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对汉献帝不薄 并非挟天子以令诸侯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国家军阀割据,四分五裂,皇帝失去了实际权力。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吕布诛杀董卓后,都城长安失去了兵马保护,李傕郭汜火并,趁机攻占长安,捣毁宫殿,四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座大汉400年的都城就这么被毁于一旦。汉献帝逃往东都洛阳,但此时的洛阳,历经多次战火,早已是残破不堪,毫无人烟了。皇帝和百官到此,食不果腹,只能采野果,吃野菜度日,百官随从饿死无数,堂堂大汉皇帝竟到了这歩田地,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此时的曹操占据兖州,黄河以南大片土地,他兴修水利,囤积军粮,他出身富豪之家,门第很高,当时曹操已经起兵多年,南征北战,麾下谋士猛将如云。这时曹操的谋士就谏言说,天子东迁,洛阳荒芜,奉天子以令不臣.,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这里说的是霸王之业,并没有说帝王之业。霸王之业,意思就是我们的目的就是做个CEO,董事长还是你刘协的。
随后,曹操率兵马,赶往洛阳,迎接汉献帝到许昌,这对于汉献帝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汉献帝对曹操也是感恩戴德。此时,曹操提出的口号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并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说代天子去打天下,天下还是汉帝的,我曹操只是周公,不是王莽。挟天子以令诸侯,本身就是一个贬义词,那么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呢。
这句话是诸葛亮对刘备说的,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在分析天下大势时,知道刘备忌恨曹操,就说“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以争锋也。”从此曹操挟天子的恶名就传遍天下了。这完全是诸葛亮为迎合刘备,对曹操的污蔑之词。
因为汉帝就是一个没有一点兵马的皇帝,没有任何实权,挟持他也根本做不到令诸侯,试问天下诸侯会听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的话吗,根本不会。所以挟天子令诸侯是不切实际的,应该叫做奉天子以令不臣,奉就是敬奉,而且曹操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他不仅把天子救到了许昌,还把自己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天子。令不臣,意思就是制止天下诸侯的不臣之心,比如江南袁术称帝后,曹操立即发兵讨伐,大破袁术。随着曹操实力的增长,天下诸侯开始惧怕曹操,不敢贸然称帝,客观上维护了刘氏*的延续。
不仅如此,要知道,当时的天子,其实是一个烫手山芋,比如项羽的领导楚王,朱元璋领导韩林儿,都被他们杀了。谁也不愿意有一个顶头上司来对自己指手画脚。古往今来,众多豪杰成就帝业的诀窍都是,缓称王,因为你一旦称王,立刻就会变成众矢之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兴平二年当时天下诸侯实力比曹操强大的大有人在,如果有人打出清君侧的名义起兵攻曹,曹操必败。
所以说曹操,迎天子到许昌,可以说是冒了很大风险的。只是后来他成功了,而且也不乏有演义的成分在,我们才会说,曹操,你是汉贼,你挟持天子。那假如他当时被灭了呢,我们也许又会说,曹操你为救皇帝而败,真乃我大汉忠臣良将。所以说曹操挟天子,应该是有失公允的,殊不知,以当时历史环境,如果曹操不救汉帝,恐怕汉帝早就饿死在洛阳的断壁残垣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