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在历史进程中的正负两面

陈寿的《三国志》让诸葛亮名垂青史;杜甫一声“诸葛大名垂宇宙”让诸葛亮名扬四海;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更赋予诸葛亮能掐会算、呼风唤雨之异能,让诸葛亮超凡入圣,出神入化。经过千百年的口手相传渲染附会,今天的诸葛亮成了智慧之化身,成了世人意念中完美到极致的完人。

(图)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

而在千百年之后的今天,笔者却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斗胆论一论诸葛先生的是非长短,摆一摆这个完人在历史进程中的正负两面。

我们先从假设开始。

假设诸葛亮不出山

诸葛来到刘备身边后,备与亮“情好日密”。关张二位看在眼里,酸在心里,拽着大哥的袖子又吵又闹。刘备抱着两小弟的肩膀安慰道:“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没有诸葛先生的这方水塘,刘备这条咸鱼还能翻身么?——“混帐逻辑!”读至此您也许会拍案而起,怒发上冲冠。别别别,您先别忙着生气,接下来咱们就来看看能讲得通的逻辑。

诸葛出山是在建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207年。当时,刘备蜗居新野一弹丸小城,内无运筹帷幄之谋士可用,外无山川江河之险固可凭,将不过三,兵不过万。可曹操呢?“今操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倘若曹操从北方战事中腾出手来,派一只三五万人马的小部队杀将过来——假设诸葛先生不身边扬扬羽扇,刘先生,你可知道这次该逃往哪个方向?

假设诸葛亮辅佐曹操呢?

诸葛先生一定会向曹操进言:刘备扛一杆皇家大旗满天下蹿,很能忽悠,还喜欢哭鼻子抹眼泪收买人心。咱们得先把他给灭了——叭!刘备没了!

而后,曹操剑指江东:孙权小儿,曹叔叔我找你打猎来了……

假设诸葛亮真的辅佐了曹操,那么这场持续百年的战乱至少能缩短30年!

可他偏偏辅佐了一个如丧家犬般的刘备,促天下成鼎立之势,使三国这口大鼎晃悠了80年——烽火连天的80年!

好了,不能再这样假设下去了,假设得诸葛亮跟一个千古罪人似的。

那我们就来做一个能为诸葛亮加分的假设。

假设小阿斗不是一滩糊不上墙的烂泥呢?

假设小阿斗能具备像曹操一样的雄才大略,那说不定最终结局真的就是“三国归蜀”了!

造化弄人?天意如此?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沾襟!

下面我们改用实事说话。

诸葛亮究竟为什么不辅佐曹操?

易氏中天先生关于诸葛亮的“求职说”,可谓把诸葛先生的心思剖解得淋漓尽致,颇让人信服。那我们能不能再往深处挖一挖呢?

我们来看看诸葛亮自己怎么说。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我这人没啥野心,能有口饭吃就成。(这当然是谦词)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士为知己者死。我出山只是为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罢了。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我拼死拼活地干活,就是怕有失先帝的识人、托人之明啊!

从这几句话中可以看出诸葛亮的胸怀——他心里装着两个人:一个是他自己,另一个是先帝。装先帝装的是先帝对自己的大恩大德,这份恩德不回报出来心里就难受,就不爽。说到底还是为自己——这让我想到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词——“小我”!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诸葛亮的人生规划里,他的终极目标是让自己成为一个高人,成为一个完人,而绝非一代圣人,一代伟人。也就是说,无论穷达,诸葛亮终没能跳出“独善其身”的藩篱,让自己进入“兼济天下”的上层境界。

我们再来看看对面阵营里的曹操的胸怀——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心里装的是整个天下!

“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曹操想要的是和平,是生灵免遭涂炭,是天下的大一统!

两位胸怀大小高下,一目了然。

我们再来看看诸葛亮的超级粉丝、写过“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的诗圣杜甫的胸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要的是一个大同天下,是一个乾坤朗朗、岁月静好的清平世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圣的心,装的是全天下的苍生黎民,唯独没装他自己!

倘若把这一偶像一粉丝放在一块儿,拿胸怀的标尺一靠,那偶像与粉丝的角色就该对调一了。

忍不住再假设一下。假设诸葛亮是读着诗圣的诗长大的——那么,他势必会冲出茅庐,直奔曹营,辅佐曹操,风卷残云般尽歼各路军阀,早日一统*,还天下以太平,还人民以安宁,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然后,功成身退,再回南阳接着躬耕。

可惜,杜甫先生晚生了六百年,诸葛亮他没这个福分!

由此看来,诸葛亮之所以未能选择辅佐曹操,其最根本的原因当是——“胸怀不够大”。

(图)出师表范文

以上摆出的是诸葛亮在历史进程中的负面,接下来我们再摆摆他的正面,看看诸葛亮给后世留下了什么遗产。

忠君爱国思想。无论刘备皇家身份是真是假,无论其“欲信大义于天下”这句话有多少水分,但刘备自始至终都是高呼着“兴复汉室”这一革命口号一路前行。诸葛亮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地辅佐先主后主,自然是忠君爱国的表现,诸葛亮也因此成了忠臣标签,为其后历代的统治者所推崇。所以,客观上,诸葛形象在弘扬忠君爱国思想这方面,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宁静致远,淡泊明志。”要说诸葛亮留给后世最宝贵的遗产,莫过于这两句话十六个字了。一个“静”字,让多少莘莘学子得窥治学门径学有所成!一个“俭”字成就多少家族兴旺发达累世不衰!有多少个家长拿这十六个字来教育自己的子孙!有几个学子没把这十六个字写了一遍又一遍?中堂之上,这十六个字让多少人肃然起敬心生感念!书房之内,这十六个字见证了多少学子深夜伏案苦读的身影……

一千多年过去了,这十六个字依然熠熠生辉。再过一千年,这十六个照样会光芒四射!这——便是诸葛亮留给后世的、永恒的财富!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论《后出师表》是不是真的出自诸葛亮之手,这八个字却绝对是诸葛亮一生最真实的写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个字代代相传,成就了一代代杰出的人民公仆。他们蜡炬成灰,春蚕丝尽,为民请命,奋斗终生。在这些杰出的人民公仆当中,万历首辅居正无疑是最典型的代表。他顶着来自朝廷各方面的压力,孤身奋战,锐意改革,使奄奄一息的大明王朝曾一度呈现复兴气象。而我们最敬爱的、*第一任总理*周总理,一心为党为国为民兢兢业业日理万机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的一生,更是对这八个字做出了最最精准的诠释!

——周总理,您在哪里?您的人民想念您!

有关对诸葛亮的正面宣扬铺天盖地,上面所列三条自是挂三漏万,不尽之处请读者朋友自行阐发。

以辩证的眼光看,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有其正负两面,诸葛亮自是不能例外。

如果说诸葛亮辅佐刘备让那场战乱延长了三十年是其负面的话,那么,他留给后世的忠君爱国思想、治学修身理念、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在推动历史进程中所起到的正面作用却不是能用年岁度量得了的。好了,笔者把诸葛亮的正负两面都摆这儿了,孰大孰小,由读者诸君按自己的标准做出公正的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