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的传奇一生 斗地主抢美女葬送王朝

李自成(1606-1645),明朝陕西米脂县人,原名鸿基。少年时候,李自成就很喜欢骑马射箭,练得一身好武艺。后来,父亲死了,加上家境穷困,李自成便到银川驿站里去当马夫。

明思宗崇祯元年(1628年),大量的驿站被裁撤,李自成因此失业。李自成的家一向担负代官府收租税的差使,由于连年收成不好,乡里的农民都拿不出租税。当地一个叫艾诏的大地主,乘机放高利贷给农民,想获取暴利。李自成看村民们缴不出租税,就独自向艾诏借债把税交了。后来,艾诏逼李自成还债,李自成没钱可还,艾诏就告到官府,把李自成抓去关,不让他吃东西。村民们向县官晏子宾恳求给李自成吃点东西,晏子宾也不答应。结果,把群众激怒了,大家一哄而上,解开李自成身上的镣铐,将李自成释放出来。数月后,李自成将债主艾诏杀害,并逃到甘肃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加入军旅。

崇祯二年(1629年),李自成投奔闯王高迎祥,高迎祥很中意他,称他为“闯将”。崇祯七年(1634年),李自成与延绥巡抚陈奇瑜率领的明军相遇,交战于兴安。陈奇瑜军队人数远多于李自成人数,因此李自成艰苦奋战仍无法致胜。当时正值雨季,大雨接连不断的下,李自成粮草耗尽,如再持续下去,将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因此李自成决定贿赂陈奇瑜手下官兵,使其佯装厌战,然后再伪装要投降明军,实为保存自己实力。果然,陈奇瑜误以为官兵久战疲惫,再加上李自成又表示愿意投降,所以很快就接受敌军的投降。当明军正准备休战时,李自成却趁概率军连逃七个州县,远远的脱离了明军的包围。此刻,陈奇瑜方知上当,但为时已晚。

崇祯八年(1635年),明朝*命洪承畴、朱大典两面夹击高迎祥军。高迎祥与张献忠等十三家联合起来作战,声势浩大,转战山西、河北等五个省,明崇祯皇帝征调各省军力,集中围剿高迎祥等人。高迎祥等人在荥阳召开“荥阳大会”,商讨对策。其中,有人认为明朝的官兵太强悍,应先回陕西老巢避一避。但李自成独排众议,他说:“只要有一个士兵肯拼命,都还能奋战一下;况且我们有十万大军,敌人能奈我何?”

李自成还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策略。他认为应该兵分几路、分别进击,如此才能瓦解明军的围剿。高迎祥听了很认同,经过一番商量,决定把士兵分成六路,而高迎祥、李自成等人则带一支队伍向东直捣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凤阳。果然,不到十天,凤阳就被攻下,李自成把朱元璋的祖坟和他当和尚待过的“皇觉寺”放火烧掉,并杀死宦官六十多人,斩中都守将朱国相。此一举动,震撼朝廷上下,尤其明崇祯皇帝听到凤阳被毁,气得把凤阳巡抚处死。

不过,后来张献忠与李自成不合,乃兵分两路各自离去。之后,高迎祥在陕西一带中了明军埋伏之计,被捕杀害,李自成独自杀出重围。后来,众人公推李自成作为高迎祥的接班人,仍号为“闯王”。

崇祯十三年(1640年),李自成攻入河南境内,大开谷仓救助饥民,史载:“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可见当时李自成人气之旺。他还提出迎合百姓的“均田免赋”口号,很受人民欢迎,所以当时有“迎闯王,不纳粮”之歌谣传唱。

崇祯十四年(1641年),李自成进入洛阳。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自称“新顺王”;崇祯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国号“大顺”。三月,崇祯皇帝在景山自缢,李自成下令予以“礼葬”。此后,李自成便进驻紫禁城。入住紫禁城,并非一帆风顺的开始,相反的,李自成的艰苦奋战再度展开。山海关将领吴三桂于同年四月,向李自成开战。后来吴三桂军渐显败象,吴三桂便投降于清朝摄政王多尔衮,想藉两军联合之力击垮李自成。李自成招架不住,开始败退,当逃到京城时仅剩三万人。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勉强在北京称帝,并杀吴三桂家大小三十四口,隔天又继续逃亡,临走前放火烧了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筑,然后再由山西、河南两路彻退。由于李自成节节败退,再加上南明弘光帝的登基,使很多原本明朝旧臣故强又重回明朝阵营,大顺军心不稳,埋下覆亡的种子。

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李自成在湖北遭清军袭击,节节溃败。五月,在江西再败,后来被忠于明朝的程九伯*杀死,时年仅39岁。由于尸首不知何处,因此对李自成的结局也有多种流传。

总之,李自成由一介平民,到可以与明朝大军匹敌作战,葬送大明王朝,最后登上皇帝之位,然而功败垂成,最终败在清军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