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吃人吗?挣扎并不会在流沙中溺死吗
“流沙死亡法”是B级片导演最喜欢的死法之一。但是,倒霉的牛仔或土匪在现实中真的会被流沙吸进去吗?
我们都看过这种电影。一个人陷入流沙之中,不断乞求旁观者把他救出来,而随着挣扎越来越剧烈,他陷入流沙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快,直到最后沙子淹没他的头顶——有时还会留下一顶帽子。有太多的电影描写过这种死法,美国网络杂志“Slate”的记者丹尼尔·恩格巴(DanielEngbar)甚至统计出了电影史上出现流沙场景最多的时期。20世纪60年代,每35部电影中就有一部涉及到流沙。从《阿拉伯的劳伦斯》到《曼基乐队》(TheMonkees),都曾经出现过流沙。
不过,关于“你越挣扎就会陷得越深”的说法,证据却十分稀少。流沙通常由沙子或浸满水和盐的黏土组成,通常出现在河流三角洲。流沙表面看起来是固体,但当你踩进去的时候,沙子就会变得像液体一样。紧接着水和沙分离,出现一层厚厚的、粘稠的湿沙子,将陷入者紧紧包裹住。沙粒之间的摩擦力大大减小,意味着无法再支撑你的体重,因此一开始你会沉下去。那么,努力挣扎真的会让你沉得越来越深吗?你真的会沉到溺死的程度吗?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丹尼尔·伯恩(DanielBonn)曾经在伊朗的一个湖边,看到警告游客注意流沙危险的标志牌。他采集了一小份样品,回到实验室后,对样品中黏土、盐水和沙子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并按此配方为自己的下一步实验制作了“人工流沙”。当然,他没有用人来做实验,而是用与人体密度相同的铝球。他把铝球放在沙子表面。为了模拟人惊慌失措时挣扎的情形,他晃动整个模型,观察发生的情况:这些铝球会陷进去吗?
答案是否定的。一开始铝球会陷入一小部分,但随着沙子逐渐与水重新混合,混合物的密度随之增加,这些铝球又重新浮到了流沙表面。丹尼尔·伯恩和他的团队在流沙上尝试了各种各样的物体。如果这些物体的密度与人体相同,那它们确实会下沉一部分,但并不会完全沉下去。
那么,如果物理学上已经预测出你不会一直沉下去,为什么还是偶尔会出现事故悲剧呢?例如2012年在安提瓜和巴布达,一位两个孩子的母亲就因陷入流沙而死。
原因在于,尽管流沙不会持续将你拉下去,但如果你不能及时得救,一次涨潮就足以将你埋没。这个时候的流沙才是最危险的。因此,挣扎并不会使人溺死,但我们依然需要小心谨慎。如果你不想等待救援,也不想等待沙子重新与水混合后靠浮力托你上去,而想要靠自己的力量获得*的话,根据伯恩的研究结果,仅仅抽出一只脚,你就要使出10万牛顿的力——相当于举起一辆中型小汽车。
在实验室里,伯恩的团队发现,盐是流沙的必要组分,因为它能增加流沙的不稳定性,使这种危险的结构能以很厚的沉积物形式存在。但是,来自瑞士和巴西的另一支团队发现,有一种流沙并不需要盐。他们对巴西东北部海岸一个潟湖里的样品进行了分析,发现土壤表面有细菌形成的硬壳,给人一种表面很坚固的印象,但当你踩上去的时候,这层硬壳就会破裂。好消息是,硬壳下方的土壤厚度很少会超过人体的身高,因此即使你不小心陷进去,也应该不会溺死。
干燥的流沙就是完全不同的事物了。“流沙效应”意味着,掉到一个装满谷物的筒仓里可能带来致命的危险。
2002年的一份案件报告中,讲述了德国一名男子深夜时掉入一个农场谷仓的故事。等到消防队员确定他在哪一个谷仓(一共有8个谷仓)的时候,谷子已经埋到了他的腋窝处,并且就像对流沙的经典描述那样,他越挣扎就陷得越深。每一次呼气,他的胸腔容量就减少一些,谷物不断填充着空隙,使他的呼吸越来越艰难。
一个绑着绳子的医生下到谷仓内,给他提供氧气,并把一个护具围在他的胸部。但是,很快他就感到剧烈的胸部疼痛,而医生也因为灰尘太多而出现了哮喘。消防队员想出了一个聪明的方案,他们放下一个圆筒,罩住男子,然后用工业吸尘器将谷物抽取出来。男子不再被谷物紧紧包裹住,他得救了。
要想在陷入干燥流沙后存活下来,你必须尽可能快地获得外界的帮助;但如果你陷到了某些湿流沙中,应该怎么做呢?你需要小幅度地摆动双腿,把水引入腿的周围,使沙子重新“液体化”。关键在于保持镇定(当然这一点往往说得比做得容易),身体向后倾斜,使体重分布得更加平均,等待重新浮到流沙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