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国旗“黄龙旗”的设计者竟然是他?

黄龙旗,即黄底蓝龙戏红珠图,是中国清末开始(1888年至1912年)采用的中国国旗,亦是中国官方正式确立的第一面国旗。

中国本无近代西方的“国旗”概念,最初黄龙旗呈三角形,为非正式的海上*船旗,主要为*船只和海军使用,民船不得悬挂。其后一些涉外官方机构也开始悬挂三角黄龙旗。

而据五行学说,认为*属土,黄色。以黄色代表中国。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象征物,黄龙旗在清末成为中国的象征旗帜,和中国文化有密切关系。也认为黄色及龙都是清帝的象征,以黄龙旗做为国旗有“朕即国家”的意思。

那么这个清朝国旗是谁设计的呢?

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原来闭关自守的清王朝,同各西方列强的*交往日益增多。宰相李鸿章在同西方列强谈判、签约、通商、互派外交人员等外交活动中,看到西方列国均庄严悬挂国旗,而中国却无旗可挂,深感有失“天朝威仪”。于是上奏慈禧太后,提出在外交场合中需要有代表大清国的旗帜,请求颁制国旗。慈禧就命李鸿章负责设计图案。经过多方征集筛选,李鸿章上呈了八卦旗、黄龙旗、麒麟旗、虎豹旗等多种方案,供慈禧太后选定,最后决定使用黄龙旗为大清国国旗。最初用于作为北洋水师的军旗,并于光绪十四年(1888)《北洋海军章程》颁布与确认本为海军旗的“黄底蓝龙戏红珠图”为大清国旗(俗称“黄龙旗”)。

清朝的国徽为“蟠龙”徽饰,其标志是“蟠龙”的图案,也是清皇室的徽饰象征,代表了清朝国家象征的徽饰。它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块国徽。

回顾历史,中国在清代以前闭关锁国,对外交往不多,也就没有国歌。大清驻英国公使曾纪泽(曾国藩之子)在出使期间,看到西方国家在公共礼仪场合演奏国歌,甚为感动,觉得清帝国也应有本身的国歌,因此特地上奏并呈了一部“国乐草案”,但未得到批准。

直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大清帝国陆军部成立,谱制了一首陆军军歌,并在正式国歌《巩金瓯》未出前,暂成为国歌。每当在国际交往中需要演奏国歌时,便使用该首军歌代替。直至宣统三年(1911),那也是清王朝的最后一年,清帝国才正式制订了国歌《巩金瓯》。

光绪二十九年(1903),慈禧太后以懿旨形式,将牡丹花定为国花。1915年中国最早版的《辞海》载:“我国向以牡丹为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