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杨子荣 东北剿匪中屡建奇功的侦察英雄

1947年的2月7日,东北解放军牡丹江军分区战斗英雄杨子荣生擒“座山雕”张乐山。杨子荣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不过,大家认识的杨子荣是小说、电影和舞台上塑造的形象,对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杨子荣——当年在东北剿匪战斗中屡建奇功的特级侦察英雄的真实情况,并不是十分了解。

杨子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早年的生活经历是怎样的,他牺牲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今天的“古今人物”里我们就来说说。

杨子荣,山东省牟平县人。从小家里生活非常苦。1945年秋,29岁的杨子荣报名参加了八路军,被编入胶东海军支队。1945年10月下旬,胶东海军支队被派往牡丹江地区剿匪。当时首长见他是个“年龄不轻,军龄不长”的老兵,就分配他到伙房当了炊事员。杨子荣是个合格的炊事员,他经常冒着敌人的炮火,把热饭送到前线,关键时刻还给排长、连长出主意、当参谋,他的表现得到了指战员的一致称赞。

当时,牡丹江地区匪患严重。杨子荣所在的部队负责剿匪。此时的杨子荣已经从炊事员转变成了一名战斗部队的战士。在这之后的剿匪战斗中,杨子荣表现得异常机智勇敢,特别是在杏树底剿匪战斗中,孤身一人,闯入敌阵,硬是把400多土匪给劝降了,堪称剿匪战斗的一个奇迹。

杏树底村是位于牡丹江北部的一个山村,这里集结了从各处逃窜来的土匪400多人。3月22日,攻打杏树底残匪的战斗打响,杨子荣带领尖刀班冲在最前面。但由于敌人火力太猛,组织了多次进攻,都没有成功。为了尽早结束战斗,减少部队伤亡,指挥部命令炮火支援。几炮打过去,敌方阵地和村子里立刻浓烟滚滚,但隐约听到村子里妇女小孩的哭喊。如果再打下去,虽然能把土匪消灭掉,但村里的老百姓也将遭受更大的损失。在炮击的间隙,杨子荣一个箭步从沟里钻出来,就挥舞着白毛巾,直奔村里,去劝降土匪。

在杨子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宣传鼓动下,许多土匪开始动摇。就这样,一场血战被杨子荣的勇敢举动化解了。

杨子荣剧照

杨子荣一人劝降400名土匪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部队,部队首长决定让杨子荣到团里做侦察工作,并担任团侦察排排长,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经过近一年的剿匪战斗,大股土匪已基本被消灭,但二三十人一伙的小股土匪仍有不少,而且更加隐蔽,更加狡猾,外号叫“座山雕”的土匪就是其中之一。

“座山雕”本名张乐山,15岁进山当土匪,18岁便当上了匪首,有50多年的土匪生涯。此人老谋深算,诡计多端,在匪徒中颇有声望,内部人称“三爷”。当年,张作霖和日军都曾想消灭他,但都没成。日本投降后,他接受*的委任,当上了“*东北先遣军第二纵队第二支队司令”。我剿匪部队进驻牡丹江地区后,曾对这股土匪进行多次围剿,消灭了他的大部分人马,只剩下身边二三十个亲信死党,隐蔽在深山老林里,一心等着*大军到来。并时常出没山林,抢掠百姓,杀我*,继续作恶。

按照以往的经验,对这种小股土匪,用大部队围剿是行不通的。团里决定,由杨子荣带领5名侦察员,组成一支剿匪小分队,扮成土匪模样,进山搜寻“座山雕”的匪窝,并待机剿灭。

1947年1月26日,杨子荣一行6人接到命令后,向海林北部的密林深处开拔。

他们在深山老林里一连转了好几天,才在一个叫蛤蟆塘的地方,找到一座工棚。工棚里住着十几个人,样子像是伐木工人。杨子荣先是用土匪手势和黑话试探,意思是自己遇了难,走投无路,想请人帮忙牵线,投奔个山头。开始没人搭理,后来,一个自称姓孟的工头搭了腔,答应领他们去见两个人。

一位自称姓刘,是“座山雕”的副官,另一位被称为连长,两人表示同意引荐杨子荣等人上山,并说要下山办些酒肉,准备在山上过元宵节,等禀报“三爷”后,再来接他们上山入伙。

两天后,两人如约来到杨子荣他们住的工棚。杨子荣让战士把两个土匪给绑了,并假意解释说:现在不知道是否是自己人,只好先委屈一下,到了山上再说。两个土匪觉得到了山上自会见分晓,也没太在意,就领着杨子荣他们直奔“威虎山”。

“座山雕”确实真够狡猾的,一路上设了三道哨卡,当初要是派大部队清剿,不论惊动了哪一道哨卡,土匪都能逃得无影无踪。杨子荣他们每过一道哨卡,都由两个土匪上前搭话,然后,把岗哨也一块绑了,一同押上山。过了第三道哨卡不远,就到了“座山雕”的老巢——一座被当地人称做“马架房子”的木棚。

杨子荣命令三个战士在外面看好土匪,他带领另外两个战士冲进棚子,各自占据有利位置,枪口对准土匪。棚子里一共7个土匪,其中一个白头发、黑脸膛、长着一副鹰钩鼻子、留着一把山羊胡子的瘦小老头就是臭名远扬的“座山雕”。杨子荣命令战士把“座山雕”和其他几个土匪一起绑了。

这次剿匪可谓大获全胜,没费一枪一弹,端了土匪的老窝,活捉了阴险狡猾的“座山雕”和土匪13人。

消灭了“座山雕”,剿匪工作并没有结束。2月20日,杨子荣又领了新的任务,这次是负责清剿在海林北部梨树沟一带活动的漏网残匪。

经过几天的侦察,杨子荣和几个侦察员在一个叫闹枝沟的地方,发现了土匪窝藏的地点。在确定土匪没有发现以后,杨子荣和几个侦察员一齐向房内猛扑过去,慌乱中有土匪开始操枪,杨子荣立即扣动匣枪扳机,可能是天气太冷,枪针受冻,枪没有打响。这时,从屋里射出一颗子弹,正好打中杨子荣的胸膛,杨子荣晃了几晃,便倒了下去。

杨子荣牺牲时年仅30岁,参军只有一年多时间。从1946年2月进驻海林剿匪,他参加大小战斗上百次,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我们再来说说英雄的身后事。

杨子荣参军后,就随部队去东北参加了紧张的剿匪战斗,一直没时间给家里写信。家里只知道杨子荣参加了八路军,也不知道到哪去打仗了,更不知道他在部队成了战斗英雄,并且光荣牺牲了,也不知道他用了杨子荣的名字。相反,杨子荣在东北经常化装侦察,扮成土匪的模样,倒给家里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原来,村里一个从东北回来的人,说在牡丹江看到过杨子荣,说他一身土匪打扮,八成是当了土匪了。村里为此取消了杨子荣家的军属待遇,也不再给他家代耕了。杨子荣的母亲宋学芝听说后,怎么也不相信这是真的,就找村里*评理。村*说,人家都看见了还能有假?宋学芝不服,就背上干粮,到区上、到县上、到地区找,终于在1957年1月等来了一张“失踪军人通知书”。通知书上写着:“经审查确认杨宗贵同志为失踪军人,家属仍享受革命军人家属的优待”。1958年11月,*又根据有关规定,给杨子荣家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1966年,宋学芝去世。老人到死也不知道,她天天看的样板戏《智取威虎山》里的英雄杨子荣就是她的亲生儿子。

在海林,海林人民也在为寻找英雄的家乡而奔走。1966年,海林县委组织成立杨子荣情况专门调查小组,赴胶东调查寻找杨子荣的家乡。调查组经过半年多艰苦细致的调查走访。最后确认,牟平县峡河村的失踪军人杨宗贵,就是杨子荣。1974年,当一张杨子荣在东北剿匪被评为战斗模范的照片,送到杨子荣的哥哥杨宗福手里时,老人不禁泪流满面,百感交集,失踪多年的弟弟总算有了着落。

杨子荣家乡的*群众,也为出了这样一个英雄人物而感到无比自豪和荣耀。他们在城南原烈士参军集合的雷神庙西侧,建起了“杨子荣烈士纪念馆”,让烈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成为激励全县人民永远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