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湘军将领的共同点 都主张经世致用的学习
湘军将帅与湖湘经世学风
近代湖湘经世致用学风起源于陶澍、魏源、贺长龄、贺熙龄等湖湘先贤,而使之光大的则是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湘军将领。
翻开湘军将帅的传记,我们会发现,这些人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心怀天下,关注社会,重视实学,反对科举。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话用在这些湘军将帅身上,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曾国藩以理学修养闻名京城,但他和那些坐而论道的道学家有显著区别。在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同时,他努力钻研经世致用的学问,并用所学分析当时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
他在日记中说,天下大事应该考究的有十四项,即:官制、财用、盐政、漕务、钱法、冠礼、婚礼、丧礼、祭礼、兵制、兵法、刑律、地舆、河渠。这十四项,全都是经世致用的学问。
虽然居住在远离农民的京城,曾国藩依旧通过好友江忠源、罗泽南、刘蓉、刘长佑等获知社会底层的信息,上了好几道内容具体的折子。他的这些思考,对他日后的练兵、行政,产生了重大影响。
与曾国藩相比,左宗棠对经世致用学问的兴趣还要更浓一些。左宗棠的爱好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地理与农学。
左宗棠自幼喜欢地理,从地理典籍中摘抄了许多经世致用的方略。后来,他三次会试失败,绝意科举,便把主要的精力用在了绘制地图上。
左宗棠还喜欢研究农学。他推崇一种叫做区种的种植方法,也就是按一定距离开沟挖穴,播入种子的种植法。这种方法在如今的农村,依旧很常见。左宗棠推崇的就是这么一种种植方法,据说效果还不错。
左宗棠对地理、农学的爱好,对他日后的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地理有助于行兵打仗,农学有助于解决温饱问题,稳定民心。
湘军将帅中爱好地理的远不止左宗棠一个。罗泽南以及他手下的弟子,基本上都是地理爱好者。
罗泽南写过一本叫做《皇舆要览》的书,讨论水利、财政、军事三大问题,并绘制了详细地图。这本书是罗泽南致力于经世致用学问的最重要著作。此外,罗泽南还喜欢研究兵法。他经常模仿《左传》写关于战守的文章。罗泽南的这些爱好,对他日后的军事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地理、兵法与军事的关联度,都是相当大的。
罗泽南的弟子们,也都喜欢研究地理、兵法。作为罗泽南最得意弟子的李续宾,尤其是这样。李续宾未参军之前曾绘制了非常精美的地图。曾国藩谋取安徽的时候,就借用了李续宾的安徽省地图。李续宾也喜欢研究兵法,写了一本名叫《孙子兵法易解》的书。说是易解,其实并不好懂,只有日后的湘军名将蒋益澧能看懂。
与上述地理爱好者不同的是,湘军的另一位重要统帅胡林翼最爱好的历史。胡林翼说:“科举考试成绩是社会认可的衡量人才的标准,研究研究是可以的。但是,只有历史才能使你的精神与圣贤相通。无论政治、军事,还是财政、民生,历史书中都有记载。今天所读的历史,就是日后经世致用的基础。”可见,胡林翼读历史的主要目的在于经世致用。
胡林翼日后的所作所为,正是沿着这条道路前进的。无论是担任贵州地方官,还是担任湖北巡抚,胡林翼都把从历史书中学来的众多行政手段用到了实践当中,这是胡林翼能够成功的关键。
除了上述这些人以外,注重经世致用的记载还散见于许多湘军将帅的传记中,比如江忠源,史料就记载他讨厌科举,热衷经世致用。总之,经世致用是湘军将帅的共同标签。
风气对人才培养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在近代湖湘经世致用学风影响下成长起来的第一代湖湘英才,在他们还没有走向历史前台之前,就已经储备了许多实用的学问。这样,一旦时势到来,他们就能顺势担当起救国救民的重任。近代湖南人才井喷,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