功,扶摇直上,用义军的鲜血染红了自己的顶戴花翎,最后官拜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秉政25年。
李鸿章认为,中国积弱不振,“必先富而后能强”。他大力开办洋务,创办了中国第一条铁路、第一座钢铁厂、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所近代化军校、第一支近代化海军。他堪称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一人,也是中国外交第一人。据说那时的洋人,只知有李鸿章而不知有清朝廷。
然而,翻看中国签下的卖国条约,署名最多的,却是李鸿章。多年以来,李鸿章一直被认为是投降主义的代表,是卖国贼的代名词。
但根据野史,李鸿章至少流过三次泪。
第一次是1895年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灭后,李中堂迫不得已赴日本议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赔偿白银2亿两,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开辟内河新航线,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免税运销中国内地。
李鸿章如何不知,这样一纸条约必定惹得民怨四起,因此在日本遇刺后嘱随员将染血的官服保存下来,希望“此血可以报国矣”。回国后,李鸿章遭到举国上下一致声讨,“国人皆曰可杀”。朝廷责他办事不力,百姓骂他贪污受贿,拿日本人的银子,卖国家的领土。
李鸿章被免去了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的职位。全体军机大臣上折子给皇帝,说“中国之败全由不西化之故,非鸿章之过”。李鸿章闻知后老泪纵横。
苦心经营20年的北洋水师并不逊色于日本,同样的铁甲舰,同样的火炮,何以打不过人家?不是将士不肯用命,而是朝廷腐败无能。李鸿章有苦说不出,唯有洒泪自怜。
1896年,闲居在北京东安门外贤良寺内的李鸿章,受命出席俄罗斯沙皇即位大典。时年73岁的李鸿章决定顺访欧美列国,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此行历时190天,行程9万里。
抵纽约时,李鸿章拜谒了故友格兰特的陵寝。格兰特曾于1868~1876年间任美国总统,离职后与妻子朱莉娅周游世界,于1879年(光绪五年)抵华,由香港赴广州,再经上海抵天津。李鸿章以北洋大臣身份乘舰出塘沽港以全军礼迎宾。格兰特曾是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北方军统帅,李鸿章则在剿杀太平天国中屡立战功,被西方人称为“东方俾斯麦”,两人塘沽初会,一见如故。
时隔17年,格兰特已经葬身一抔黄土。李鸿章只能到曼哈顿岛上的格兰特墓园凭吊。想到斯人已去及自己的坎坷,李鸿章不禁黯然垂泪。“中堂至格兰德寝园,有宿草矣,为怆然者久之。从者以鲜花环进,敬悬墓门,循西礼也。”李鸿章怅惘之余,嘱清廷驻美公使代表他在格兰特墓园种植银杏、红梅各一棵,“用志景慕”。
格兰特的墓坐落在曼哈顿岛西侧的哈德逊河畔,是一座高大的石建筑,里面并排安睡着格兰特夫妇。陵墓后面,是一片苍翠欲滴、绿阴遮天的树林。秋风吹过时,树叶变成五颜六色,有如百花争奇斗艳。陵墓的后面是遵李鸿章之嘱种下的两棵树,一棵是有古化石之称的银杏,另一棵是在中国享有盛誉的红梅。两棵树被铁栏杆围起来,银杏长得又高又大,直入云天,但红梅可能是水土不服,我多次去参观,从未见它长过绿叶,更没见它吐过芬芳。
李鸿章第三次落泪,是在生命即将终结的时候。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收拾好细软,把珍妃投入井中,带着光绪皇帝逃出北京。西摩尔率领的八国联军侵占故宫,熊熊大火照亮了北京城。
城破之日,洋人杀人无算,街上尸体枕藉。英国人记载说:“北京成了真正的坟场,到处都是死人,无人掩埋他们,任凭野狗啃食。”同治皇后的父亲、户部尚书崇绮的妻子和女儿被拘押到天坛,遭到八国联军数十人轮奸,归来后全家自尽,崇绮服毒自杀。
皇宫和颐和园里珍藏多年的宝物被抢掠。太和殿前存水的铜缸上面的镀金也被侵略军刺刀刮去,至今仍见斑斑刮痕。《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悉数蒙难,古观象台上的天体仪、纪限仪、地平经仪、玑衡抚辰仪、浑仪被悉数运到柏林。
为收拾残局,逃亡路上的慈禧再度授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令其北上。部下及亲属都劝其以马关为前车之鉴,不要奉诏,以免又成为替罪羊,李鸿章以身体不适为由迁延观望。无奈朝廷一再电催。一个月后,李鸿章抵京,与八国联军议和。
1901年9月7日,李鸿章代表大清国与11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赔款四亿五千万两。
签字回来后,李鸿章大口吐血。在停止呼吸之前,已经穿上殓衣、不能言语的李鸿章整整一天瞠视不瞑,临终的一刻,几滴浊泪流过面颊。11月7日,李鸿章两目仍炯炯不瞑,身边人告:“未了之事,我辈可了,请公放心!”李鸿章闻言“目乃瞑”,享年78岁。梁启超与李鸿章政见不同,但“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李鸿章三次落泪,既哭个人之悲哀,又伤国家之不幸。他一生奋斗,为的是国家的崛起,可国家却好像病入膏肓,一日不如一日。他在病榻上向朝廷写了自己的最后一份奏折,上称:外修和好,内图富强,或可渐有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