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宫廷室内装饰自成特色 正殿四壁垂挂无数虎皮
很多人反对在今天还使用皮草,我也在其中之列,因为现代生活的种种便利已经让皮草变得不再必要。不过,回顾一下历史上使用皮幔、皮帐的奢侈生活,还是挺有趣的。
蒙古人建立元朝之后,把游牧生活中大量使用皮毛的风气也带入宫廷生活。当时,元大都的主要宫殿一到冬季居然会满墙垂挂皮壁衣,还架设皮暖帐。熊梦祥《析津志》中就记载,皇宫中的秋冬铺设是“便殿银鼠璧(壁)衣,大殿上虎皮西蕃结带璧(壁)幔之属”。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也云:“至冬月,大殿则黄皮壁幛、黑貂褥,香阁则银鼠皮壁幛、黑貂暖帐。”
元代宫廷的室内装饰真是自成特色,竟以无数虎皮缝缀成壁毯一样的巨大帷幕,垂挂在正殿——大明殿——内部的四壁,将整座殿堂的墙壁都遮挡起来。大明殿后边的三间香阁(即便殿)则用档次略低的银鼠皮——不过也是贵重皮毛呀!——联缀成的整面壁衣悬垂一周,让各间殿室的四围墙面全部由银鼠皮遮覆。书中还提到,延春阁后面的一间华美香阁也是“楠木寝床,金缕褥,黑貂壁幛”,这间殿堂宽一百四十尺、进深七十五尺,要把墙壁都用黑貂皮制的巨幕遮住,那得用多少貂啊。
大明殿、延春阁的侧畔皆有正式的寝殿,但寝殿内反而不用毛皮护壁,看来动用这种装饰的意图主要在于制造威严的气势、堂皇的氛围,甚或是渲染游牧民族生活的传统。大明殿为“登极、正旦、寿节、会朝之正衙”,巨大空间内只安设龙榻以及诸王百官的坐床,所以榻、床上铺设黑貂褥。
与之不同,香阁为闲居或者搞小型活动的场所,于是还设有黑貂暖帐。这种皮缝的帐子并非床帐那么小,而是属于所谓的“漫天帐”,既高且大,张吊在殿内,如同一间软墙软顶的小室,不仅设有床,还会安置书几、座椅、小书架、炭盆等等,就是个独立而保暖的袖珍起居空间。
明清两代,元宫使用皮壁衣的做法没有承袭下来,但皮暖帐一直为上层社会熟悉。据《万历野获编》记载,喝醉酒的嘉靖皇帝竟与他宠爱的尚美人一起“于貂帐内试小烟火”,在貂皮帐里放烟火玩,结果四溅的火花将帐幕引燃,并迅速蔓延,终致整座永寿宫焚毁。
清盛期时人曹庭栋《养生随笔》则谈道:“皮暖帐世俗恒有,非必黑貂耳。但就枕如入暗室,晓夜不能辨,必于帐前开如圆月,纱补之以通光,玻璃尤为爽亮。”由之可知,皮制暖帐在传统生活中实非罕物,使用率颇高,但一般不以贵重皮毛为材料。这种皮暖帐还会在正面开个圆窗,糊纱罗或者镶嵌玻璃(当时民间也已开始消费西洋玻璃)。
足相印证的是,《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雍正朝)》中记录,雍正九年曾经为乾清宫西丹墀下的板房内重做一顶羊皮帐,这座所谓的羊皮帐相当于一明两暗的袖珍套房,正中设有门,门两侧用羊皮垂幕做成“隔断”,把帐内空间分成三份。每侧的软幕隔断上都开有一对方窗,衬糊轻纱,由此透亮。至于由羊皮隔断分成的两个“皮帐”暗间,则均在外侧帐面上做出一扇玻璃窗。此座羊皮帐是安设在一所板房之内,于是,在板房墙壁上对应这两个玻璃窗的位置又特意添设窗口,以便进光。
雍正皇帝因为种种原因有时会到板房内暂住,这顶羊皮帐规划仔细,帐内还设有床,所以尺度、细节都非民间皮帐可比。不过,帐用羊皮、开窗透光,都与《养生随笔》所述一致,可见当时无论宫廷还是民间都使用这类制作讲究的皮暖帐。
只不过,紫禁城内的寝殿皆有“满地炕”,温暖如春,所以日常并不需要皮帐,只在暂住板房时才借助到它。但在民间,却是将皮暖帐设在卧室里,以之抵御漫长冬季的寒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