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赵番吾之战的历史意义 李牧被秦国反间计陷害

公元前246年,年仅13岁的秦王子赢政继秦王位。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亲政,当年镇压了嫪毐*,罢太后,次年驱逐吕不韦,大权独缆。

公元前236年,秦王政十一年,秦国趁赵与燕大战,国内空虚之机,分兵两路进攻赵国。名将王翦率一军攻占阏与(今山西和顺)、撩阳(今山西左权),将军桓齮(樊於期)、杨端和率一军攻占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安阳(今河北安阳西南)等9座城邑。

公元前234年,秦王政二次伐赵。秦将桓齮又率军进攻平阳(今河北磁县)、武城,杀死赵将扈辄,斩首10万,大败赵军,占领城池。

公元前233年,桓齮挥军越太行山,占领赤丽、宜安两邑(今河北石家庄),进攻赵国腹地。赵王急调在北方戍边抵御匈奴的名将李牧,带兵抗秦,在肥(今河北晋州)以“围魏救赵”之计奇袭秦军营地,后又设伏围歼回师秦军,尽歼秦军十余万。桓齮畏罪逃往燕国。

公元前232年,秦王政第四次攻赵,秦军又分两路进攻邺和狼孟(今山西阳曲)、番吾(今河北灵寿)。赵将李牧以先北后南之策于番吾之战击败秦北路军,遂回师向南,南路秦军稍战即退。

公元前229年,秦王政命大将王翦率军第五次攻赵,设计陷害李牧,李牧被赵王迁所杀。次年,王翦攻陷赵都邯郸,俘赵王迁,赵亡。

番吾之战,为赵国赢得喘息时间,获得短暂的稳定。但由于在肥之战及此战中损失惨重,赵国军事实力丧失殆尽,已无力组织远程追击及反攻,仅能退守邯郸,暂时自保。所以此战仅为击溃战,未能围攻歼秦军。这是秦、赵两国交战中,赵国最后一次取得重大胜利。李牧在战前准确判断敌情,是此战获胜的主要原因。