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蒙毅来自齐国为何三代四将效忠秦国?

秦国大将军蒙恬,后世封称为“中华第一猛将”因为他的存在使得北方匈奴“不敢南下牧马”。可见其威名,始皇统一全国后令蒙恬大将军率领30万大秦精兵北逐匈奴,收复多年被侵蚀的河套地区,修复北方城墙以御外敌。承担起防卫帝国北方的重任,后秦始皇派公子扶苏到其军营中锻炼,可见秦始皇对其的信任和重视。纵观中华历史,汉族对北方民族的战绩中最显赫者恐怕只有两人:其一是蒙恬,其二为霍去病。在秦始皇统一全国的战争中是一位功不可没的栋梁名将。可是最终的结局一代名将却是枉死小人之手,实在令人叹息。那么,秦始皇在众多名将中为何对蒙恬如此信任?

“蒙氏秦将,内史忠贤。长城首筑,万里安边。”此句出于《史记》,是史太公司马迁对秦将蒙恬的赞叹。虽然成书于汉武帝时期的《史记》对前朝有许多偏见和歪曲,但是对于一些不可改变的重大事实也打动了太史公,不由得发出如此感叹。蒙恬(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出生于名将世家,祖父蒙骜将军出生于齐国,在秦昭王时期西迁投靠于秦国。凭着多次战绩在朝廷官至上卿。自秦庄襄王二年(公元前248年)蒙武领兵攻打韩国,相继占领成皋、荥阳等地,并设置为三川郡。到始皇七年去世战绩累累,至死为大秦效力。

其父蒙武,也是秦朝知名武将。在公元前230年秦王政二十三年,秦始皇派内史腾灭韩国后,经过6年的准备,开启了伐楚之战。公元前224年,秦王政命大将王翦为帅,蒙武为副将攻打楚国,开始了灭楚之战,战胜楚国大将项燕。第二年秦王政二十四年俘虏楚王刍。楚国残余立昌平君为楚王,第三年在王翦蒙武等的攻击下昌平君战败身亡,八百余年的楚国灭亡。

其弟蒙毅将军,是秦始皇贴身护卫将军。史书中说蒙毅将军“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当时,蒙毅主要为内谋,蒙恬则担任外事。蒙氏兄弟二人一文一武,有勇有谋,深得秦始皇的尊宠与信赖。早年间,赵高因事触犯秦法,蒙毅主审。秉公执法应当处决赵高,后来秦始皇爱惜赵高之才能将其免死官复原职。因此赵高于蒙家接下怨恨之仇。

蒙氏一门三代四将军,忠于大秦,并且立下无数战功,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实在不多见。

《史记•蒙恬列传》记载,蒙恬在临终前曾说:“吾先人及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虽囚,其势足以背叛,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主也。”句句真言足见对秦国至死不渝的忠诚!从将军世家走出的蒙恬,自幼就将家族命运与秦国联系在一起,他身上沉积着三代人对秦国的赤诚与感情,这也许可以解释为蒙恬何宁死也不选择背叛秦朝的原因,为人为臣皆为世代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