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最后一个刽子手因阴债太多断子绝孙?

1914年,北京*颁布《惩治盗匪法》,规定“死刑需用枪毙”,1932年,《六法全书》正式确定“死刑用枪毙”。从此,斩首死刑退出历史舞台,专门以砍头为生的刽子手宣布失业。

邓海山是大清最后一个刽子手,斩首死刑废除之前,他一直从事这个行当,经他手砍下的脑袋已经有二三百个了。

邓海山说,刽子手是个技术活,想干这行得先拜师,然后进行专门训练。砍头也不是随便砍的,天天都得练习刀法。白天砍冬瓜,晚上砍香头。砍冬瓜时,先在冬瓜上划条横线,然后随手将冬瓜斩为两半,下刀处与划线不差丝毫才算练到家。砍香头时,要看准线香的发光处,随手一刀,不上不下刚好把火炭头子切下来。如果练不好刀法,在刑场上就会出丑,这行当也就别想干了。

干了一辈子刽子手,邓海山对行刑过程烂熟于心。他说,在行刑之前,他首先要磨刀。因为刽子手的鬼头大刀平时用布包着,容易生锈,行刑之前必须磨快,那样可以减轻犯人痛苦。

行刑之时,县知事首先对死囚验明正身,然后在写着死囚姓名的“灵牌”上勾一红杠,插到死囚背上押往刑场。这个时候,刽子手已经喝完壮胆酒在刑场上等着死囚了。

死囚押到刑场,即令其就地跪下。死囚前方站着一个刽子手,手中持刀作待命状。这名刽子手叫“引刀”,目的是让死囚防前不防后,分散死囚注意力。另一个刽子手则趁死囚不备,突然出现在死囚身后,用平日训练的砍冬瓜、砍香火技能,瞄准死囚后颈,“咔嚓”一刀下去,人头落地。这是刽子手行刑的技巧。

晚清时期的刽子手是个高收入职业,邓海山每斩一名犯人,衙门赏洋四元。这可是当时一个长工半年的工钱啊,看来犯人的脑袋也很值钱。除了“砍头赏”之外,邓海山还能捞“外块”。死者家属如果不想让死者身首异处,让他在脖子上断筋留皮,就得先给他好处。因为这活儿对技术要求更高,即要把头砍下,又得连着皮,还不能让监斩官看出来,这刀法得拿捏得恰到好处。不过,邓海山有这绝活,他干了一辈子刽子手,练出了绝招。

邓海山出师之时,师傅对他说:“杀人九十九,到时要收手。”意思是,刽子手这行不能干一辈子,而且有“杀人过百,断子绝孙”之说。可他没有听师傅的,从入行一直干到大清灭亡,民国又干了几年,直到斩刑彻底废除他才失业。

失业后,他一人独居,没有人愿意和他来往,人们都认为,碰到他一天都会倒霉。而一辈子杀人,也在他心里留下种种阴影。每次砍完头,他都头也不回地离开刑场,到了县衙,还得让差役兵丁用竹板打屁股,以免死囚缠身。为了消灾免难,邓海山每天都吃斋念佛。而闭上眼睛,眼前就是刑场上那血淋淋的一幕幕。

邓海山刀法是很高的,他砍头从不让血溅到身上,以免招来晦气。有时他会反手握刀,在犯人不经意间刀已从犯人颈间划过,人头落地双目未瞑,嘴巴还不停地咬土……

1925年11月22日,大清最后一个刽子手邓海山想入善堂,因其杀人数百被拒绝。人们认为,他一生欠下太多阴债,无法偿还,只能孤独一生。大概也正是这个原因,邓海山一生未娶,无儿无女,而人们则说他因干了一辈子刽子手,杀人过百,所以才断子绝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