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战*怎样助蒋介石坐稳*首位的
蒋介石从一介草根走上全国领袖位置,因无世家背景起点过低,得位又不正,因而坎坎坷坷,风雨不断。
1924年出任黄埔军校校长的早年,他不仅兵微将寡,党内地位也不高,甚至不是*委员,几个月后孙中山病逝前指定的接班人是汪精卫。
蒋介石能为后世师表的可贵一点是并未屈服于命运,而是以过人的才智与难得的机遇不断抗争,通过组建校军、党军到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之路逐渐博取军权,通过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和“四·一二”“清党”、南京另立*逐步获取党权,一步步边缘化和挤走孙中山的正宗接班人汪精卫,又清除过去的同盟者*,最终成为党政军最高领袖。
*易帜后,一统全国的蒋介石威望第一次达到顶峰。
但他的地位尚未巩固,过去与他同盟“清党”、北伐的地方实力派李宗仁、冯玉祥、张发奎、唐生智等人先后举兵挑战他的权威,战事迭起,烽烟不断,百姓苦不堪言,幸而这些人都是各自兴兵,时间有先后,蒋介石得以一一打败他们,暂时化解了危机。
失败的地方实力派没有服输。
1930年3月,冯玉祥、阎锡山和李宗仁三个实力集团联合起来反蒋,以阎锡山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为副总司令,这次倒蒋阵营可谓空前宏大,不仅联合了全国主要地方实力派,兵力达到百万人的规模,*党内两个主要反对派汪精卫改组派和邹鲁﹑谢持为首的西山会议派也闻风响应,一时文武毕至,声势浩大,实力超过拥有*政权的蒋介石。
不久,倒蒋一方效仿1927年4月的蒋介石另组“国民*”,阎锡山为主席,汪精卫﹑冯玉祥﹑李宗仁等人为委员。
战事一开始,倒蒋一方锐不可当,长驱直进,连战皆捷,尤其是冯玉祥的西北军一马当先,骁勇善战,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屡败屡战。5月31日这天,倒蒋方的郑大章指挥的骑兵奇袭河南商丘柳河飞机场,烧毁飞机十二架,差点活捉正在机场近旁指挥的蒋介石。
不久,交战双方不断攻守异位,互有胜负,一时陷入僵局,难决雌雄。
这时,全国拥有实力的军阀仅有*没有参战,他也成为交战双方极力拉拢的香饽饽,倒蒋一方许以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头衔,蒋介石也以派专人送以陆海空军副司令的委任状和大印。
*的东北军有30万人,海军、空军实力更是全国首屈一指,东北经济发达,后勤资源丰富,先进的东北兵工厂即是一例。谁赢得了他的支持,谁就赢得了战争,他也成为楚汉相争中的韩信,“两主之命县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
*起初表示中立,一再奉劝各方息争,但内心还是倾向于蒋介石。他分析认为:“反蒋的北方军事联盟只是一个不稳定的松散联盟,即使打败南京*,日后各派系的纷争也在所难免。这样,混乱纷争的局面还要延长。蒋介石虽不完全可靠,但较之北方这些乌合之众,尚略胜一筹,故为整个大局着想,必须早日息争议和,从速实现国家统一。”
因而,他最终决定“出兵关内,调停内战”,派出10万精兵支持蒋介石,从背后进攻倒蒋同盟。
*出兵助蒋的消息一传出,兵锋尚未入关,倒蒋一方便知道末日到了,阎锡山连说“完啦”,慌忙辞去“国民*主席”一职,正宗的孙中山接班人汪精卫也匆匆离开北平远遁,蒋介石一方则一片欢腾,额手相庆。
仅仅十几天后,入关的东北军占领了整个华北,战局急剧变化,倒蒋联盟军迅速土崩瓦解,这年11月4日,阎锡山、冯玉祥二人通电下野,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也宣告取消,中原大战以蒋介石取胜而结束。
此后,能征善战、实力强大的的冯玉祥西北军土崩瓦解,地盘尽失,部下或降或灭,再也无力问鼎中原;终于雄起一回的阎锡山晋军由此龟缩下去,再也不敢挑战蒋介石。
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部队重新崛起的努力又遭当头一棒;几个月后的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原本与蒋介石的*嫡系一同享受战胜者荣光的*丢掉了东北,元气大伤,唯有蒋介石巍然不动,独霸政坛。
可以说,在*协助下取得中原大战完胜的蒋介石从此真正说一不二,开始睥睨天下,“舍我其谁”,一人主宰*,蒋家王朝从此建立。
蒋介石对*的第二次慷慨出手相助更是没齿不忘,给予了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切。
一是正式委任他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负责节制辽、吉、黑、晋、察、热、绥、冀八省军队,以及北平、天津、青岛三市与河北、察哈尔两省。
二是于1930年11月邀请他赴南京,给予极高的礼遇,从天津到南京的路上张贴欢迎*的标语:“欢迎促进统一,巩固边防,劳苦功高,竭诚拥护*之张副司令!”
“张副司令是和平息戈的使者!”“张副司令是国家统一的表率!”
三是亲自举行了盛大欢迎酒宴。
四是由岳母倪桂珍将*夫人于凤至认作干女儿。
五是效仿刘关张桃园结义,和*结拜为盟兄弟。
*一时兴奋不已,说“学良此次来国府,受到蒋主席极为热忱之欢迎,规格之高,实出学良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