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暠简介 十六国后期建立西凉兴圣皇帝李暠生平

李暠(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李昶的遗腹子,自称是西汉将领李广之后,十六国后期建立西凉。北凉神玺元年(397年),段业自称凉州牧,以李暠为效谷县令,后又升敦煌太守。北凉天玺二年(400年),李暠自称大将军、护羌校尉、秦凉二州牧、凉公,改元庚子,以敦煌为都城,疆域广及西域。405年,改元建初,遣使奉表于晋,并迁都酒泉,与北凉长期争战。唐朝李氏亦称李暠为其先祖。唐玄宗李隆基天宝二年追尊为兴圣皇帝。

李暠,少年时十分好学,通诵经史,尤其擅长文章义礼,也精通孙吴兵法,爱好武功,很小时就练就一身好本领,他的性格沉默而敏捷,宽和大度。

北凉神玺元年(397年),段业自称凉州牧,以李暠为效谷县令,后又升敦煌太守。北凉天玺二年(400年),李暠自称大将军、护羌校尉、秦凉二州牧、凉公,改元庚子,以敦煌为都城,疆域广及西域。405年,改元建初,遣使奉表于晋,并迁都酒泉,与北凉长期争战。

晋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北凉晋昌(郡治冥安,今甘肃安西县东南)太守唐瑶向敦煌、酒泉、晋昌、凉兴、建康、祁连六郡发出倡议,推举北凉敦煌太守李暠任冠军大将军、凉公,领秦凉二州牧,护羌校尉。同年,李暠在敦煌建立西凉国,疆域东自建康,西至鄯善。

安帝隆安四年(400年),晋昌太守唐瑶将六郡檄交给李暠,并推他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公、领秦凉二州牧、护姜校尉。于是李暠的西凉政权建立了,年号为“庚子”。建国后,李暠以“诸事草创,仓帑未盈,故息兵按甲,务农养士”为指导思想;在政治上努力做到知人善任,积极纳谏,执法宽简,赏罚有信。他赦其境内,号召因战乱而背井离乡的百姓返回家园,重视农桑,并给这些重返家乡的百姓以优惠待遇和资助,很快就有逃民2.3万多户迁回敦煌。为了统一河西,他还派遣重臣宋繇东征凉州,西击玉门,都取得了成功。随后,他又实施了“寓兵于农”的措施,将大批军队开到玉门关、阳关等地屯田,广积粮谷作为东伐的资本。因此,敦煌因战乱而遭到破坏的经济,很快得以恢复和发展。此时,李暠在城南门外临水处建起一座“靖恭之堂”,作为他同朝臣商议朝政、检阅武备的处所。为振兴文教,培养儒士,他修建了泮宫(学校),并在各郡设置五经博士,负责传授经学。文风一时大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