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究竟是怎么死的 揭密长孙无忌之死
显庆四年(659年),长孙无忌因“谋反”罪被削职流放,三个月后被逼自缢身亡。
关于长孙无忌之死,普遍认为是武则天及其党羽下的毒手,原因是长孙无忌曾在唐高宗废立皇后问题上得罪了武则天。这样的观点,看似合乎逻辑,其实不然。其一,长孙无忌是三朝元老,皇亲国戚,武则天虽为皇后,但绝不可能轻易撼动这位人望极高的功臣元勋;其二,长孙无忌死后的第二年,武则天才开始代理国政。所以,武则天当时即使有杀长孙无忌之心,也无杀长孙无忌之力,逼死长孙无忌的只能是唐高宗李治。
李治能当上皇帝,全靠长孙无忌从中周旋。那么,对于这位亲舅舅、把自己推上权力巅峰的第一功臣,唐高宗为什么会迸发出杀机呢?唐高宗在位期间最大的政治事件莫过于废立皇后之争,在这场政治风波中,产生了两派针锋相对的政治*:以许敬宗、李义府等人为代表的支持派和以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为代表的反对派。两派之间实力悬殊,胜败很容易分晓,而当唐高宗铁了心非要立武则天为后时,胜败就已注定。
唐高宗虽然比较懦弱,但在立武则天为后的问题上却相当果决。为此,他开了中国历史上皇帝向臣子行贿之先河。“帝将立昭仪武氏为皇后,无忌屡言不可,帝乃密遣使赐无忌金银宝器各一车,绫锦十车,以悦其意。”(《旧唐书》)接着,武则天趁热打铁,先是让母亲杨氏“自诣无忌宅,屡加祈请”,后又派礼部尚书许敬宗“屡申劝请”,希望通过怀柔政策买上通达皇后宝座的门票,结果却遭到了长孙无忌的“厉色折之”。
与其说长孙无忌的坚定立场得罪了武则天,还不如说他的不近人情深深刺痛了唐高宗。不久,即永徽六年(655年)十月,唐高宗“竞不从无忌等言而立昭仪为皇后”。之后,凡是与长孙无忌一起反对立武则天的臣僚,大多被罢免或疏远。如果没有唐高宗点头授意,武则天能扳得动谁?
唐高宗领略到了皇权的所向披靡,不愿被唐太宗的光环掩盖,更不愿处处掣肘于长孙无忌,年龄越大,那种朝纲独断的信念就越强烈,为此,唐高宗必须要除掉长孙无忌。显庆四年(659年),许敬宗为了迎合唐高宗,派人上奏称“监察御史李巢与无忌交通谋反”。对于这桩大案,唐高宗先是“惊”,继而“泣”,可他既没有找长孙无忌当面对质,也没有做任何的调查取证,就把亲舅舅发配到了黔州。这只能说明唐高宗内心已经默许了许敬宗的诬告。
三个月后,唐高宗派人复核此案,长孙无忌在袁公瑜等人的“暴讯”下自缢。此后,武则天一步步染指权力,最后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大周,唐朝国祚一度中断。唐高宗逼死长孙无忌,本想就此独掌大权,但最终却被以武则天为首的新政治*架空。这恐怕是唐高宗没有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