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道光帝一念之差 中国历史从此改写?

道光帝的优柔寡断,前后反复,也是情有可原。因为这是中国与西方的第一次正面较量,整个清王朝对现代文明的隔膜,从现代人看来实在可笑得惊人。不但顽固派,就连林则徐这样对西洋略知一二的“明白人”也是稀里糊涂,竟以为英人不难战胜,因为他们的腿不会打弯儿,只要用钩镰枪钩倒,便可一一生擒,所以胆气极豪。待到西洋炮舰真正打过来的时候,任何刀枪剑戟,包括红衣大炮便全都等于烧火棍了。

以往学界认为,中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道光帝没有继续重用林则徐。而近年许多学者指出,即使不撤林则徐,让他与英军交战,结果也是一样。中西在战术、战略、武器、训练方面的差距实在太大了,根本不是一个时代,不在一个档次上。

无论换谁当皇帝,即使是康熙再世,恐怕也好不到哪儿去。但不管怎么说,不管道光帝是优柔寡断中途换将,还是一条道走到黑,最终总归造成了中国第一次对西洋战争的失败,签订第一个卖国条约。

道光的第二次优柔寡断,就属立皇储这件大事了。自雍正帝以来,创始了一种“秘密建储法”,即先皇帝将建储诏令秘密存于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后,待先帝去世时,众大臣当众取出密诏,公布于众。乾隆、嘉庆和道光三帝都是用这个办法产生的。

道光在子嗣中看好两个儿子——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六阿哥体魄健勇,天资聪颖,文武双全,实际上是个接班人的好料子,道光也很喜欢他。四阿哥文武皆不如弟弟,身体也有残疾,但在师傅的教导下,玩权术方面似乎更胜一筹,能揣摩君父心思,所以也颇得父亲喜欢。

咸丰出逃时,把北京交给了老六,为什么?因为老六有与洋人打交道的能力。老六在朝中被戏称为“鬼子六”,可知老六比其它人更清楚时局,更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所以积极了解西方,向西方学习,已经有了改革的思想基础。

其次,咸丰小老婆慈禧想趁机篡权,推倒顾命八大臣,搞垂帘听政。这一点首先要怪道光选的咸丰体弱短命,致使子嗣尚幼,给慈禧造成垂帘的机会。而慈禧还得借助于六弟,因为只有老六有这个能力和办法。最后叔嫂联合,政变成功,慈禧封老六为议政王,在军机处担任领班大臣,主管外朝事务。

直到这时老六才真正开始发挥作用,支持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大搞洋务运动,赢得了同治中兴,奕訢也获得“贤王”美称。

但后来因威胁到了慈禧的权位,老六几度被罢免。无人可用,只好再度复用。总之,在慈禧一朝,六阿哥几度沉浮,既显示出他的才干,又无法完全施展,最终在慈禧的昏馈领导下,大清走向衰败。

试想,如果当年道光坚决一点儿,选定文武全才的老六当接班人,恐怕历史就要改写了。虽然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大趋势无法改变,但起码没有了慈禧篡权,也就没有了支持义和团,向西方列强全面宣战的愚昧荒唐,以及八国联军进京,签订城下之盟的严重后果。

如果老六上台,很可能积极向西方学习,推进洋务运动。即使比不上日本学习西方的力度,也有可能得到一个仅次于日本的好结果,起码变法开放要早得多,国家要强得多。

总之,道光帝优柔寡断的性格,既导致了中国第一次挨打签盟,又导致了晚清的长期愚昧落后,腐败挨打,直致清朝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