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蜀汉大将王平 征战三十年经历上百场战役
在四川盆地东部的华蓥山脉西麓,有一个古称宕渠今名渠县的地方,渠江汇集巴河、州河等无数支流穿越县境而过,因名渠县。在县城西北方向上有一个古乡镇,名叫和乐,其名包含有既和且乐的寓意,意味深长。乡境内山峦起伏、江水环绕、景致独特。在其西南面,有一个地势雄奇的小山沟名叫将军沟。沟四周山脉绵亘、林木葱郁、云烟缭绕,总是披着一层神秘的色彩。这条沟原名王家沟,改称将军沟已经上千年历史了,其千百年来不变的沟名就是为了记住--曾经从沟内走出了一位惊天动地的蜀汉大将军王平。
走进这条神秘的将军沟,一眼望去,沟后不远处的王关山如一条玉带般连绵起伏,并排整齐的松柏好似武将战袍上的飘带,从山顶向两侧延伸。沟正中有一个奇特的小山包名叫将军帽山,其形状极似古代武将作战时头戴的缨帽,十分传神逼真。此山原名叫王家山,据多方考证,王平就是在此山前农家小院出生长大,然后出征驰骋疆场一举成名的。王平成为大将军后,老家的人们习惯叫此山丘为将军帽山而不叫王家山了。
王平是三国历史上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在蜀汉兴起过程中浴血疆场,立下汗马功劳。后又受命于危难之中,据守蜀汉最重要的北方要镇汉中,被封镇北大将军,是三国时代特别是蜀汉后期历史上举足轻重的著名军事将领。为事实上诸葛亮去世后的蜀汉北拒曹魏的第一军事接班人,蜀汉政权后期的北方柱石。
由于三国蜀汉是一个较短命的王朝,在史书《三国志》和小说《三国演义》的描写里,出现在衰落后期的王平等人物远没有先期出现的刘关张和诸葛亮等人物那样浓墨重彩、让人记忆,以致同样的政治军事人物,给后世人的映像和联想都各不相同。在其出生地的许多传奇故事也不被很多外人所知晓。
多年来,关于王平的准确出生地,史学界一直在研究和寻找。王平的出生地在今四川渠县境内没错,史书《三国志》也曾确切记载王平为古巴西郡宕渠人。而具体在现在渠县哪个地方,却没有很多人了解和在意。民国版《渠县志》载:“蜀汉王平故里--县北五里许,王关山下”,也不具体准确。近年来,通过相关部门、各方有识之士的多方寻找、考证和核实,四川渠县和乐乡将军沟将军帽山脚为王平准确出生地是没有多大悬念的。
王平,出生于东汉献帝初平年间,约公元190年前后。公元248年在蜀汉北方汉中去世,享年约五十八岁。后主赐其归葬于南充。如今,王平墓位于南充市高坪区永安乡临江村凤凰山下北塔公园。信奉“青山处处埋忠骨”的王平,其墓地没有在其出生地故乡渠县。
走近王平故里将军帽山脚,寻找王平旧居的足迹。由于近两千年的人世沧桑、斗转星移,古宕渠及王关山一带在历史上又多次遭受大的瘟疫和兵匪剿灭,将军沟数次变得荒无人烟,后又逐渐移居他姓人氏。将军帽山下王平将军的老房和祠堂已毁,只剩下一些残存的老房基石。将军帽山背后及一周是更高大巍峨的大通济山、王关山、范家山等大小不等的山脉。山山相连、气势非凡,恰似虎踞龙盘。一袭山地下面是小丘带坝,再前面是玉带般婉转流淌的渠江支流流江河。山的巍峨雄奇,水的神秘幽深,加上数千年来经久不衰的传奇故事,这里被当地人称为藏龙卧虎的好地方,甚至被许多风水先生津津乐道。有民间传说,如果谁能找准其中这块真地,其后世就要大发大旺、出大人物。依王平的功绩和地位,本该树碑立阙。但王平过世时,处于三国后期,不再允许修阙立碑了。后来,当地人曾在将军帽山下修有王平祠,现也被毁。由于地势好,隋唐以后在将军沟东西两边还对应建有的佛教庙宇白马寺、凤凰寺等寺庙,“破旧立新”的年代风烛残年的寺庙也被毁坏;沟两侧还有古石岩洞东阳洞和西阳洞,均为天然石洞,有多少年历史无法知晓。据传,王平的童年时代是在这一带度过的,东阳洞、西阳洞是王平多次游玩探险的地方。洞内还有许多人类留下的足迹,有古代雕塑、石刻和石器,有古文字记载等,都神秘莫测。关于这块风水宝地,当地民间有“帝王之气”一说,其中有一句妇孺皆知的顺口溜是,“东阳对西阳,白马对凤凰,谁能识得透,子孙出帝王”。
王平艰辛的成长之路
王平是一位“出生奇特、少年坎坷”的传奇人物。《三国志·王平列传》这样记载: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也。本养外家何氏,后复姓王。随杜濩、朴胡诣洛阳,假校尉,从曹公征汉中,因降先主,拜牙门将、裨将军。王平出生于东汉已经衰亡走下坡路的时代,出生时其家境贫寒。少年王平生活充满艰辛,从小就为衣食所困,只能自力更生,没能上过一天学。但他虽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却胸怀有大志。
据考证,王平的父母两支人都是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人,居住在古巴西郡宕渠县一带賨人的后代,其父姓王家和母姓何家相邻不远。賨人是古代“南蛮”古巴人的一支,又称“板楯蛮”,世代以狩猎和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据传说,王平一出世便身带灵异色彩。王平出生于东汉献帝初平初年阴历五月上旬的一天正午。其母王何氏又名何二姑子临产那天,晴朗的天空顷刻间雷电交加、暴雨如柱。到了正午时刻,突然震耳欲聋的一声滚地雷声在王家屋前惊响,大门前侧并排的两棵高大的白果树被雷电击中,两树腰上均被雷电烫伤还留下碗口大的两块印记。这两棵白果树当时已有数百年历史了,树高数丈,树冠高大威耸如华盖,相邻都觉十分奇异。伴随这声惊雷其母一下临盆分娩,婴儿王平呱呱落地。惊雷中王家喜得贵子,王家和邻里都惊奇,也不知是祸是福。为了祈求保一家平安,父母为其取名王平。
可是,王平出生后不久,平父王庐便得下了重病。王家尽力采草药、请草药郎中医治,甚至还卖掉了王家祖上传下来耐以生存的几亩林地、几挑薄田和一些简单的家业,也请了巫师道士等画符作法,均不见明显效果。王家家道愈显艰难,终于在王平五岁时,其父亲去世了。王平随母亲在王家山老屋居住了一段时间,但缺少生活依靠又缺当家人的孤儿寡母饱受白眼和欺凌。同时,古王家山一带林木参天,兽蛇出没,常有威胁,生活异常艰难。王平六岁那年,其外祖父何蜀太*将其母子接回娘家。为了使王平再免遭外姓欺负,改随母姓叫何平。
王平的外祖父何蜀太本是当地有名的猎户,擅长弓射,还会石匠手艺。虽识不了几个字,在賨人部族也不是大姓家族,但为人和善,一生奉行要交给后人一门技艺谋生的理念,在宕渠邑侯賨王部族中还能勉强维持生计,对王平有一定影响。何蜀太先后共育有三子两女,王平生母何二姑子在女儿中排行第二。长子何工、三子何丛均随父从事猎耕主业,兼有石匠手艺谋生,一生较平淡,只能是勉强维持生计而已,唯有次子何展对外甥王平影响较大。何展从小拜当地有名的铁匠柳鲁龙为师学习了铁匠手艺,一年四季走乡串户为賨民部族人锻打和修理猎耕和石工用具等。铁匠柳鲁龙和賨族知名的驮马道人吴魁是结拜兄弟。由于古蜀道崎岖难行,道人吴魁长期爱牵一匹骡马驮包袱传道而成其名。其从小走南闯北练就了一身硬武功,很有本事,据说还操练过汉灵帝御前卫士,因忠于汉室却被宦官排挤得不到重用,*回乡传道,远近都较闻名。通过师傅柳铁匠引荐,吴魁也传授了些武功给何展用于防身。
东汉末年是一个乱世,皇朝倾颓,枭雄当道,军事割据成风。虽然地处巴蜀的古益州交通闭塞,但常是疫病肆虐、匪盗出没、民难安宁。中国古代南方古賨人以山林为主要居所,主要靠狩猎为生,骁勇善战是古賨民族的天生秉性。古賨人曾助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冲锋陷阵走在最前头,破敌立功,史载“歌舞以凌殷人”,名震一时。在乱世中练就一身武艺是賨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崇武尚义更成为了賨人一种风俗。
王平从小就对姜太公辅佐周王朝、楚汉项羽刘邦相争等英雄故事入迷,很敬佩英雄。虽出生坎坷,但从小立志,一定要干一番大事业,为家族争气。是被众人惊叹的“吃苦耐劳、藏志于心”的少年奇人。他随母回外祖父家改名何平后,母亲没有改嫁,含辛茹苦,一心抚养何平成人。在一个社会动荡的时代里,人人都难自保,其母子在何家也没有多大的地位,仅靠外祖父给的点庄稼地自己种,生活依然艰难。稍大,何平便跟随二舅何展学习铁匠手艺。何家人几乎都没文化,何展也只是向道士学了几个字,他除了把自己仅认识的十余个字教给王平外,还主要传授武艺给王平。王平因自幼丧父,受尽甘苦,具有忍耐力。学手艺专检重活干,不叫苦累。且王平天生就有一身蛮力,舞锤弄棒的铁匠活一点就会。特别是驮马道人吴魁通过柳鲁龙发现王平的天赋后,主动提出收其为关门弟子,专门传授其武功。并带着小王平出远门,增长本事。王平曾和师傅一道曾多次往来于巴西诸郡与汉中之间,对古益州今四川东北部和陕西南方一带的地形和风土人情较为熟悉。
王平十八岁成人时,便“武功过人、力能举鼎”。不要说常人,单人对付十余山匪等也不在话下,家族内外均被称道。在其外祖父的主导下,王平回老家王家山邀请王家宗姓族人聚会,在王家宗姓祠堂举行仪式,宣布王平改回王家本姓。名由何平改王平,取字子均,开始成家立业。
王平练武时对十八般武艺都有涉猎,但主攻刀术。为了让其既练武功又修武德,驮马道人让其“动舞刀枪、静则面壁”,即炼刀枪剑戟后就练静功,危襟正坐,修炼心志,学会忍耐,以减少练武人处事的鲁莽与浮躁,这些都影响着王平的一生。王平武功刀法主要练就的是八卦刀法,贯用一口大刀,重约一百五十斤,按现在的计算也有九十多斤。而王舞刀时“用刀织网、呼呼生风,人在其中、滴水不进”,让人惊奇。被賨王首领宕渠邑侯杜濩看重,选在身边做护卫,不离左右。当时宕渠賨人首领杜濩与巴七姓夷王朴胡等少数民族均是依附汉中张鲁的。这才有了王平 “初出茅庐,曹操看重”的人生起步。
公元215年,即建安二十年年初,张鲁在阳平关被曹军攻破,退往賨民首领杜濩处。公元216年,曹操打着汉室丞相的旗号占据汉中,张鲁率众降。曹操回洛阳继续招兵买马,随后王平随杜濩、朴胡等到洛阳,均被封赏,杜濩被封为巴西侯、朴胡被封为巴东侯。随行王平也被曹操看中,委任为代理校尉,随军作战。
但是,影响王平人生最关键的一步却是“身归蜀汉,刘备提拔”。公元218年夏秋,已取得益州的刘备听从黄权之计,兴兵进取巴西和汉中,击败杜濩和朴胡等族兵后,占据巴西全境,继续进军汉中。王平这时也随从曹操征战汉中。因对汉中地理熟悉,王平自荐后随行,被曹操重用,任命为魏将先锋徐晃的副将。汉江之战前锋主将徐晃扎营布寨不听熟悉地理的王平劝言,渡过汉江扎营,失去退路后兵败,返营而又欲责杀王平,王平愤然星夜放火烧营,渡过汉江投奔蜀汉赵云营寨,赵云胜而得将,甚是兴奋,将“本地通”王平引荐给刘备。《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写到,当王平归降蜀汉后,王平不仅武功非凡,显示出巨大的韬略,还能“尽言汉中地理”。刘备大喜曰:“孤得王子均,取汉中无疑矣”。遂命王平为牙门将,领向导使,随军征战。
王平卓越的军事才能
王平一生最重要的转折点是“随军北伐,街亭显名”。即在“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千古传奇中,与马谡形成对比,当了正面典型,然后从默默无闻的后台走上了更大的军事前台。王平归随蜀汉以后,最初地位还不高,为牙门将,但出生低微的他总算是“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刚随刘备之初,在争夺汉中及上庸诸郡的战役里,王平对地理的熟悉、对事理的判断等军事才能不断得到显现,他不仅自己勇武,还善待士卒,善于带兵打仗,深得蜀方将士喜爱。
公元219年,稳占汉中的刘备在部属的拥戴下,顺利当上了汉中王。公元221年,即曹丕废汉献帝立魏称帝第二年,汉中王刘备在接连失去关羽、张飞等臂膀而悲愤交加的情况下,在成都恢复汉室正统称帝。大赦天下的同时,还大小官员,一一升赏。王平也被提升,正式称为偏将军了。随后,刘备继续开始他为兄弟报仇和统一天下兴复汉室的事业。公元223年,刘备在为关羽张飞报仇而发动的对吴战争中失败,退兵回到蜀国。同年4月在白帝城(今重庆奉节)病逝,才有了刘备白帝城托孤和以后诸葛亮带兵北伐马谡失街亭的故事。
《三国志·王平列传》:“建兴六年,属参军马谡先锋。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於街亭。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於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丞相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
建兴六年,即228年,诸葛亮为辅遗孤蜀汉后主阿斗,完成先帝刘备统一中原的夙愿。第一次亲自带兵北伐,兵出祁山,今甘肃省西和县西北。派参军马谡为先锋把守战略要地街亭,今甘肃秦安县东北,而命对汉中一带地理较熟悉的王平做北伐先锋副将,随同去把守街亭。马谡和王平带领人马到了街亭,张郃也正带魏军从东边开来。马谡察看地形后,自恃才高,纸上说兵,决定背水一战、舍水上山,硬套背水一战、让士兵在无退路的条件下死战的计策,但是他忽略了其它相关的天时地利人和等问题。王平认为这是冒险之举不可行,与魏军作战,是北伐统一中原,不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时机,一再劝阻,马谡不听。王平只好请求马谡拨给他一千人马,让他在山下临近渭水旁边的地方驻扎为策应。魏将张郃引军到来,见马谡在山上扎营,便率兵将马谡部包围起来,切断山上的水源。马谡所带蜀军断水几日,人心惶乱,张郃纵兵进击,大破蜀军,马谡部下士卒纷纷离散。只有王平所率一千人马,稳守营盘。王平见马谡兵败,命令士兵们拼命击鼓,坚守不动。张郃怀疑有伏兵,也不敢逼近。王平乘机整理部队,收容各营散兵,从容撤回。街亭之战魏将张郃也算对蜀军报了在宕渠八濛山败于张飞之手的一箭之仇。
第一次北伐失败后,诸葛亮挥泪斩了蜀中名将参军马谡,成为了千古传奇。同时还斩了与马谡一起推行错误军事布署的张休、李盛,并剥夺黄袭兵权。对有独到见解的王平却特加褒奖,提升他为参军,统五部“无当”监,兼营日常军事事务,进位为讨寇将军,封亭侯,得到了重用。“无当”,是当时蜀军建立的一支劲旅,主要由少数民族勇士组成,很有战斗力。取名“无当”,意思是该军精锐勇敢,故无人能当。而王平能当此任,这在当时,属于越级升迁和重用。正如后人评论的那样:“王平身为汉军之别将,战前力主良谋,后又面对危局,力避损失,化险为夷,升赏亦当。”
随后王平不断战功卓著,又“位显汉中,平安三侯”,在蜀汉一举成名。《三国志》又说:“九年,亮围祁山,平别守南围。魏大将军司马宣王攻亮,张郃攻平,平坚守不动,郃不能克。十二年,亮卒於武功,军退还,魏延作乱,一战而败,平之功也。迁后典军、安汉将军,副车骑将军吴壹住汉中,又领汉中太守。十五年,进封安汉侯,代壹督汉中。延熙元年,大将军蒋琬住沔阳,平更为前护军,署琬府事。六年,琬还住涪,拜平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汉中”。
第二三次北伐,王平随诸葛亮征战,常为诸葛亮提供地理情况和军事建议,多被采纳,深得喜爱。公元231年,诸葛亮带兵第四次北伐。包围祁山,命王平驻守南围。魏国大将军司马懿与诸葛亮旗鼓相当,拼命相向、各为其主,想迅速击败蜀军,而命魏大将张郃以数万之众进攻王平。王平人少,却“以静制动”、“以逸待劳”,坚守不动,搞消耗战。张郃久驻不能取胜,当魏军人疲马乏、粮草殆尽后,全部无功而返。王平士卒丝毫无损,立下功劳。
公元234年,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带蜀汉军第五次北伐。当年8月,诸葛亮病死在武功五丈原军中。诸葛亮死后,在蜀汉阵营中,能臣武将越来越少。而据史学家分析,黄忠、魏延、王平是当时蜀国三元唯一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诸葛亮之死,给蜀军带来了重大的损失,加之军粮将尽,这使蜀军不得不退兵汉中。蜀将魏延素与杨仪不睦,诸葛亮一死,魏延便借故为乱。当时的情况是,诸葛亮刚死,蜀军人心不稳,魏延不听调度,率部先行南归,烧绝阁道,占据南谷口,派兵迎击杨仪等人。杨仪则命王平居前,抵御魏延。王平一上战阵,便大声叱责魏延的军士,辞色凛然:“诸葛公刚死,尸骨未寒,你们竟敢如此无礼!”。魏延的手下本来就觉得魏延理亏,经此一喝,心里愈发明白。于是纷纷离散,各奔东西,再没有人留下来给魏延卖命了。魏延无奈,只好带着儿子和几个亲信逃奔汉中。后来,魏延被马岱所杀。王平在关键时刻,施展攻心计,一战就击败魏延而定大局。这在那非常时期,是极大的功绩。
不久,王平升任后典军、安汉将军,辅助车骑将军吴壹驻扎汉中,兼任汉中太守。公元237年,建兴十五年,王平被封安汉侯,代替吴懿督汉中。史称王平“平安三侯”的威名就此形成了。公元238年,延熙元年,大将军蒋琬驻沔阳,王平任前护军,代替管理大将军(大司马)府中事务。延熙六年,公元243年,蒋琬病重,回军驻扎在涪县。任命王平为前将军、镇北大将军,统领汉中。公元244年,延熙七年春,魏帝命曹爽进攻蜀国。由于形势变化,王平没有采纳坚守不出的建议,而是主动出击占据兴势山,最终击退魏军。这年3月,曹爽到长安,发兵十余万人,与夏侯玄一起从骆口(今陕西周至县西南)进入汉中。汉中守军不满三万。诸将听说魏军袭来,都大惊失色。《三国志》言,有人提议:“今力不足以拒敌,听当固守汉、乐二城,遇贼令入,比尔间,涪军足得救关。”王平说:“这不然。汉中去涪垂千里。贼若得关,便为祸也。今宜先遣刘护军、杜参军据兴势,平为后拒。若贼分向黄金,平率千人下自临之,比尔间,涪军行至,此计之上也”。
将领们对王平的意见持怀疑态度。只有护军刘敏跟王平的看法一致。于是,刘敏就率领自己的部下赶去占据兴势,在那里张起许多旗帜,横亘百里远近。曹爽兵到兴势,被刘敏部阻住,无法前进。这时,关中及氏羌骚扰,曹军军需给养不能供应,牛马驴骡多死,百姓号泣于道路。而涪县蜀军和费祎的援兵也及时赶来,曹爽只好引军退还。
在此过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汉中在王平治理下已经从军事无人区达到蜀汉时代的鼎盛时期,史书称“男女布野,农谷栖亩”。王平文治武攻的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当时,到蜀汉后期的军事局面是,邓芝在东部,马忠在南部,王平在北面。对整个蜀汉而言,王平独挡重要的北方,汉中地位对蜀汉生死攸关,可见王平当时军事地位的重要。公元246年 ,魏将徐质率部犯蜀,王平亲自率队出战与徐质交战,由于年事已高,不慎受伤。公元248年 王平因伤病医治无效离世,据传其去世时58岁,走完了他不平凡的一生,其儿子王训被诏封继嗣。
王平是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
“家贫出孝子、国难思良将”,王平是一位爱乡爱国,能利用机遇、奋发图强的人;他有忠有孝,立志报效家国,是一位“忠孝两全”的“忠臣”和“孝子”。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王平出生贫穷,又多灾多难。但练就了心志坚韧、学会了忍受忍耐。他为谋生计学铁匠、练武功,从小吃苦,没有正式上过一天学。千锤百炼,历经苦难却成就了王平的事业。王平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在童年艰难的生活中,王平深受母亲的教育影响,懂得“忠孝”二字的意义所在。在家族里,“孝”字当头,不计恩怨,侍奉外祖父、母亲大人等亲人到老。作为少数民族賨人的后代,在賨人部族里,他善恶分明,不怕牺牲。初出茅庐就被宕渠邑侯看中,敢于担当,被选为护卫。他是賨人中的佼佼者,是自己民族和生养他的宕渠土地本身的骄傲。
王平钟爱生养他的这片土地,一生对蜀汉忠贞不二。他随张鲁杜濩到洛阳更大的环境里后,被曹操看重,成为一名代理校尉开始,一直都是心归汉室正统的。当时,汉献帝在位,曹操打着汉相旗号,王平最初降曹并不是背叛汉室正统。公元218年,追随曹操参加汉中之战中归降刘备。既算回归故乡益州,也算回归汉室宗亲,为兴复真正的汉室尽力效忠的。在以后的三十多年间,王平经历大小战役上百场,面对刀与枪、生与死的考验,其对汉室的忠心得到淋漓尽致地表现,其爱乡爱国、忠孝两全的个性特征得到充分体现。
《三国志》言,王平“忠勇而严整,咸以所长,显名发迹,遇其时也”。改朝换代的战乱往往是一代或数代人的劫难,广厦倾颓、生灵涂炭,视人命常为草芥,常让后世慨叹。而伴随战乱而来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大劫难到来也不会以老百姓的意志为转移,但这些无法逃避的生死场却也往往成为考验和洗礼英雄人物的涅槃。“成功总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纵观王平的人生起步,他遇上了那个急需文武将才的时代。他没有条件上学,不能准备文化知识,是一大遗憾。但他准备了志向,准备了报效家国的情怀,准备了武功家底,准备了众人拥戴的社会基础。他有忠有勇,能扬长避短,能把握机遇。
王平是一个文盲,却“文盲武治”,被称“堪萧何之用”。王平一生几乎不识字,少文却不鲁莽,是一位难得的文盲帅才。据史书《三国志·王平传》记载:“生长戎旅,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王平一生戎马,不会写字。但是,经他口授、别人录写的公文书函,却都有见地、有条理。据记载,他无论是行军途中,或是驻守营地,总是让人给他念《史记》、《汉书》中的本纪列传等给自己听。别人给他念完后,他不但能完全记忆下来,并能对每一个人物的得失、优点与缺点作出评价,从中吸取教训。
王平“爱护士卒、体恤百姓”。王平一生领“无当军”多年,他所带领的大多是少数民族勇士,他爱护士卒、不弃伤病、不分贫贱,妥善安置阵亡将士家小,深得部下拥戴。他所带士兵作战勇猛、让敌胆颤。他铭记童年痛苦,体恤下层百姓,不做不切实际的空想,治军治政的措施都切实可行。他曾把荒无人烟的汉治理得井井有条,从军事无人区变成人丁兴旺、物产丰沛的富庶区,达到蜀汉管辖下最鼎盛的时期。
王平对賨人及整个蜀汉军队都产生过影响。虽然在那动荡的时代里,王平能为家乡做的极少,但在王平等人带动和推荐下,蜀汉少数民族青壮年更加尚武爱国、从军成风,还出现了王平、马岱、句扶、廖化、张翼、张嶷蜀汉后期“六小虎”。如与王平同为巴西郡汉昌人的句扶,忠勇宽厚,屡立战功,名声爵位仅略逊于王平,官做到左将军,封宕渠侯。后来,又有张翼、廖化并为大将军。巴西郡强将不断涌现,成为了蜀汉后期武将的摇篮。于是,当时的人们便说:“蜀汉前有王、句,后有张、廖”。王平“遵守法度,说话严正,从不戏谑”。他常常牢记师训,作战间隙,“从早到晚,正襟危坐”,静心修炼和思考,一点也没有普通练武人的鲁莽和浮躁,以致他一生在军事指挥上几乎没有过重大失误,近乎完美。特别是在蜀汉后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坏境中,他遵守法度,处世为人中规中矩,与蜀汉上中下各色人等的关系都处理得较好。同时,随时保持庄重的神情,不多言多语,更不苟言笑,也让部下很敬畏。
王平处事为人因人而异,有独到之处。他虽没有达到“外圆内方”的最高境界,但他和不同的人相处采取了不一样的技巧。遇上性格太过相似的强势领导时,不硬顶撞,选择走人。在曹魏徐晃手下当差,二强相遇,不得见容。在《太平御览》里有记载:徐晃性严,驱使将士不得闲息,颇有“周亚夫之风”。而王平忠勇而严整,所以受到排挤。王平选择的是另择高明,一走了之。
遇上不如自己却一意孤行的领导时,陈述观点,尽好本职。公元228年,王平被诸葛亮安排给马谡做先锋,协助守街亭。马谡缺少好领导的素质,刚愎自负,不听人劝。王平的做法是,该反对的反对,该坚持的坚持,领导不采纳正确意见,那就退而求其次,埋头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尽自己所能将损失降到最低。街亭一战,马谡彻底失败了,王平却受到重奖。 遇上实力相当的强劲对手时,司机出击,毫不含糊。诸葛亮去世后,魏延有没有真的*,真实历史无法考证,还不能只看小说里的描写,但王平清除魏延却是事实。在诸葛亮刚死,军心严重不稳的情况下,魏延各自为阵,擅自行动,分明是在拆蜀汉的台,这是“亲者痛、仇者快”的行为。就军事才干和个人功绩影响来说,魏延当时比王平还厉害。从某种角度看,魏延也是王平前进的最大竞争者,姜维此时的威望对王平还构不成威胁。王平是借助时机用智慧清除了魏延。
王平是一个有多种经历、众说纷纭的人物。如果用辩证法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人无完人,王平也不例外。他虽然在政治和军事上几乎没有犯过错误,但性格上仍有缺陷。历史上,王平有一个不被后人认可的性格特征,叫“自轻”,通俗地说,就是缺乏自信。关于这个性格,陈寿直言不讳地评价:“然性狭侵疑,为人自轻,以此为损焉。”由于王平早年生活受的挫折巨大,又不识字,面对蜀汉的后期局面,他不苟言笑,日益内向,甚至变得十分“自轻”。特别是在刘关张、诸葛亮等相继战死或去世,后主阿斗又是一位难担当完成蜀汉统一天下大业重任的黯弱皇帝,蜀汉越来越不景气的条件下。当大政治局面无法改变,臣子无回天之力时,王平变得越来越谨小慎微,性情愈显“狭隘多疑”,常郁郁寡欢。被称“柔性有余、刚性不足”。对自己没有自信,对未来缺少信心。也许他真的预知蜀汉的灭亡在所难免。
王平死于汉中,被临时安葬汉中。后来坟墓也遭遇了迁移,后主同意将他的墓迁移到了南充高坪区永安乡临江村凤凰山。“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中国人两千多年前就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但其苦难的童年生活、曲折的少年奋斗,再到惊天动地的民族英雄、镇北大将军,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事物总充满着辩证法则,天灾人祸人人都不期望,但无意之间的苦难也许是成功人生的最好的良方和最好的老师;天生的优越条件也许很让人羡慕,但对于成功的人生未必都是好事,富贵发达后陶醉懈怠、不会把持而衰落,“纨绔子弟”不懂得珍惜而不肖败家的事例屡见不鲜。人生不必刻意创造苦难,但当无法回避和绕开时苦难时,一个坚强的人,却要敢于面对和挑战苦难,也许这才会有成功的机会。
“乱世出英雄”,但“英雄”的称号总是属于那些有远大志向的人。王平是从东汉末年的乱世和磨难中走出的情系家国而功勋卓著、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对生养他的这片土地和百姓的深爱是他人生最真挚、最朴素的爱。生于宕渠、死于汉中、葬于南充、魂在蜀汉,是英雄王平一生的写照。
如今王平墓位于南充市高坪区永安乡临江村凤凰山下北塔公园。长方形土墓前有一石碑,上书“汉将军王平之墓”。神秘的王平故里、传奇的八濛山古战场、平静的大将军王平之墓都成为了川东三国遗迹旅游线上的主要景点。太阳朝升暮落,百川奔流不回。家乡将军沟在牵挂,凤凰山巅的白塔在眺望,北塔公园里镇北大将军王平的英冢平躺静卧。那日夜奔流滔滔不绝的嘉陵江水,同样在缅怀这位传奇将军,似乎在吟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的千古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