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的却月阵为何昙花一现?却月阵简介及其局限
一、“却月阵”形成的时间
“却月阵”战术出现在东晋十六国的末期,为南北朝南朝宋朝的开创者、宋武帝刘裕所独创。“却月阵”战术的出现有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性。在现有的史料中,并没有明确记载刘裕是何时发明的“却月阵”。但“却月阵”本身是由水军和步兵共同组成的,其中步兵又以战车为主,所以通过对水军和战车进行分析,可得出一些端倪。
刘裕简介:刘裕(363.4.16—422.6.26),字德舆,小名寄奴。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
据《宋书·武帝本纪》记载,刘裕是汉高祖刘邦弟弟楚元王刘交的后代。并详细记载了他家族显赫的世系表:“交生红懿侯富,富生宗正辟强,辟强生阳城缪侯德,德生阳城节侯安民,安民生阳城釐侯庆忌,庆忌生阳城肃侯岑,岑生宗正平,平生东武城令某,某生东莱太守景,景生明经洽,洽生博士弘,弘生琅邪都尉悝,悝生魏定襄太守某,某生邪城令亮,亮生晋北平太守膺,膺生相国掾熙,熙生开封令旭孙,旭孙生混,始过江,居晋陵郡丹徒县之京口里,官至武原令。混生东安太守靖,靖生郡功曹翘,是为皇考。”不过这里面的可信程度尚待考证。
据《宋书·武帝本纪》记载,刘裕生于兴宁元年三月壬寅夜,即公元363年4月16日。出生时,其母即死,其父刘翘因家境贫寒,便想将刘裕抛弃。与刘裕同郡的刘怀敬之母,是刘裕的从母,当时生刘怀敬尚未满月,闻此事,便前去阻止了刘翘,“断怀敬乳而乳之”(《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一》)。
刘裕长大后,“雄杰有大度,身长七尺六寸,风骨奇伟,不事廉隅小节”(《南史·武帝本纪》),对继母也孝谨称著(其继母生有二子,为刘道规、刘道怜)。但仅识文字,以卖履为业。因为刘裕喜欢赌博,所以被邻居们看不起。就是这样一个人,后来竟当上了开国皇帝,所以有人将此称为“寒人*”。
刘裕对战车的运用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马镫的发明,使骑兵装具臻于完备,北方的少数民族中出现了重甲骑兵(铁骑),这种骑兵具有较强的防护力和集团冲击力,在对没有装甲的轻骑或步兵作正面冲击时,具有极大的威力。南方因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不利于骑兵作战,加上马匹资源缺乏,所以骑兵不占主导地位。
义熙五年(409年),刘裕北伐南燕时,在如何对付南燕铁骑这一问题做了充分准备。当刘裕出征后,燕军即以9万之众抵御,其中就有“铁骑万余”。刘裕闻讯后,即令诸军步行,以“车四千两,分车为两翼,方轨徐行,车悉张幔,御者执槊,又以轻骑为游军。军令严肃,行伍齐整。”当燕军铁骑来袭时,刘裕用此阵对抗,双方激战过午,未分胜败。随后刘裕用计,奇袭后方重镇后方临朐(今山东省临朐县),大败燕军。
在这次交战中,刘裕在战术上采用步、骑、车3个兵种协同作战,有力地遏制了燕军铁骑的强大冲击。因为刘裕的阵法以战车为主,所以它的防御能力还是比较强的,顶住了燕军铁骑的冲击,但是在攻击力方面却表现的明显不足,最后也是用“批亢捣虚”之计取得的胜利,而非“面对面”的击败对手。但此次作战却为刘裕积累了对抗重甲骑兵的丰富经验,促使他着手日益完善自己的阵法,直到形成最后演变成具有强大杀伤力的“却月阵”。
刘裕对水军的运用水军做为南方的主要兵种,在战争中占有重要地位。水军的特点是,不仅可以直接作战,还可以运输兵源及粮草物资,而且要比陆上运输更为便捷。刘裕之所以被称为卓越的军事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十分重视水军的建设,在他所指挥的作战中,基本都有水军参战,并且合理搭配,充分发挥了水、步、骑三个兵种协同作战的优势。尤其在镇压以水师见长的卢循义军时,刘裕大建水师,所修皆“大舰重楼,高者十余丈”,水军成为绝对主力,他最终凭借这支强大水军镇压了义军。
正因为刘裕善于指挥水军作战,而当时晋朝水军可从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以东的京口沿水道而上,进入黄河,再逆河西行,经渭水直入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北郊,所以当他酝酿北伐后秦的策略时,水军便成为一个重要的棋子。同时,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不但没有水军,甚至连战船都没见过,所以晋军还掌握着绝对制水权。
此外,刘裕本人有着高超的军事才能,又是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军事统帅,精于战术,从他所指挥作战中可以看出,指挥水军和战车作战在刘裕军事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有着强大的水军、有着绝对的制水权、有着对付重甲骑兵的丰富经验、加上刘裕精于战术,所以“却月阵”的形成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却月阵”的形成时间当在义熙五年攻打南燕至十三年攻打后秦的八年间,是刘裕经过认真研究和周密准备后才最后用于战场的,绝不是在战场上灵机一动、临敌应变而产生的。
二、“却月阵”的组成
构成“却月阵”的条件稍显复杂,具体包括地理条件、兵器、兵种和兵力配置。
地理条件:河水。因为晋军有制水权,所以河水可以保障“却月阵”后方及侧翼的安全,不必担心被敌军合围。
视野宽广的平坦河岸。良好的视野便于观察敌我双方的行动,及时掌握战场的情况;平坦地势则可以使敌军失去地形优势,而晋军可在高大战船上俯瞰战场,相当于占据了制高点。
兵器:战船。用来控制水道、运送兵源和作战物资,一但战事不利,还可以接应阵中的晋军。战车。用来抵抗敌军骑兵的冲击,起防御作用。盾牌。保护战车。杖、弩、锤、槊等。用来杀伤敌军。
兵种: 步兵。包括车兵、弩兵等,是作战的主力。 水军。骑兵。用来追击逃敌,数量不会太多。
兵力配置:在距水百余步之处用战车百乘布下弧形“却月阵”,两头抱河,以河岸为月弦,每辆战车设置7名持杖士卒,共计700人;布阵后,再派2000士兵上岸接应,并携带大弩百张,每辆战车上各加设20名士卒,并在车辕上张设盾牌,保护战车。
因为“却月阵”是弧形,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弧形可以分散受力点的力,有着良好的抗冲击能力;阵内士兵又因有杖、弩、槊等武器,所以杀伤力非常强;同时阵内士兵背水为阵,可起到“陷之死地而后生”的效果。
三、却月阵的作战过程
起因:
义熙十二年八月,刘裕发兵五路攻打后秦。十三年正月,刘裕留子刘义隆镇守彭城,亲率水军自彭城北上。三月,水军自淮、泗入清河,准备逆黄河西上,于是派人向北魏请求借路。北魏因此前滑台(今河南省滑县东)丢失,魏明元帝拓跋嗣恐刘裕此次以借道为名北上攻魏,因而拒绝了谋臣崔浩提出的“假之水道,纵裕西入,然后兴兵塞其东归之路”的策略。遣司徒长孙嵩为督山东诸军事,又遣振威将军娥清、冀州(治今河北省冀县)刺史阿薄干,率步骑10万屯驻黄河北岸,监视晋军。
刘裕借路没有成功,但仍按计划行军。初八,刘裕率水军进入黄河,以左将军向弥为北青州(治东阳,今山东省青州市)刺史,镇守碻磝(今山东省茌平县西南),自率大军入黄河西上。北岸魏军见此情景,便以数千骑兵随刘裕水军西行,不时袭扰,迟滞晋军西进。晋军南岸拉纤的兵士有被激流冲至北岸的,都被魏军杀伤。刘裕派军上北岸攻击,魏军立即退走,当晋军退后,魏军复来。魏军的行为引起了晋军将士的不满,促使刘裕使用“却月阵”。
经过:
四月,刘裕选择好战场后,便派白直队主丁旿率700人及战车百乘,抢渡北岸,在距水百余步处布下弧形的阵,两头抱河,因形似新月,故称“却月阵”,每辆战车设置7名持仗士卒。布置好后,丁旿在阵中坚起一根白毦(相当于令旗),以通知船上的晋军。而魏军见数百名晋军登上战车,不解其意,没敢冒然采取行动。此时的刘裕早已派宁朔将军朱超石严加戒备,准备出战,这时见魏军迟疑,便抓住这一机会,命朱超石率2000兵士携带大弩百张,上岸接应丁旿,每辆战车又上增设20名士卒,并在车辕上张设盾牌,保护战车。
魏军见晋军立营已毕,这才恍然大悟,向晋军展开围攻。朱超石先以软弓小箭射向魏军,向其示弱。魏军果然中计,认为晋军众少兵弱,遂三面而至。这时长孙嵩接到消息也率3万骑兵助战,一起猛攻晋军。朱超石遂令士卒改换大弩猛射,并选神射手用箭集束发射,给魏军以重大杀伤。但魏军由于兵源充足,反而愈战愈多,随着双方距离的缩短,晋军弓弩逐渐失去作用。朱超石又命将士将所携带的千余张槊,截断为三、四尺长,用大锤锤击进行杀敌,一根断槊便能洞穿三、四名魏军。由于弧形的迎击面小,所以魏军越向前,所受到的杀伤也就越大。魏军逐渐抵挡不住,“一时奔溃,死者相积”,晋军阵斩阿薄干。魏军退还畔城,朱超石与胡籓、刘荣祖等率骑兵发起追击,虽为魏军包围,但激战竟日,终于大破魏军,斩获千计。刘裕见晋军取胜,又遣振武将军徐猗之率5000人渡河,攻越骑城,途中又遭到魏军的包围,徐猗之用长戟结阵抵抗。不久,朱超石赶来增援,魏军遂闻风而逃。
意义:
此战的胜利,给魏军以极大震慑,魏明元帝吸取教训,听从谋臣崔浩的建议,不再与晋军为敌。刘裕取胜后,率水军沿黄河顺利西进,于四月下旬到达洛阳,参加攻打长安的作战。水军的及时到达,对战争的了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刘裕正是在陆军进展不利的情况下,令水军沿渭水而上一举攻占长安,灭亡后秦的。
四、“却月阵”的局限性
刘裕凭“却月阵”以近2700名步兵破魏军3万多骑兵,显示了强大的威力。现在的很多军事爱好者一谈及以步制骑的问题时,必言“却月阵”之妙。但让人不解的是,“却月阵”就像昙花一现,虽然史书中记载详细,但此役过后,再无人使用此阵,让人疑惑丛生。在这以后,只有明朝时戚继光在西北对蒙古骑兵的作战中用车结阵、大破蒙古铁骑的战例能勉强算有些相似。戚继光在草原上令步兵用铁甲战车结阵,使得蒙古骑兵的机动性无从发挥,同时发挥明军步兵在火器上的优势,最后以明军骑兵包抄大破蒙古小王爷部的战例有些类似。所不同的是,明军在草原上作战,而晋军则是背靠黄河;明军倚靠战车,晋军则倚靠水军;明军杀伤敌最大的武器是火器,如火炮、火枪等,晋军则用强弓硬弩和长矛。虽然相隔了几乎千年,但戚继光显然是从刘裕“却月阵”的战例中悟出了精髓。由此可见,中华5000年历史上虽然有很长一段历史是提倡“儒学”、“海内共存”,但众多军事家还是靠自己的聪明智慧及魄力,在中华5000年的历史上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胜利。这些胜利“不同之中的相同之处”在于,其都是在与北方的游牧民族骑兵作战时所取得的。也正是靠着这些卓越军事家的所创造的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中华5000年的文明才得以延续至今,不象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皆在游牧民族骑兵的入侵下土崩瓦解(如拜占庭帝国)。
五、刘裕的指挥水平
通过以上论述,可见刘裕是在战术上敢于创新的军事家,即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又巧妙布阵,利用优势弥补了自己的短处,使“却月阵”成为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战术,充分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刘裕在此战中的军事思想具体表现在:在战术革新上,他吸取了早期阵法的不足,大胆地将水军用于阵中,利用水军的优势来克制骑兵,开创了战术史上的新篇章。在战术指挥上,他采取弧形方式列阵,增加抵抗能力,又将弩、槊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杀伤力。在兵力配置上,他将几个兵种结合起来,协同作战,以水军为后援、以战车列阵御敌、以步兵杀伤敌人、再以骑兵发起追击。在作战指导上,他适时选择战机,利用魏军的挑衅,做到“临境近敌,务在厉气”;十分巧妙地选择战场,使自己能够安全占据制高点;利用阵中士卒的心理,将其置之死地,以绝士卒后退之心;抓住敌人迟疑之机,迅速派兵跟进布阵;利用魏军的人多势众的心理,示弱纵敌;取胜后又及时派兵增援,适时发起追击。在整个作战过程中,刘裕部署周密,水路各军配合密切,谋略运用完美,战术使用得当,使强大的魏军铁骑无机可乘,处处被动,堪称战术史上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