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监李莲英为慈禧梳头受宠不衰 慈禧与李莲英

李莲英因何本事受到慈禧宠爱?

晚清有几个知名的大太监,如安德海、崔玉贵、小德张,但其中名声最大的莫过于李莲英——当然,名声也不是什么好名声。李莲英生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本是直隶(今河北)河间府大城县李家村人,野史中常说他性本无赖,曾经私贩硝磺而差点被抓下狱,后侥幸逃脱,改行补鞋,因而有个绰号叫“皮硝李”。

制鞋补鞋离不开皮子与硝磺,不过“皮硝李”说的并非李莲英,而是其家族从事的行当,因李莲英8岁净身,9岁进宫,恐怕还来不及学习补鞋贩硝这门手艺。不过这也无妨,清朝时河间府盛产太监,经常有人阉割了进宫去做太监,运气好的还真的发了财,至于李莲英,则是因家中受人欺负而净身入宫,以此为自己和家人谋一条出路。

当时宫里有个太监叫沈兰玉的,是李莲英的老乡,他见李莲英刚进宫,又不认识人,颇为可怜,恰好这时他得到一个消息,说慈禧太后听说外边流行一种新发髻(发型),但宫里太监怎么也梳不好,慈禧太后为此很不高兴。后沈兰玉便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李莲英,让李莲英好好揣摩新发型的梳法,等到李莲英练得差不多了,沈兰玉便将他推荐给了慈禧太后,李莲英由此展露身手,而这也就是李莲英得宠的开始。

慈禧太后对梳头极为重视,甚至有发癖之嫌。自从有了李莲英后,不管是挽髻还是簪花,慈禧太后都指定要李莲英亲自动手,不然她整天都会觉得不自在。据野史《奴才小传》里说,慈禧太后对李莲英的宠信可谓无以复加,李莲英甚至可以和慈禧太后并坐听戏;宫里给慈禧太后做的点心,要是碰到李莲英喜欢吃的,慈禧太后往往会自己少吃或者让太监拿开留好,专门留给李莲英。

除梳头外,李莲英还有个专场就是善于逢迎并揣测慈禧太后的心意。李莲英性格诙谐,喜欢说笑话,虽然小时候读书少,但讲出来的笑话玲珑圆转,并不粗俗,倒也颇招人喜欢。慈禧太后没事时,经常让李莲英说几个笑话来给大家解解闷,遇到这种时候,李莲英总有本事把大家逗乐,即使是说一些街面上讽刺官府的政治笑话,他也能说得委婉诙谐,让人听不出有讽刺抵触的意思。

作为宫中的大总管,李莲英也并非浪得虚名,他对于宫中的各项管理工作也是精通熟练得很。比如宫中物品的陈设位置和礼仪程序,李莲英无不烂熟于心,太监们遇到难题往往都要向他请示指教。碰到宫里有喜庆等大事,李莲英最善于安排调拨,样样完成得很出色,以至于其他王公大臣家有什么喜事,特别是慈禧太后要“临幸”的话,往往都要请李莲英先来指点一下礼仪和布置,以讨得慈禧太后的欢心。

清廷覆亡后,宫女散出宫外,后有位宫女口述了一本《宫女谈往录》,书中将李莲英比作“佛见喜”——“佛见喜”是东陵马兰峪产的一种梨,皮发黑,外表也不漂亮,看起来并不招人喜欢,可是吃起来又甜、又酥、又细、又嫩,慈禧太后喜欢吃,因而宫里管这种梨叫“佛见喜”。李莲英之所以得这个绰号,那是因李的外表长相难有印象分,但他当起差来,处处想得周到,“宫里的行话叫‘兜水不漏’,让老太后感到放心舒服,深得太后的喜欢”,“这位‘佛见喜’披星戴月,起早贪黑,勿勿忙忙而又有条不紊。……像游湖这样的事,安排得井井有条,严丝合缝,不经过他的深思熟虑是很难让老太后舒心如意。”

然而,李莲英在宫中也不是一帆风顺,与他同时进宫的安德海已是慈禧太后身边红人时,李莲英当时还位居下层,直到安德海被杀后,李莲英这才得以崭露头角。安德海曾在“辛酉政变”中立下大功,但其为人嚣张,凡事不知道给自己留余地,结果自取其咎。有一次,安德海想出宫去风光风光,慈禧太后便派他到南方去置办皇帝的龙衣,不料这安德海一路上招摇过市,向地方官员大肆*,结果被山东巡抚丁葆桢逮住并以清廷祖训“太监不得出宫”为由处死。就这点来说,李莲英远比安德海来得聪明而且低调得多。

1886年,北洋水师初具规模,李鸿章奏请朝廷派员前来检视阅兵,慈禧太后拟派醇亲王奕澴,但奕澴系光绪生父,他生怕慈禧太后猜忌,于是主动要求让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李莲英陪同前去,以表示自己没有二心。慈禧太后也想趁着这个机会让李莲英出去见见世面,风光一下,于是醇亲王便作为朝廷的正使、李莲英作为副使,前去视察北洋海军。太监作为朝廷钦差大臣外出视察,这在其他朝代不奇怪,但在清代历史上则是第一次。

要是换了安德海,那尾巴肯定翘到天上去了,李莲英则不然。为避免别人说闲话,李莲英出发前特别把慈禧太后破格赏赐给他的二品顶戴换成四品顶戴(按理太监最高只能获得四品顶戴),然后规规矩矩的跟在醇亲王后出发了。一路上,李莲英丝毫没有钦差大臣的架子,而是一直跟在醇亲王的后,好生伺候,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李莲英是专门派来伺候醇亲王的。就连晚上醇亲王洗脚,都是李莲英亲自给打热水,还说自己以前没机会伺候王爷,这次一定要尽点孝心,一下把醇亲王感动得连连拱手,回去后自然在慈禧太后的面前极力称赞李莲英的忠诚可嘉。

检阅时,按说李莲英也是检阅人员之一,但李莲英刻意和醇亲王、李鸿章保持距离,他拿着醇亲王的大烟袋,退后半步,低眉敛目,看起来就像是给醇亲王站班伺候的。而沿途当中,李莲英也不像安德海随意结交地方大员,他基本不出去,那些准备好了贵重礼品想要讨好李莲英的人,根本就进不了门。就这次出差来说,李莲英算是给慈禧太后挣了面子,也堵住了那些大臣们的嘴,慈禧太后也喜滋滋的说,“总算我没白疼他”。

李莲英为何失宠?

宫中政治波诡云谲,李莲英也不是一直受宠不衰,特别是在光绪成年之后,由于太后与皇帝之间摩擦不断,作为宫中大主管的李莲英就难免有些走钢丝了。一方面,他受慈禧太后的恩宠多年,应该效忠于太后;但另一方面,慈禧太后年岁已高,光绪皇帝迟早要掌握大权,得罪任何一方,都可能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李莲英的左右摇摆,后也让慈禧太后瞧出来了,他在戊戌政变后也就逐渐失去了慈禧太后的信任,而另一名太监崔玉贵则趁机得势,譬如到瀛台监视光绪、甚至把珍妃扔进井里这样的脏活,也都是崔玉贵干的。

《德宗遗事》中说,庚子年慈禧太后带着光绪西逃,一直到《辛丑条约》签订后才重返北京。在走到保定时,一行人停下休息,当时慈禧太后的卧室铺陈华美,供给周备,当李莲英伺候慈禧太后睡下后,各太监及内务府的人也纷纷散去,或饮酒赌博或休息。李莲英后走到光绪的卧室,发现里面居然一个太监都没有,只有光绪一个人对着油灯枯坐,李莲英跪安后问:“主子为何这时还不睡?”光绪说:“你看看这屋里,教我怎么睡?”李莲英一看,发现这隆冬季节,光绪屋里除了坐褥和椅子靠枕外,竟然连被子都没有。

慈禧是他最大的靠山,他也是凭借慈禧才红起来的,但是慈禧太后毕竟是一个暮年老人,而光绪则年富力强,青春鼎盛。如果自己开罪了光绪,一旦太后归天,必定没有好下场。所以,不如讨好光绪,拉近和他的关系,也是为慈禧百年之后自己的身家性命着想。李莲英会拆台,也会及时地补台,就是在这一拆一补之间,让许多人对他感恩戴德,也凭借这个收取了大量的钱财。所以,如果我们说李莲英善良当然是言过其实,但是,他觉得算得上有心机,有长远的眼光。因此,我们不能单纯地将他划到慈禧那一边,认为他事事与光绪做对,他和光绪之间应该是一种微妙的引力和斥力的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下,彼此相安无事,甚至可以互相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