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韩愈怀才不遇时我想对他说 唐代诗人怀才不遇

当韩愈怀才不遇时我想对他说,我们知道韩愈有过怀才不遇的经历,那么对于韩愈怀才不遇的故事我们有着什么样的说法呢?顺便一起来了解一下唐代有很多的文学家都经历过怀才不遇的故事,相信大家在看完之后会有更多的体会。

“怀才不遇”情结与韩愈的人才利用思想

□张玉璞在中国文学史上,“感士不遇”一类的文章俯拾即是,它已成为古典诗文中一个很重要的表现主题。我们在进行韩愈研究时,更深切地感受到充斥其诗文中的那种郁勃难平的“怀才不遇”之愤、之恨、之不平;从而也进一步发现,浓厚的“怀才不遇”情结,是其人才利用思想生成的直接动源。一韩愈在《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中曾指出:“士之修身立节而竟不遇知己,前古以来不可胜数。”“不遇知己”也就是遇不到善于识别、擢拔人才的执政者。这种情况,到了中唐尤为严重。魏晋以来,实行“九品中正制”,造成了几百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局面。这种长时期形成的稳定的用人制度,使得下层士人的仕宦心理,也一直处于一种恒定状态:苟非吾之所有,也没必要煞费苦心地努力争取。士人积极入仕的热情,往往被这种外在的客观环境与内在的心理机制所消耗殆尽。唐王朝以科举取士,相对于前此历代的用人制度,当然是一次人才的解放。按唐代科举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科,其中进士科尤为士人所青睐,因登进士第者,“位极人臣常十有二三,登显列十有六七”

唐朝的这些骄子门只是我们的例子,可能每一个人都不愿意被别人称作无用之人,但是,现实生活很是残酷,不想靠别人,就什么都得靠自己,而又有所谓的老板活在自我欣赏当中,有几个会真正的去欣赏别人,更没有几个人会在乎人才的流逝,如今,惜材更是一门素养。所以造就很多遗憾,我也更是遗憾这个社会,古今不变的社会!再丰美的草地也会有瘦马,再辉煌的历史也会有瑕疵。

大唐三百五十二年,本该是人才济济、政绩累累,可是高高在上的皇权,难以根除的奸佞,最终还是把那些才华横溢、胸怀大志的才子们拒与千里之外。“报国无门,救世无路”便成了这些才子们永恒的落寞与惆怅,“怀才不遇,抑郁忧愤”亦成了唐朝文学史上最典型的标志与个性!

唐代文学家怀才不遇

陈子昂之怀才不遇——孤寂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的陈子昂,少时就有“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的政治热情。金榜后,他力主息兵、减刑、反贪、轻役,终因多次进谏而触怒龙颜,反遭贬谪。于是登幽州台愤懑而歌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生之有限,世之无情,一腔孤独寂寞中胸而升!

孟浩然之怀才不遇——归隐。

世人心中,孟浩然一直是一个高人、隐士。事实上,他并不甘心隐居。少时苦读的他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一举成名。为了求得援引,他曾赋诗当朝宰相张九龄——“欲济无舟楫,端局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但是黑暗的朝廷多次令他蒙耻,直至灰心无力地归乡。从此以后,清新秀丽的田园风光,深厚隽永的故人情谊便在他的笔尖涓涓流淌——“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李白之怀才不遇——矛盾。

纵酒狂歌,桀骜不驯的李白“浮云富贵,粪土王侯”,他曾朗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可是面对永王的盛邀,他还是喜形于色,忍不住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残酷的现实最终还是破碎了李白的梦想,他“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矛盾之心天地可鉴,痛苦之情日月可知!

杜甫之怀才不遇——沉郁。

相传,二十六岁时杜甫曾登泰山之巅,豪情满怀,当即吟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绝句。杜甫一生以贤相诸葛亮为榜样,希望有朝一日能辅佐君王,善治天下。可是就像诸葛亮一样“运移汉祚终难复”,还不是落得一个“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的沉郁。杜甫的大才大气无人赏识,一辈子都在潦倒流离中痛苦思索。“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无奈老境,实堪悲。

韩愈之怀才不遇——悲怆。

韩愈是一匹千里马,可惜未能遇上伯乐。唐宪宗这个食马者,不但不能识别韩愈这个人才,反而还埋没他,摧残他。只因“一封朝奏九重天”,便被“夕贬潮州路八千”。朝廷之大,天下之广,韩愈何处为家?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悲痛万分的韩愈托后世与侄儿,昂首挺胸地一路向前,誓不屈从!

柳宗元之怀才不遇——绝望。

王叔*新失利,作为其集团的与事者,柳宗元亦遭贬谪。永州十几年,他寄情山水,写下了有名的《永州八记》。山、潭、溪、水各有特色,可幽怨恨愤终难排解。一幅”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独钓寒江雪。“的孤绝画面跃然纸上。不久,柳宗元抑郁离世。身后一片怅惘。

李贺之怀才不遇——早逝。

李贺写诗早有盛名,只因其父讳,终不得举。抑郁不平的他,恨恨地写到:”夜来霜压枝,骏骨折西风。“甚至也曾无奈地想过要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般的弃笔从戎。不满于现实,又无力改变现,李贺穷愁苦恨,二十七岁就离开了这个令他心碎的世界。

李商隐之怀才不遇——晦涩。

卷入牛李党争,便注定了李商隐一世的悲情。李商隐自认是一块蓝田美玉,可惜日未暖,玉辉被隐。“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便成了这位才子终生的遗憾。

愤怒出诗人,逆境造人才。一篇篇佳作就这样掷地有声地流传千古成绝唱。所以,我奉劝那些暂时得不到重用的“人才”们,“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我们会有一方净土留着,让我们开创自己的人生。如今的我们不能像唐朝的诗人那样归隐、抑郁,这样只会阻挡自己的脚步,成为真正的“笑柄”,社会节奏是如此的快,我们只有奋起直追,有理想就去创造自己的动力,让那些错过你的人后悔,你就真的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