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兰的国籍之谜 “汉奸”罪名如何被洗刷?
几个以读书闻名的人选出一百部“20世纪人物传”,日本人和外国人各半,山口淑子的《李香兰——我的半生》也列在其间。此书是1987年出版的,去年为查找“满映”资料才读过,但觉得引人入胜的,不是李香兰的中日关系,而是她和俄国女友柳芭的交往,颇富戏剧性。
山口淑子今年应该有八十岁了,的确可称作昭和历史的见证人。她是“满洲生满洲长”,在煤都抚顺长到12岁,18岁才去过东京几天。
生活的语言是日语,但家庭有汉学传统,从小跟父亲学习“北京官话”。不过,要说使中国出了个“李香兰”的契机,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中国人,而是流亡到奉天(今沈阳)的俄国少女柳芭。
读小学六年级时,淑子去东北第一大都会奉天远足,在火车上偶然和棕色头发的柳芭坐在一起。柳芭与淑子同龄,上的是日本人学校,很会说日语。此后不久,山口家搬到奉天,淑子认父亲的中国友人李将军作干爹,取名李香兰。
她到柳芭家玩,柳芭给她介绍了一位音乐老师——意大利人,和俄国贵族结婚,本来是有名的歌剧演员。老师认为李香兰没有音乐才能,却扭不过柳芭的恳求,勉强收为学生。训练很严格,起初三个月由会说几国话的柳芭充当翻译。
老师在“满铁”经营的大和旅馆举行独唱会,让淑子穿和服垫场,唱的第一支歌是《荒城月》。奉天广播电台计划科长(当然是日本人)听了这场音乐会,看中淑子,找她唱“满洲新歌曲”,艺名就叫李香兰。那时她13岁,正是日前刚刚解散的少女合唱组初登舞台时的年龄。
听从父亲安排,淑子独自去北京”留学”。她去柳芭家告别,但门窗破败,听说全家人都被日本宪兵抓走了,下落不明。此后,李香兰唱歌演电影,从东北红到上海以及日本。
1945年5月,美军已经在冲绳登陆,上海举行中日合作音乐会“夜来香幻想曲”,很有点“音乐没有国境”或者“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氛围。
在周旋等中国女演员赠送的花束中,李香兰听见有人喊她的小名。是柳芭!她看见海报上的照片,莫非李香兰就是淑子?柳芭一家经哈尔滨、大连流亡到奉天,开面包店维生。其实他们是布尔什维克,逃来上海,父亲和儿子、女儿三人在苏联总领事馆工作。
最近在街头海报上看到四季剧团又上演根据山口淑子“前半生”改编的《李香兰》。几年前看过这出歌舞剧∶幕启,一群男女蹦蹦跳跳,翻来覆去唱一句“杀了她、杀了她”。
但李香兰没有被枪毙,因为她不是中国人,不是中国人就不能划为“汉”奸。那年代好像国籍无所谓,淑子认了两个中国干爹,却没有考虑过国籍问题。
男装丽人川岛芳子本来姓爱新觉罗,给日本人当养女,如果像当今中国人那样望望然汲汲然加入日本籍,或许就不能被当作汉奸处死。不过,让世上相信李香兰是日本人可不容易,必须有物证。
挽救了战败国的李香兰的,是战胜国的柳芭。她只身一人悄悄奔赴北京,找到山口家。父母把户籍誊本藏在淑子平日最喜爱的布娃娃里,柳芭带着它飞回上海。
一纸粗糙的户籍誊本洗清了汉奸嫌疑,军事法廷宣判李香兰无罪。淑子终于上了遣返船,听见广播电台正播放她唱的《夜来香》。
在东京唱卡拉OK,时而会听到日本人唱《夜来香》,尤其有中国人在座的话。似乎这首歌特别有时代感,听来感觉总有点怪怪的,便想到在那个国际色彩浓郁的环境里,两个异国女性的传奇遭遇,或者再加上一个中国女性,《李香兰》里编排的是李将军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