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灭西突厥之战影响:如何评价唐灭西突厥之战
唐灭西突厥之战,唐显庆二年(657),唐高宗遣右屯卫将军苏定方率军攻灭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部的战争。
此战,苏定方对西突厥实行分化和重点打击相结合的方略,攻守兼施,及时反击,穷追猛打,连续作战,终获大胜。
西域地处丝绸之路的咽喉,是唐西行商路的必经之地。唐征伐西突厥,平定西域,对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增强东西方物质、文化的交流,从而在历史上形成一个辉煌的大唐盛世具有重要意义。
从贞观至显庆年间,唐两朝,四次对西突厥用兵,至苏定方时终获全胜,其主要的经验有两点:
一是成功地运用了“以夷制夷”、恩威并用的策略。唐朝统治者懂得,征伐西突厥并不是,也不可能消灭这一民族,而只是要平定这一地区,把这一地区稳固地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况且西突厥地域辽阔,如果一味征伐,也难以奏效。因此,在战争中唐王朝始终注意利用西突厥内部的矛盾,对其进行分化瓦解,集中兵力打击其叛唐的沙钵罗可汗,而对其余各部落则尽可能争取其归降,并利用归降的部众作为打击沙钵罗的兵力。唐对于前西突厥的首长阿史那弥射、阿史那步真也大胆委以征伐的重任。由于他们原是西突厥人,了解当地情况,并在西突厥民众中间有一定的号召力,因而在此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沙钵罗全军覆灭之后,苏定方及时息兵罢战,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也很有远见。这说明他既有军事家的才能,也有政治家的眼光二是
把握战机、乘胜追击苏定方象一个出色的拳击手,当对方已失去还手之力时,他能够果断地停止进攻;但当对方还有实力时,他却绝不给对方以喘息之机,务必穷追猛打,置敌于死地。这突出地表现在他对沙钵罗的冒雪追击上。他本着“慈不掌兵”的原则,断然否决了将士们待雪停后再追的意见,督促部众,昼夜兼程,终于在金沙山将沙钵罗部全歼。这不禁令人想起了唐代的著名边塞诗:“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