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的洛阳往事 刘伶醉酒只为了不做官
杜康村里刘伶池
刘伶被罢官后,整日驾着载有美酒的鹿车,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边走边饮,留下“死便埋我”的典故。
要喝酒,必须有一定的经济来源。据一些野史记载,刘伶被罢官后“沽酒当垆”,即开酒坊卖酒。他卖酒的地点有三个,汝阳县杜康村是其中之一。
汝阳县杜康村是刘伶魂牵梦萦的地方。该村三山环抱,杜康河纵贯南北,风景秀丽。在杜康河的东岸,有一个刘伶池遗址,池边有刘伶醉卧青石雕像。相传,刘伶“沽酒当垆”后,更是嗜酒成性,经常喝醉后倒卧在地。后来,在刘伶醉卧之处,出现一池清水,人们便称其为刘伶池。
醉酒只为不做官
刘伶虽然隐居于汝阳县杜康村,但朝廷很快得知了他的下落,准备再次招录其为官。晋武帝泰始二年(公元266年),朝廷派特使到杜康村请刘伶。
刘伶不愿做官,听说朝廷特使已到村口,赶紧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然后脱光衣衫,朝村口裸奔而去。朝廷特使看到刘伶后深觉其乃一酒疯子。从此,刘伶彻底与朝廷绝缘。
刘伶在杜康村待了一段时间后,就开始出游,先后到安徽、浙江、江苏、河北等地,以酒会友,终成酒圣。
今朝恨不逢刘伶
刘伶去世后,不少骚人墨客留下了缅怀他的名作。号称“五斗先生”的初唐诗人王绩,专程从长安赶到杜康村,追寻刘伶的足迹,发出“恨不逢刘伶”的感叹,并留下“浮生知几日,无状逐空名,不如多酿酒,时向竹林倾”之诗句。可见在当时的杜康村,已有竹林七贤遗迹可供王绩凭吊了。
作为洛阳的一个历史文化名人,刘伶与洛阳有着不解之缘。在汝阳县县城,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刘伶路和一个还算热闹的刘伶广场,使人们能够经常想起刘伶。
“天生刘伶,以酒为名”,除了刘伶,我想不出还有谁能把喝酒变成经久不衰的行为艺术。不论是洛阳的酒文化,还是中国的酒文化,都不可缺少杜康,更不可缺少刘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