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曾因抄袭遭陈西滢讥讽?

鲁迅

讥讽鲁迅“抄袭”

陈西滢,原名陈源,曾留学英国,1922年回国,任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是“现代评论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出名,是因《现代评论》杂志开设“闲话”栏目。他在上面经常发表“闲话”杂文,其中有一部分是错误的,特别是1925年发生的“女师大风潮”,在支持还是反对学生运动方面,陈西滢与鲁迅之间发生重大分歧,因而引出同鲁迅的一场笔墨官司。

除了“女师大风潮”论战之外,还有一件特殊事件,那就是关于“抄袭”问题的争论。事情是这样的:陈西滢在《现代评论》第2卷第50期上,发表一篇“闲话”,题目是《剽窃与抄袭》。其中说:“我们中国的批评家有时实在太宏博了。他们俯伏了身躯,张大了眼睛,在地面上寻找窃贼,以致整大本的剽窃,他们倒往往视而不见。要举个例吗?还是不说吧,我实在不敢开罪‘思想界的权威’。”

所谓“思想界的权威”,是当时某些人送给鲁迅的“封号”,因为陈西滢没有点出鲁迅的名字,鲁迅当时也未给予回答和驳斥。

陈西滢含沙射影攻击鲁迅之后,却未见鲁迅反应,于是不出十天,他就写了《致志摩》一文,于1926年1月30日在《晨报副刊》上公开发表,其中攻击鲁迅说:“他常常挖苦别人抄袭。有一个学生抄了沫若的几句诗,他老先生骂得刻骨镂心的痛快。可是他自己的《中国小说史略》却就是根据日本人盐谷温的《*文学概论讲话》里面的‘小说’一部分。其实拿人家的著述做你自己的蓝本,本可以原谅,只要你书中有那样的声明。可是鲁迅先生就没有那样的声明。在我们看来,你自己做了不正当的事也就罢了,何苦再去挖苦一个可怜的学生,可是他还尽量地把人家刻薄。‘窃钩者诛,窃国者侯’,本是自古已有的道理。”

鲁迅对陈西滢涉及自己的人格和品德,不得不做出应答。于是写了《不是信》,在1926年2月8日《语丝》上发表。文章中作了详细的辩驳,使陈西滢哑口无言。鲁迅获得了胜利。

陈西滢是鲁迅“抄袭”一说的传播者,而到底是谁首说“抄袭”的呢?陈西滢生前始终未说。

胡适出面为鲁迅洗刷

直到1936年,由陈西滢与顾颉刚的共同朋友胡适出面为陈西滢作解释。胡适在写给苏雪林后来又公开发表的一封信中道:“鲁迅自有他的长处。如他的早年文学作品,如他的小说史研究,皆是上等工作。通伯先生(陈源—笔者)当日误信一个小人张凤举之言,说鲁迅之小说史是抄袭盐谷温的,就使鲁迅终身不忘此仇恨!现今盐谷温的文学史已由孙使工译出了,其书是未见我和鲁迅之小说研究以前的作品,其考据部分浅陋可笑。说鲁迅抄盐谷温,真是万分的冤枉。盐谷温一案,我们应该为鲁迅洗刷明白。”(《胡适书信集》中册,第710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胡适披露首提抄袭的人是张凤举,在学术界影响很大。例如,鲁迅史料考证专家朱正同志就深信胡适的说法。朱正曾写了一篇《小人张凤举》,发表在《鲁迅研究月刊》上(2002年第12期79页)。其中说:“在胡适这封信发表以前,一般读者都不知道张凤举这人在这一论争中起了这样的作用。鲁迅更是完全不知道这事,还是同先前一样同张凤举往来。但胡适说的是可信的,大家知道,他同陈源关系甚深,这事想必是陈源直接告诉他的吧。想想看:因为女师大的*,这时鲁迅和陈源之间已经开始了论战,一面又到他的论敌那里去造他的谣言,让人家拿来攻击他。这样挑拨离间、两面三刀,称此人为小人,真是一点也不冤枉。

“用谣言作武器,是最坏的武器,当人家摆出事实真相来,你就一败涂地了,这一回陈源就吃了张凤举的亏,面对鲁迅提出的那些论据,他无法回嘴。这时,他本来可以说明这是听张凤举说的,多少可以让张分担一点责任,但他一个字也没有涉及张。我可以断言,一定是张央求他不要说出自己来。”

顾潮回忆录揭开最后面纱

为了宣传鲁迅,我早在上世纪50年代起,就编写鲁迅轶事。关于鲁迅“抄袭”种种说法,我觉得也值得一写,题目也想好。材料,当然是根据胡适和朱正的考证。但后来我却放弃不写了,主要原因是我发现了新资料。据说,首说“抄袭”的人并非张凤举,而是顾颉刚。披露材料者不是别人,而是顾颉刚的女儿顾潮。她写了一部回忆录《历劫终叫志不灰——我的父亲顾颉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在书中,提到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所谓“抄袭”一事时,顾潮是这样写的:“鲁迅作《中国小说史略》,以日本盐谷温《*文学概论讲话》为参考书,有的内容就是根据此书大意所作,然而并未加以注明。当时有人认为此种做法有抄袭之嫌,父亲即持此观点,并与陈源谈及,1926年初陈氏便在报刊上将此事公布出去。

“随后鲁迅在《不是信》中说道:‘盐谷氏的书,的确是我的参考书之一,我的《小说史略》二十八篇的第二篇,是根据它的,还有论《红楼梦》的几点和一张‘贾氏系图’,也是根据它的,但不过是大意,次序和意见就很不同。’为这一件事,鲁迅自然与父亲亦结了怨。”

顾潮所写的回忆录中,很明确告诉我们,顾颉刚持鲁迅有“抄袭”的观点,并亲自对陈西滢说了,陈西滢便信以为真,即于1926年把此事在报刊上公布了。

由此可见,鲁迅“抄袭”的言说,并不是张凤举首说,而是顾颉刚。

另外,孙玉祥在看了顾潮的回忆录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出面传播谣言的虽然是陈源,而制造者却是顾颉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