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权背叛蜀汉投降曹魏为何成为刘备最愧疚的人
一部三国史数十载,英雄能人辈出,留下无数耳熟能详的故事。今人或敬其忠勇,或叹其谋略,似乎都很向往那个年代。但亦感其生不逢时,或哀其一生无奈。回首这段历史,纵然你是千里之驹,有着百般能耐,也得遇上伯乐。在那乱世之中,遇上了伯乐也可能有家难回,有国难赴,有志不能报,依旧如沧海一粟罢了。怪不得苏老在赤壁想起周郎破曹操而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有志难报
黄权字公衡,巴西阆中人。少年时在郡里担任小吏,益州牧刘璋召为主簿。主簿,郡县属官,负责典领文书,办理事务,地位仅次于别驾、治中,因为常在州牧左右办事,职任更加亲近。可见早期的黄权是很受重用的。
当时益州将士骄横,又有汉中张鲁作乱,刘璋生性“温仁”,拿他们没办法。别驾张松建议请刘备过来讨伐张鲁。(别驾,常与州牧外出巡视,并监督州属各郡。)黄权率先请谏:“刘备枭雄之辈,你把他当部将他不满足,把他当同盟则一山二虎,等他到了益州我们就很危险了啊!”正所谓忠言逆耳,刘璋非但不听,遣法正、孟达迎刘备入蜀,还把黄权贬为广汉县长。
从一位州里高官外放去当一位县令,相当于现在的省官当区长。这种工作上的调度,换到现在很多员工可能直接负气而走了,特别是后面刘备兵变还验证了自己正确、领导决策错误的情况下。但黄权毕竟不是俗人,而是安心赴任去了。如果你说黄权是等着刘备反咬一口看刘璋笑话的话那你又错了。等到刘备袭取益州时,郡县望风景附,仅有他广汉县长黄权闭城坚守抵抗,直到刘璋投降后才投降刘备。
黄权恨刘璋吗?当然恨,恨他不成钢,恨他不听劝,恨他不成势,恨他忠奸不分,恨他贬罚自己,恨他唯唯诺诺。
但黄权何以为刘璋战斗到最后一刻?依笔者看,与其说黄权愚忠不如说他是在报刘璋早年的知遇之恩,东汉离封建之地不远,时人尚有各忠其君之心。依汉制:三公得自置吏,刺史置从事,二千石得辟功曹、掾吏,为所辟置,即同家臣,故其风义尤笃。同者如王修对孔融,虞翻对王朗,袁涣对刘备。多不胜数在此不一一列举。
由于史料的缺乏,我们并不知道后来的刘璋、黄权是否见面,见面发生了什么对话,刘璋是否会抱头痛哭,只知道黄权迎来了自己的新主公-刘玄德。
终遇明主
刘备定蜀中后对将士进行封赏,《三国志·刘备传》:置酒大飨士卒,取蜀城中金银分赐将士,还其谷帛。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麋竺、简雍为宾友。及董和、黄权、李严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吴壹、费观等又璋之婚亲也,彭羕又璋之所排摈也,刘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皆处之显任,尽其器能。
面对益州新的主人,史称“益州有志之士,无不竞劝。”黄权虽前谏刘璋召刘备,后拼死抵抗刘备。但这些行为反使刘备更为看重,封其为偏将军。自此,黄权从一名官吏转变成武将,开始了他的新篇章。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破张鲁,张鲁逃到巴中,权进曰:“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于是先主以黄权为护军,率诸将迎鲁先行,刘备大军押后,后来大破杜濩、朴胡,阵杀夏侯渊,据汉中,都是出于黄权的谋略。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为汉中王,兼领益州牧,以黄权为治中从事(治中,典掌州内事务)。到了刘备称帝后,准备讨伐东吴收复荆州为关羽报仇,黄权谏曰:“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被怒气冲昏头脑的刘备不从。虽然刘备没有听黄权的劝谏,反而以黄权为镇北将军,总督江北部队防御曹魏方。刘备自己帅军在长江以南与陆逊对峙,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陆逊在夷陵火烧连营把刘备赶回了蜀中。而此时的黄权却遭吴军和长江所阻回不去,只得帅军投降魏国。
而刘备兵败夷陵,退守白帝城。谣言说刘备回去后尽杀黄权妻子,曹丕得知后诏令发丧,黄权回答:“我和刘备、诸葛亮推心置腹,互相信任,他们是能理解我的。如今消息未加证实,还是等弄清楚了再说吧。”刘备回蜀后有人确实曾提议应当拘捕黄权家人,刘备则感叹道:“黄权并没有对不起我,是我对不起他啊!”对黄权家人还是和原先一般。
有国难报
曹丕见到了黄权说:“足下舍弃叛逆之徒,是要效仿陈平、韩信之事吧?”黄权对曰:“我过分受到刘备的恩宠,如今投吴不合适,又回不去蜀中,只得投陛下您。本是败军之将,能捡回条命就不错了,哪里还能效仿古人啊。”曹丕对黄权的回答很满意,拜其为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使之陪乘。曹丕的这次封赏颇有玩味,首先黄权的镇南将军对应其在蜀汉的镇北将军,意在使其与蜀汉决裂,更加侍中(职在侍从皇帝,应对顾问),可见对黄权是很信任的。
曹丕大概也是秉承了其父的飞鹰走狗性格,自小便是个喜好玩耍的人。当年王粲葬礼上便邀众人一起学驴叫,又把骷颅挂王忠身上。现在遇到了个无奈来投的黄权也想戏弄一番。
曹丕觉得黄权有气度,想吓唬吓唬他,遣人诏黄权,紧接着一次又一次派人去催促,使者的马车在道路上交错奔驰,下属官员和侍从人员无不如丧魂落魄,黄权却神情自若。
后来黄权一直做到了益州刺史(官职还是与蜀汉对峙),徙于河南,司马懿非常器重他。
景初三年,蜀延熙二年(公元239年),黄权迁车骑将军(位次大将军)、仪同三司明年卒,谥曰景侯。子邕嗣。邕无子,绝。
关于这个儿子黄邕,可能是在魏国再娶所生了。《水经注》:淯水南迳预山东,山南有魏车骑将军黄权夫妻二冢,地道潜通。其冢前有四碑,其二魏明帝立,二是其子及臣吏所树者也。
有家难回
那么黄权远在蜀中的妻子儿子呢?
当初黄权跟随刘备伐吴,留儿子黄崇在蜀中,刘备并未拘留他,后来官至尚书郎,随卫将军诸葛瞻拒邓艾。到涪县时,诸葛瞻逗留不行,黄崇屡次劝瞻应当速行占据险要,不要让敌人进入平地。瞻犹豫不决,黄崇伤心的痛苦流涕。恰巧邓艾长驱前进,诸葛瞻且占且退到绵竹,黄崇帅领激励军士决一死战临阵被杀。
黄权初仕刘璋,先谏刘璋勿召刘备,不纳被贬,虽为昏君刘璋所贬仍为其抵抗到了最后一刻。后与刘备君子之交,虽亦有不纳谏然依旧命其为总督。奈何吴人一炬,使其有国难报,有家难回,再不能主公妻子。幸得明主未刑加妻子,儿子黄崇亦自奋发,既有谏名,又为蜀捐躯。这都是因为黄权、刘备推心置腹的结果啊!
无怪死后谥曰景侯(传播仁义,品德坚强曰景)袁宏《三国名臣序赞》亦称其“畴昔不造,假翮邻国。进能辉音,退不失德。”(原文来自三余读书的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