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治中是国军上将 蒋介石对他的背叛一生耿耿于怀

在国民的高级将领中,有一位从未带兵与*打过仗。相信不少人已经猜出他是谁了,没错,他就是*二级陆军上将,被后人称为“和平将军”的张治中。

张治中,字文白,安徽巢县人。1916年,他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成功毕业。之后他离开家乡,独自外出开始打拼。因为保定同学的关系,张治中在滇军、桂军等军队中都担任过职务,长期奔走在粤、闽、川三省之间,有了一定的带兵作战的阅历,但就是一直得不到赏识。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改组*,张治中对孙中山先生的“三民”思想极为拥护,从他之后的境遇可以看出,他的一生都在为“三*义”而奋斗。这一年,张治中被时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看中,邀请到黄埔军校,担任军校入伍生总队代理总队长,张治中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春天。

在军校里,张治中积极参与各种军事训练会议,总能为会议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蒋介石对他很是喜欢。在北伐军第一次东征的时候,张治中担任东征军上校参谋。战场上的他,沉着泠静,针对敌方的行动,采取了有效地战斗方式。东征军胜利之后,张治中立了大功,蒋介石由此对他更加信任,先后委任他为参谋长、航空局局长、军事处处长等八项职务。张治中一人身兼八职,蒋介石对他可以说是有真正意义上的知遇之恩。

值得一提的是,在军校期间,张治中与*等中*员的关系都非常要好。当时的*是黄埔一期的政治部主任,他们两个经常谈谈人生,聊聊理想,一来二去,两个人就熟了。据说,在大革命时期,张治中还一度想加入*,但是碍于他*高级身份的原因,一直都没有成功。或许张治中自己都没有想到,他与*结下的友谊,竟持续了半辈子。

随着北伐战争的推进,蒋介石逐渐露出了本来面目,开始对*人开始了疯狂的逮捕与*。眼看着国共两党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张治中不只一次向蒋介石提出要把三*义作为两党的指导方针,两党应该加紧团结,不应该斗争。一意孤行的蒋介石对他的建议不以为然,搁置不理。

两党合作最终破裂,张治中的精神负担越来越重。长期受忠君报国思想影响的他,明知道蒋介石的所作所为不得人心,但因为蒋介石重用提拔了他,他不忍心背叛蒋介石。他曾说过:“我可以劝谏蒋介石,但我不能反他。我是坚决主张联共,但是我不愿意站在*的立场上来反蒋介石。”

因为张治中在*内不争不抢,埋头做事,没有野心,让蒋介石用起来分外安心。而且各种事情交给他办,都能处理得当,安排合理,张治中颇得老蒋的欢心。“九一八”之后,蒋介石在自己的身边特设了一个办事机构,张治中就担任了第一办事处主任,主管军事机要大事。同时为了信守不过*开一枪一炮的承诺,张治中默默担任着文职工作,不参与剿共的斗争。

张治中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总能站在蒋介石的角度,特别会说话,大事化小。在与蒋的共事中,他也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处理方法。当他把蒋介石说高兴了,蒋介石就会默不作声,这时他只需要在文件上签个阅字这事儿就完美解决。对*内部的腐败军心等问题,他也敢于向蒋介石说出自己的看法并且提出自己的建议。可见,他对蒋介石并非“愚忠”,可以说张治中是蒋介石身边有名的谏臣。

蒋介石对张治中也是呵护有加,在淞沪会战时,尽管张治中拼尽全力,但还是没有守住阵地。张治中感觉自己有罪,向蒋介石提出辞呈,蒋介石没有批。就算是“文夕大火”给长沙百姓带来了如此深重灾难,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的张治中也没有受到惩罚,只是给了他一个“留职查看”的处分,可见蒋介石对他的信任。

后来,张治中因为在政治上的坚持,也因为与*的关系,四次上书蒋介石,与蒋介石发生过激烈争吵,这也让他在蒋介石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皖南事变之后,张治中上书蒋介石,认为应该联合抗日,一致对外,与*也应该积极谈判,寻求合理的解决办法。蒋介石看完之后,大骂:“简直就是叛徒”。后来愤愤不平的蒋介石直接将将张治中的陈述扔进垃圾桶。

抗战胜利之后,营造和平与发展的局面成为时代的主题。张治中立足于国共两党的利益,劝说蒋介石以大局为重,蒋介石听了之后气不打一处来,火冒三丈还反问张治中,自己是不是在跟*人进行对话。

1948年5月,已经断定蒋介石必败的张治中为了自己的知遇之恩,第三次张治中向蒋介石上书,希望蒋介石早作考虑,与*和平谈判,避免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蒋介石当即表示了对这份书信的重视程度,但是基本上没有了下文。

最后一次是1949年北平和平谈判期间,张治中上书蒋介石,希望他接受和平协定,尽快结束战争。但蒋介石一条道走到黑,直接忽略了他的上书。第二天国共两党继续开战,张治中为蒋介石,为*所做的一切努力最终都化作了泡影。

和平协定被蒋介石拒绝之后,张治中心灰意冷,他本来想去西北地区,但是因为*的挽留,他选择了留在北平。当时*动情的说:“西安事变,我们已经对不起一位张姓将领了,这一次,不能再对不起你。”

败退*的蒋介石在1949年看到了张治中发表的《对时局的声明》,蒋介石时不时发出声声叹息。他说:“别人背叛我犹有可说,文白竟然如此!”可见张治中在蒋介石心中的地位,蒋介石对张治中的“背叛”一直耿耿于怀。而且后来,张治中还以*的立场给在*的蒋介石写了封劝降信,蒋介石看完之后置之不理,口中一直把张治中称为“革命叛徒”。

张治中在新中国担任了重要职务,继续在他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的和平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后来在*中,因为*的保护,张治中幸免于难。但是经受*打击的他,长期闷闷不乐,不爱说话。1969年,79岁的张治中抑郁而终。作为他的旧友,*总理向这位老人的遗体做了最后的告别。他牵着张治中的手,看着曾经的挚友就这样离自己而去,一向冷静睿智的*总理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悲伤……

张治中的秘书曾这样评价他:“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复杂人物。他的主要矛盾在于一方面和*有长期密切的关系,另方面又与蒋介石血肉难分,在政治上既有自己的主观愿望与实践,又无法摆脱*的桎梏。”这个评价可谓是相当中肯,他的一生,始终摆脱不掉蒋介石的知遇之恩,同时他又不愿意放弃自己在政治上的信仰“三*义”,他注定要在二者之间寻找平衡点。他的一生也只能在无尽的矛盾与权衡当中渡过……(原文来自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