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宦官们是如何掌握权力的?明代宦官专权
中国历史上,宦官一直是政治发展的伴生品,宦官*、后宫干政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现象。宦官掌握朝政大权的现象在明代尤为突出,特别有趣的是一代改革家张居正,居然借助宦官掌握权力,推进改革,可见,明代的宦官的权力至大。那么明代宦官是如何掌握朝政大权的呢?
一是皇帝的猜忌和多疑,使得采取不正当手段监视大臣,这样,从机制和制度的角度给了宦官*的机会。
在太祖朱元璋时代,就有锦衣卫这个机构,专门负责监察官员的行为,刺探官员的隐私。当然,朱元璋时代的锦衣卫不是由宦官组织,但是,已经有宦官参与。还比如明成祖朱棣时代的“郑和下西洋”,其带队领导郑和和副官王景弘是明代有名的宦官。郑和下西洋的说话之一,就是寻找海外建文帝的下落。如果这一结果成立,那么就从一个侧面证明皇帝借助宦官来实现自己打击政敌的目的。这样,无形之中就给了宦官以实权。
据历史记载,成祖在夺取帝王的过程中,得到了宦官的大力帮助,因此将宦官视作心腹。自永乐朝开始,宦官并可以出使外国(郑和),地方征税,采办、监军,甚至可以担当镇守地方、边防的重任。
在宣宗时代(英宗的父亲,朱棣的孙子),在宫中设立书堂,选小太监为小内侍,令大学士陈山为教习,使宦官读书成为定制。
这是皇帝倚重宦官、把宦官当做主要政治力量培养的表现之一。自然,宦官就会有权力。
明成祖时代设立的东厂,还有后来的西厂,就是宦官的机构。
二是皇帝的怠于政事与过分溺爱宦官,也是宦官*的形式机制之一。这主要表现在英宗时代的王振乱政。
英宗是宣德十年(1435年)继位的,当时英宗九岁。对此,宦官王振依仗宣宗的不明事理和过分宠信,入掌司礼监。
明朝的司礼监是干什么的呢?就是掌握皇帝印信,替皇帝整理各类奏章的机构。在明朝,这一机构大都有太监掌握,这样,明代无形之中把最重要的事务交给了太监。
英宗时满15岁开始掌握朝政的。这时,宦官凭借着英宗的宠信,培养了自己的实力,加上英宗软弱无能,王振利用英宗的过分信任开始左右朝政。
据说,英宗时代奉天殿等明代的主要皇宫建成,于是按照皇室规定,大宴群臣。这是,宦官无论如何是不能参加的,宴会上,英宗想念王振,便派人前往问候。王振见来人,生气的说:“我像周公辅佐成王一样辅佐皇上,难得我就不能到宴会上坐一坐吗?”英宗听到这话后,也觉得王振受了委屈,便应召王振。对此,当大臣看到如此情况后,就更加害怕振,王振更加专权。到最后导致了“土木堡之变”,英宗被擒。
还有就是明武宗时代的宦官刘瑾专权,也是这方面的例子。神宗时代的魏忠贤也是利用神宗的怠于政事,独掌朝政大权。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明代的宦官这么厉害,最为主要的就是 明代中后期的皇帝怠于政事,沉闷女色,信奉妖术导致的,但是他们又不信任朝臣,这样,宦官自然成了皇帝掌握朝堂的得力助手,于是宦官党政的历史就形成了。
三是后宫干政,借助宦官力量,宦官成为集团联盟。
在宪宗时代,贵妃万氏专权。但是,万氏作为后宫的一个女人,想要专权,必须借助一定的力量,否则不方便干政,这样,宦官便是最为可信的力量,同时,也是能天天接触到的人员,这样,宦官便成为后宫干政的集团联盟,自然,赋予了很大的力量。
宪宗时代的宦官梁芳、韦兴就是例子。据历史记载,万贵妃祸乱宫廷,她的三个兄弟和太监梁芳、韦兴勾结在一起,将大明的国库挥霍殆尽。宪宗得到消息后,视察国库,“见累朝金七窖俱尽”,说道:“靡费币藏,实由汝二人”。可见,宪宗对梁芳和韦兴的不法行为是清楚的,但是由于万贵妃,他没有治罪,宦官更加肆无忌惮的挥霍国家的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